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兵学的文化基石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兵学的文化基石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儒、墨、法等先秦诸子学派的倡导和弘扬,“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大一统”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国家在政治上多次分裂,但中华文化不分裂,人们头脑中的“大一统”理念不分裂,人心不分裂,因此国家终归于统一。

中国兵学通史:秦汉兵学的文化基石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经儒、墨、法等先秦诸子学派的倡导和弘扬,“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到战国末年,终于在统一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秦国通过战争这一暴力手段,横扫六合,翦灭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汉以降,历史上虽然统一与分裂交相更替,但总的来说,统一是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割据分裂是暂时的历史现象,而且总是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历史的唾弃。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也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崩,群雄并立,但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而以炎黄之后自居[2]。又如清统治者也将其入主中原,底定天下看作是“成丕业以垂休万祀者”[3]之盛举。而当时的知识阶层,更是突出地流露了盼望统一的心态。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十六国春秋》《齐民要术》《颜氏家训》等著作的编撰范围,都不以当时某一小朝廷的统治区域为界,而以“大一统”国家为准,就明显反映了当时人们要求统一的深切愿望。由此可见,“大一统”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国家在政治上多次分裂,但中华文化不分裂,人们头脑中的“大一统”理念不分裂,人心不分裂,因此国家终归于统一。这种民族认同心理是柔顺的,然而又是坚强的、不可战胜的。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战略学家的思维与行为方式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一原则的支配,并将这一原则作为争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的思想武器,而国家统一则是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崛起的基本政治前提,秦汉时期兵学的基本内涵之形成、演进嬗变之轨迹、时代特征之体现,应该说,无不与这种文化精神和历史基因密切相连。(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