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时期的战略指导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时期的战略指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斯、尉缭等人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策略。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这一战争指导的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关东六国的战略地位各不相同,这中间占主导地位的为赵、楚两国,赵为关东之屏障,乃秦之强敌;楚为关东之后盾,乃秦之大敌。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时期的战略指导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古风》之三中有言:“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1]这里所讴歌的,就是战国末年秦国运用战争这一手段,完成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国力逐步强盛。从秦孝公到秦王嬴政的一百余年的时间中,秦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瞩目。在军事制度方面,它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军队组织,“尚首功”,重训练,严军纪,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荀子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2]在军事战略上,它改变了劳师远征而收利甚微的做法,采纳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相继吞并巴蜀,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其疆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东北部及甘肃部分地区等广大地域。史书记载“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3],在战略地理上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形势。“战车千乘,骑万匹,奋击百万”,秦的军事综合实力远胜于关东六国。这种优越的战略形势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人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六国的战略策略。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4],这实际上是战略目标的确定问题。二是战略步骤的筹划问题,即继承远交近攻之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5],主张“先取韩以恐他国”[6]。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实力[7],但一时尚无力灭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腾率军北上,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俘虏韩王安,灭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治今山西长治北)出井陉(今河北井陉),杨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双方相持一年后,赵军主将李牧为秦之反间计所除,赵军士气受挫,无力再战。王翦遂于公元前228年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残部败逃,赵国灭亡。

秦国在攻赵的同时,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败局。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谋刺秦王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秦王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于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大败燕军。次年十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率领残部逃窜到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带),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至此,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的魏国已完全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军引黄河之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www.daowen.com)

秦军早在攻取燕都时,已将进攻的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召诸将商议攻楚之事。在公元前225年首次攻楚受挫后,秦王政没有动摇灭楚的决心,于公元前224年派王翦统率六十万大军再次伐楚。秦、楚双方主力在陈(治今河南淮阳)遭遇,王翦沉着待机,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锋。楚军主帅项燕只好率兵东归。王翦乘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治今安徽宿州东南蕲县集)大败楚军,阵斩项燕。次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灭掉了楚国。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回攻代(今河北蔚县东北),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负隅顽抗,做困兽之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在秦国大兵压境,以碫投卵的形势面前,齐王建放弃抵抗,向秦军缴械投降,齐国也彻底灭亡了。

至此,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宣告胜利结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空前的大统一,“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8]

秦国能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摧枯拉朽,一统六合,开创中国历史的新局面,“六王毕,四海一”[9],是由于其统一战争战略指导正确,作战指挥高明。第一,利用关东六国的矛盾,执行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正确方针,首先灭掉毗邻的韩、赵,然后趁热打铁,突破中央,攻燕灭魏,占领整个中原腹心地区;最后再接再厉,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一战争指导的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卓有成效的。而其中战略突破口的正确选择(首先攻赵),更起到了纲举目张的关键作用。关东六国的战略地位各不相同,这中间占主导地位的为赵、楚两国,赵为关东之屏障,乃秦之强敌;楚为关东之后盾,乃秦之大敌。只有首先破赵,在全局上才能顺利展开,故秦的各个击破方针指向的第一个目标便是赵国,找到了战略上的正确突破口。

第二,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中,善于做到因情料势、量敌用兵,既观照全局,又保证重点。如在灭韩、破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灵活机动,赵有机可乘则先行攻赵,韩呈败象则坚决灭韩。又如在灭楚之战中,能够虚心汲取动员不足、择将不慎等原因而造成首战失利的教训,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倾全国之力打击对手,集中优势兵力插入楚国战略纵深之处,但又不同楚军正面硬拼,而是乘其反击失利全线后撤之际,发起攻击,予以聚歼。再如在攻齐之役中,避实就虚,以迂为直,出奇制胜,政治诱降与军事攻击双管齐下,一举而定。

第三,提倡和坚持速战速决的基本原则,同时巧妙使用间谍,密切配合军事上的进攻。秦军在作战指导上,始终坚持和贯彻“速战速决,大创聚歼”的方针,马不停蹄,士不解甲,不间断地对关东六国进行迅雷不及掩耳式的打击和征服,不给对手以任何喘息、反扑的机会,犁庭扫穴,席卷天下。而秦国君臣的间谍外交攻势也始终不曾间断,它破坏了关东六国的合纵联盟,分化和离间了关东六国的君臣关系,借刀杀人,除去六国中少数主张抗秦的名将、大臣,这样便给了军事进攻以直接有力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