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乡村服务工作的干部人才训练,都是训练知识分子下乡,但他们最终因为生活习惯的隔阂,及薪给供应的艰难,不能在乡村久留,造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现象,而使乡村再造无法进行。因此,花县实验区开办了乡村青年学校,其目的在于养成乡村自力再造的根苗,希望能够通过直接训练乡村青年的办法,养成自食其力的乡村服务中坚人物,使乡村再造事业,能够“永永迈进”。[35]
乡村青年学校训练的对象主要是乡村青年,同时也附加诸多限定条件:年龄自18岁至25岁;高级小学毕业或有同等学力;体格健全能胜任劳苦工作,思想纯洁,品行端方;世居乡村,无外学或往都市经营事业的计划。其教育方针为:以国难教育、民族教育为中心;实行劳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他们养成勤劳耐苦的精神;进行乡村更生教育,使乡村青年最终回到自己的乡村,负担起乡村建设的重任。训练内容分为精神训练、基本知识训练和实用技术训练。另外,学校为养成他们有组织有纪律以及耐劳刻苦的生活习惯,每天规定了严格的生活日程,还要求每个学生将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记成日记,以便从中发现事实和问题。
当时中国虽然“一致地起来努力于青年训练和壮丁训练”,但“由于大多数民众知识的低下,优良训练干部人才的缺乏,动机和目标的歧异,以至办法和内容的凌乱”,结果往往达不到预想的目的。实验区对此有深刻认识,认为在训练方式上,“加速制造”和“临渴掘井”都于事无补;在训练内容上,仅侧重于知识文字,“固然只有加强农民的欲望,加速优秀分子的离村现象”,侧重军事武装组织,也有“发生供给敌人以武力的汉奸之反作用”的顾虑。因此,只有“使训练的精神,直达乡村青年和壮丁的心之深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训练”,才是实验区的工作重心。[36]当然,“过去的传统教育已经痼弊了一般乡村民众的思想”[37],以为读书上学,一定是读书写字,升官发财的,这些根深蒂固的要“跃进寄生阶级”的思想,也难免会出现在乡村青年的头脑中。因而实验区为避免“训练成为受训人员登龙的阶梯”,除在考选学生时,要求学生“世居乡村,无外学或往都市经营事业之计划”外,并规定训练结束后一年内不准随便离乡,否则需要赔偿学校的一切损失。(www.daowen.com)
创办实验乡村基础学校。乡间唯一普遍的下层组织是乡村教育机关,但一般都是限于或偏重于灌输书本上知识的儿童教育,对于乡村再造及广义的民族自卫方面,并没能发生多大的作用,所以很需要建立一种真正能成为乡村文化中心的机构。希望能够用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在适合乡村经济的情形下,训练乡民(包括儿童与成人)辅导乡村建设,迅速普及义务教育民众教育,积极充实一般乡民力量,使之能负担起复兴民族的任务。乡村基础学校的实验,就是谋求建立乡村文化中心之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