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的“高论”,有客气义,如说“听到您的高论,我茅塞顿幵”就是。前面加“卑之无甚”,通常指力求深远,未必可行的意见;其反面的“卑”,指常识的也就容易付诸实行的意见。未必可行,有可能不违理,所以这通常义的高论是中性的,即对错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本篇所谓高论不然,是指远离常识、不管逻辑的一些大话甚至胡思乱想,其价值,至少我以为,已经由中性移到荒唐的一端。说这样不礼貌的话,是因为近一个时期,看一些报刊,看一些述学的来信,碰巧,其中竟有不少这类的高论,使我禁不住想说几句。说,不能躲开事出有因,就是说,要先照抄这些高论,以便奇文共欣赏,并据之立论。可是这有困难,因为世故不允许。不照抄呢,空口说白话也不成。万不得已,只好比照猫,画个虎。附带说一下,虎虽然是我所画,却有猫做模特,并非向壁虚造。以下先画虎,用掘井渐深法,说三种。
其一可以称为大,如说,各朝代,人的精神生活的特点不同,唐朝是浪漫主义,经过五代丧乱,到宋朝变为写实主义。
其二可以称为深,如说,前四史的写法不同,成就也就各异,《史记》是诗,《汉书》是散文,《后汉书》是小说,《三国志》是戏剧。
其三可以称为曲,如说,《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林黛玉,她是绛珠仙草下凡,所以《红楼梦》的主旨应该在绛珠两个字上参详。绛,半边是丝,丝谐音思。珠,拆开,显然是成则为王的朱,指明朝无疑,绛珠就是思明,思明当然就反满,所以《红楼梦》是进步的,于反封建之外,还有反异族统治的深意。
高论三种,本诸人各有见的常例,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赞许甚至钦仰的人大概不会很少。原因是,有些人不甘于脚踏实地,平淡无奇;而看到这样的高论,就不加思索,叹为发前人未发之秘,能够见人之所未见。(www.daowen.com)
见人之所未见,其优点是奇,或者还要加上深。但也不是没有缺点。先说个疏远的,是,就具体的见(如由绛珠悟出反满)说是新的,就通用的方法说则是老掉牙的,或说祖传的,其特点是思路跑野马,有所遇就乱联系。如看见老朽拄杖而行(两腿加一杖成为三竖)就想到乾卦,看见烙饼(圆形)就想到太极图,然后就“大哉乾元,乃统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乱说一通。乱说,兼乱想,来源主要是想一鸣惊人而又无知,最典型的例是不知道胎儿的雌雄由染色体决定而仍大谈其乾道生男,坤道生女。
缺点还有亲近的,也就更严重,是用逻辑规律一碰就粉碎。以《史记》为例,思路跑野马,所遇会无限,以性之所近为限,形而上,说它是天道,是人伦,等等,形而下,说它是居室,是舟车,等等,请问发高论的人,你有什么理由能证明某种论断是错的?同样,用乱想乱联系法,由绛珠而推求其所隐,一百人大概就会得一百种,也请问发高论的人,你怎么能证明某种论断不是作者原意?但逻辑规律却能证明: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对的可能只有一种,错的可能则是全数。
缺点还可以更进一步说,如上面举例的高论,是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原因是把两种无关的扯到一起,尽力比附,也只能找到一两缕蛛丝,而决不能全面。而可信的知识,是必须检点全面,找不出破绽的。
缺点,如果容许再进一步,那就还可以加上,个别的,主要还不是胡想,而是渴想一跃而高居人上,就不惜大言,欺人欺己。有意,成为欺,不好;无意,走古人迷《易经》迷谶纬的老路,也不好。想变不好为好,专就率尔操觚一事说,还是甘居中游,卑之无甚高论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