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中有关军队训练的原则

中国兵学通史中有关军队训练的原则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使军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都颇为注重军队平时的军事训练,其中尤以西汉时的军事训练为系统而正规。识别信号的训练。阵法的系统训练。秦汉时期的军队训练承袭战国而来,并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这中间,使用弓弩的训练尤受到重视,成为各兵种皆从事的重要训练科目。西汉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军事领导机构还按时进行军事考核和军队检阅,以考察军事训练的效果。

中国兵学通史中有关军队训练的原则

为了使军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都颇为注重军队平时的军事训练,其中尤以西汉时的军事训练为系统而正规。按西汉军制规定,未经训练或武艺不娴熟的士卒,不能应召出征,即所谓“非教士不得从征”“士不素习,不得应召”[2]

早在战国时期,新式的以“一”教“十”,以“十”教“百”,循序渐进、系统正规的军事训练方式就占据了军队军事训练的主导地位。《吴子·治兵》说:“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3]《尉缭子·勒卒令》也说:“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会之于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4]这说明当时由单兵到多兵,由分队到部队,由分练到合成的经常性正规化训练已具有普遍性。它通常是在各级军官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5]方式是先伍后什,先什后卒,先卒后伯,层层递进,最后由大将总其成,即所谓“有分有合”。三军循序教成后,开展作战演习,即所谓“教成试之以阅”。

当时正规化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队列的训练、识别信号的训练、阵法的系统训练、将士的技击训练、“选士”训练,等等。

队列的训练。内容主要是进退、左右、纵横、分合、起坐跪跑伏等动作的要求和变化,把握各种动作疾徐快慢的节奏。其基本目的是做到人人定位,行列整齐;进退左右,俱成行列;起坐跪伏,俱从号令;疾徐迅缓,俱循节制。

识别信号的训练。据《司马法》《六韬》《尉缭子》等兵书记载,当时识别信号的训练内容严格而具体,军队制定旗铃金鼓和徽章符节,来指挥进退和约束部伍:“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6]具体地说,是击鼓则进,并根据鼓声的轻重缓急来决定行动徐疾;鸣金则退,根据金音或止或退,“金之则止,重金则退”;士卒也要服从旌旗的指挥,“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7]。各部队的旗帜有不同的颜色,各行列的将士佩戴不同颜色的徽章,以资识别。所有这些,都属于平时训练的内容。通过训练,使将士能够“审金鼓”“辨旌旗”,熟悉旗鼓的指挥,并养成服从旗鼓指挥信号的良好习惯。(www.daowen.com)

阵法的系统训练。它要求士卒了解自己在阵中的位置,在立阵、坐阵时各采取什么姿势,知道怎样集中或分散;要求士卒适应各种阵法的变化和高山、丘陵、大川、沼泽等复杂地形。

秦汉时期的军队训练承袭战国而来,并有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军事训练的科目与内容十分丰富,其内容根据不同的兵种而有所侧重,如骑兵重在骑射,材官(步兵)首重张弩发矢,楼船舟兵既重行船操作,也重习射。

大致而言,当时军队训练的基本项目和程序为:(1)训练将士掌握“五兵”击杀的要领,拉弓张弩发射箭矢的技能,以及骑术和驾驭兵车、行驶战船的能力,“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阵。……水处为楼船,亦习战射行船”[8]。这中间,使用弓弩的训练尤受到重视,成为各兵种皆从事的重要训练科目。(2)学习兵法,演习战阵。《申鉴·时事》云:“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讲司马之典,简蒐狩之事。”[9]后汉书·礼仪中》记载:“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10]演练阵法包括军伍的序列,队形操练,等等。在阵法训练时,特别注重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训练,步、骑、车兵混合编队,演练攻防战术。(3)特殊军事技能的训练。这是对少数军士的专门性训练,如边塞戍卒,要能够习候望,识别信号,掌握“烽火品约”;宫中卫士要“习鸡鸣歌”;等等。(4)将士身体素质与体能的基础训练。项目主要有蹴鞠、角抵、手搏、投石、超距等。蹴鞠就是踢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蹋鞠(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11]汉代军队普遍以它练兵,提高士兵素质。角抵,战国时就是军训项目,秦汉时军中仍然盛行,它近似于后世的摔跤或相扑。投石,即投掷训练。超距,相当于后世的障碍赛跑。通过这类训练,当时将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巧均有较大的提高,可以满足频繁战争对将士所提出的体能要求。

西汉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军事领导机构还按时进行军事考核和军队检阅,以考察军事训练的效果。军队检阅分京师、郡国两级,每年一次,通常安排在秋季举行,称为“秋射”“校阅”和“都试”。京师阅兵,据《汉仪注》等文献记载,可知其仪式隆重,军容壮观。京师的禁卫军还有自己的检阅活动,例如,霍光父子掌南军时就曾多次出都(会阅)羽林。与京师一样,秦汉时期地方上各郡国车骑材官卒、舟师水军边防戍卒在每年秋季也都要进行“都试”,即军事检阅。在举行都试时,太守、都尉、令、长、相、丞、尉都要亲临,对接受检阅的官兵进行全面的军事考核,论定其优劣,“课殿最”。都试的内容以射为主,加试骑乘、刀矛戟剑等技术,水师则考“战射、行船”,而边地士卒则要在太守率领下,骑马驰骋,“行障塞,烽火追虏”。[12]在举行“校阅”“都试”之时,还往往用近乎实战的狩猎形式搞军事演习,以系统考察士卒掌握军事技术的状况和使用兵器的能力。这就是《汉官仪》所说的:“岁终郡试之时,讲武勒兵,因以校猎,简其材力也。”[13]其场面可谓十分壮观:受阅的军士们一律身着绛色制式军衣,设斧钺,建旗鼓,隆重开展军阵及骑射演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