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守经用权与统一战略的运作指导

中国兵学通史:守经用权与统一战略的运作指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化讲求“守经用权”“和而不同”,强调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富有层次的文化现象,要求人们稳步推进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制定和实施统一战略时既坚持宗旨,又注重变通。应该说,这种“经权”“和同”理论,无疑是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的强大黏合剂,也是战略决策者在制定与实施统一方略时必须优先审慎考虑的。

中国兵学通史:守经用权与统一战略的运作指导

中国文化讲求“守经用权”“和而不同”,强调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富有层次的文化现象,要求人们稳步推进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制定和实施统一战略时既坚持宗旨,又注重变通。

“守经用权”指的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二者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指的是要正确看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一”与“多”的辩证统一。按照“经权”原则,“大一统”是人们所必须严格遵循和不懈追求的“大经大法”。因此,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既是包括秦汉王朝在内的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最高政治目标,又对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在坚守“统一”至高无上原则的同时,必须“守经用权”,通权达变,用孟子的形象比喻来说,便是“男女授受不亲”,然而“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6],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大一统”这一基本目标铺平道路。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7]的文化观念,则为人们追求并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它提醒当时的人们,在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和发展上,在制定和实施统一战略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统一的必然性,又要承认统一的差异性。

因此,中华文化始终强调,所谓“天下”,乃是有中心与边缘之别的天下,是有层次的天下。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五服制”[8]的提出即是有力的证明。事实上,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土地上不仅有广大的农业区,而且还有广大的农牧业结合地带和纯粹的牧业区,地区差异很大,彼此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在全国范围内一致地推行“大一统”行政管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传统的“经权”“和同”思想正好为秦汉时期的统一政治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这就是要坚持“大一统”之“经”,以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为目标,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积极经营边疆,同分裂割据等违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承认统一的地区差异性、内外层次性,重视区域差别与文化多元,在统一实践上体现出“通权达变”的理性宽容精神,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如各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羁縻”体制及政策,就既赋予了“四夷”在“一体”中的角色,体现了“大一统”的原则,维护了中央的权威,又“适天地之情”,“各适其性”,“地移而事移”,照顾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做到了因时、因地、因人而治。《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的匈奴、东胡、西羌诸传,以及《淮南子》《盐铁论》《潜夫论》等重要典籍,对此均有具体的论述。[9]具体地说,中央王朝的统治者要尊重边疆各族的风俗习惯,不管边疆地区是处于氏族部落制还是奴隶制、封建制,统治者都要尽量照顾到当地的现实,一般情况下不改变边疆氏族原有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生活习俗,不强行将边疆地区整齐划一地纳入郡县制的政治体系。比如汉朝西域都护府虽为西域地区的最高管理机构,但除了军事、外交事务以外,一般不干预西域各政权的民政,也不征收赋税。应该说,这种“经权”“和同”理论,无疑是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的强大黏合剂,也是战略决策者在制定与实施统一方略时必须优先审慎考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