场景一:我的猜测——眼睛为什么看得见
石一画了自己的大眼睛,又在眼睛里画了一朵花,她说:“我的眼睛能看见一朵花。”
于是我便问她:“为什么你的眼睛能看见花呢?”
她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说:“不知道。”
“我知道,因为我们的眼睛有玻璃。”在一旁的镜屹听到我们的对话,马上说出了他的想法。
于是我便抛出这个问题,索性让孩子们都猜一猜,并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见图8-1—图8-4)
图8-1 眼睛像圆圈
图8-2 晶状体
图8-3 眼球
图8-4 眼睛里有光
场景二:我的体验——眼睛看不见
老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我们的眼睛就看不见东西呢?”
彦西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的:“把眼睛闭起来就看不见啦!”
紧接着,双言也找到了办法,用小手遮住眼睛,像捉迷藏一样。
正当我夸双言的时候,朗辰拿着毛巾出现在我面前,只见他把头全部盖起来,说道:“老师,这样也看不见啦!”
受到朗辰的启发,很多小朋友都跑去篮子里拿毛巾,可是毛巾很快拿完了。没有毛巾挡住眼睛了,那用什么呢?
聪明的镜屹用他的外套当作毛巾,把自己的脸遮了起来。孩子们纷纷效仿,用毛衣、用裙子……孩子们个个都开动脑筋想办法。(见图8-5—图8-8)
图8-5 闭眼睛
图8-6 用手蒙住
图8-7 用衣服遮住
图8-8 用毛巾遮住
“如果眼睛看不见,我们还可以准确地找到玩具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说:“我可以!我可以!”
可不可以,试了才知道!我把世熏的眼睛用毛巾遮起来,然后把他从座位上带到了空地,告诉他现在可以去拿玩具了。只见他把双手举起来边走边探路,可他并不知道已经走过了建构区,找了很久都没能拿到玩具。随后可可也来尝试,可是走着走着,却撞到柜子边了。(见图8-9—图8-11)(www.daowen.com)
图8-9 蒙眼睛游戏1
图8-10 蒙眼睛游戏2
图8-11 蒙眼睛游戏3
场景三:我的感受——眼睛很重要
这次的体验对于孩子们来说记忆深刻,孩子们将他们的感受记录了下来(见图8-12—图8-15)。
图8-12 很伤心
图8-13 妈妈会难过
图8-14 心碎
图8-15 很孤单
场景四:我的发现——原来是光
我把小朋友们的方法一一呈现,并进行讨论:
“我是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的。”
“我把眼睛闭起来了。”
“我的方法是关灯,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关了灯什么都看不见了。”
“我用毛巾把头包起来,就像躲猫猫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我看见双言用衣服把眼睛遮起来,我也是这样做的。”
老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眼睛蒙起来是挡住什么了?”“眼睛闭起来呢?”“关灯又是挡住什么了?”“毛巾包头是挡住什么了?”“用衣服把眼睛遮起来呢?”
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所有的办法都是为了挡住一个东西——光!
在场景一中,对于“眼睛为什么看得见”这个问题,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幼儿通过猜测、体验、感受和发现逐步去探究。
对于科学探索活动来说,大胆猜测是必不可少的。猜测成为幼儿探究的源泉,能够吸引他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当老师抛出“眼睛为什么看得见”这个问题,每个幼儿都有不一样的猜测。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幼儿始终围绕各种猜测进行探究。
在场景二中,幼儿天生喜欢游戏,所以一开始都想玩一玩,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躲猫猫”游戏,兴致极高地参与进来。后来把眼睛蒙起来的时间久了,就多多少少有一些害怕和担心了。很多小朋友会把头扭来扭去,想弄出一条缝来偷偷地看路,也有些小朋友直接用手扯毛巾,还有一些小朋友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游戏时,我还记得刘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被蒙起来!”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在科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通过“黑暗体验”“盲人摸玩具”两个小小的自主探索游戏,幼儿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从闭眼、手蒙眼、毛巾蒙眼、衣服蒙眼四个方法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猜测和体验后,幼儿都有了深刻的感受。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既可以包含特定的情感体验因素,也可以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感受以感觉为基础,感受的结果是以知觉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于4 岁左右的幼儿来说,感受这个词语本身就太抽象了,如果没有体验就直接画“感受”,那么活动到此处便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必须把“感受”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在场景三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感受和发现画了下来。
在故事1 中,幼儿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这对于培养幼儿积极探究的态度和持续钻研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