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及进一步统一边疆,在“决通川防,夷去险阻”[16],即拆除诸侯割据各种设施的同时,调动大量人力在全国开始统一的战略交通建设,先后修建了由首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窑店镇附近)通往全国各战略要地及北部边防重镇的“驰道”[17],由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通往北方九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由岭北通往岭南的“新道”(又称“通越道”),由今四川南部通往今云贵高原的“五尺道”(北起今四川宜宾,南抵今云南曲靖)。同时还开凿了连接湘水与漓水两大水系的“灵渠”。这些以道路修筑为主体的军事交通工程,使得秦代的都城和内地、边疆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提高了军队行动上的机动性,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国防的加强。如“驰道”针对东方六国反秦势力和北方匈奴的威胁而修,对于巩固边防和防止分裂,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又如“直道”的修筑大大缩短了秦都咸阳与北方九原郡的距离,“堑山堙谷,直通之”[18],它专用于军事目的,十分便利于秦军的调动,对于巩固北部边防特别是九原郡的安全,具有更为直接的战略意义,直到后来汉武帝时反击匈奴,这条道路仍在充分发挥其作用。再如“新道”,它是在秦军南平百越的过程中,沿着进军路线所开辟的军用道路。南平百越之后,“新道”便成了秦朝廷控制和开发整个岭南地区的战略交通要道。
汉代对军用道路的建设,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中间主要是对以秦“直道”“驰道”为主干的军用道路进行修整、扩建。例如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夏,“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19],修筑道路就是这项工程的主要部分。从居延汉简的记载可知,修筑道路并保证其畅通无阻,乃是两汉戍卒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当时,还设有专职筑路养路的士兵,称为“除道卒”。汉代军用道路的规模与质量均属上乘。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麓的56座烽火台群中,曾发现由20多条石块铺设的道路,至今遗迹仍清晰可辨。它们分为上行道和下行道,路基各宽约6米,两道平行,将当地各个烽火台与障城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攻防支援体系。[20]雅布赖山位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之间,在秦汉时期并非军事防御的要害地段,但军用道路修筑得如此上乘,那么其他地区的军用道路,尤其是军事干线道路的规模和质量也就可以想见了。[21]而两汉时期军队机动性的迅速提高,也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当时军事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
军用地图的制作与广泛使用,也是秦汉时期兵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侧影。军用地图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管子·地图篇》就专门论述了“审知地图”的具体项目、方法以及在战争中的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军用地图分为两种。一种是宏观的战略形势图,《史记·苏秦列传》载苏秦游说赵王时提到“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22],这里的“地图”便是战略图,其特点是比例尺较小,比较概括。另一种为较大比例的局部地形及军事部署图。荆轲刺秦王时所献的燕督亢地图(当是督亢地区的军事地形与兵力部署图)即属于此类。进行战略决策研究时,一般使用宏观的战略形势图,而在实施具体战役指挥时则使用较大比例的局部军事详图。
秦汉之际刘邦攻入秦都咸阳时,萧何从秦宫中所缴获的各种文书档案中的“图”,应当就包括了这两类军用地图。汉代在展开重大军事行动时,一般也通过查考地图,来预先部署兵力,计划进军方向。淮南王刘安谋反前夕,“日夜与左吴等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23];汉武帝时君臣商议出兵闽越,“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24]等,均是这方面的有力史证。(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大比例军用地图,是汉代使用军用地图的实物例证。地图的制作年代应在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之前。其中一幅是《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画在一块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地图的主区包括当时长沙国南部地区,中心城镇为深平,图中包括山脉、河流、居民点、交通网四大要素,比例尺为1∶170000至1∶180000左右。这种地形图对于屯军驻防、行军作战无疑颇有价值。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另一幅地图是《驻军图》,它是以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该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主区在长沙国南部的大深水流域,其范围在上述地形图的区域之内。比例尺较前图为大,在1∶80000至1∶100000左右。该图用黑、红、青三色绘制,图中各种军事要素用红色符号表示。例如主将军垒以红色等边三角形城堡代表,在三角形上绘制有城楼岗亭;防区界线用实线表示,防区的烽燧哨所以小三角形代表,道路以虚线代表等等,难以用符号标识的军事要素则另外用文字说明;有关的作战计划和战斗决心亦用文字具体标示在地图上。它充分反映出汉代军用地图的绘制和使用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显然是当时军事学术迅速发展的一个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期的战地指挥官还根据战事的需要临时制成立体的军用地图,并加以使用。据《后汉书·马援列传》的记载,马援在为刘秀筹划进攻陇右割据势力隗嚣时,曾经“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25],即依据地形条件,具体设计汉军进击隗嚣、平定陇右地区的路线。这也许是已知历史上最早的“沙盘作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