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益智到爱智 ,思辨能力锻炼,书名益智

从益智到爱智 ,思辨能力锻炼,书名益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现在的话说,是锻炼头脑的思辨能力,所以书名“益智”。依中国的传统,“知”和“智”相通;勉强求分别,是有所偏重,知偏于体,智偏于用。我是一阵发神经,想到这类大问题,没办法,瞎猫碰死耗子,才扔开益智,投奔“爱智”的。其二,也未尝不可以炫耀,那是,唯其由益智转为爱智之后,才确知自己所知甚少,并不高明。

从益智到爱智 ,思辨能力锻炼,书名益智

又有个不耻下问的,来问治学之道。我说我没有能力答,原因之一是无学(非释家义,他们是指不须再学);之二,即使有一点点,也是一己之私,而学则是“惟天为大”,惟学则之。来者不退,说无妨就说说一己之私。想想,这也不容易。也可以举两项理由:其一轻,是杂七杂八,难理出个头绪;其二重,是讲学,就不免要学宋儒,正襟危坐,有些怕。但看来文是不能不写,于是想到文无定法,如纪文达公,笔下,可以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可以是《阅微草堂笔记》,后者就有小自由,甚至大自由,不费力,兼可以消遣。决定用写笔记之法,闲扯些一己之私。

私是实有之事,不是有什么独得之秘。这私,总的说,是早顺应了改革开放之风,合四方之资来做生意,结果呢,“自以为”还赚了块八毛的利润。根据什么什么写作教程,说明求“知”的情况也以形象化为宜,干脆就抓一件小事为例。这小事是买了一种小书,名《益智图》,清朝晚年童叶(叶韵的叶)庚著。这部《益智图》是扩充七巧板为十五块不同形状的板块,然后用板块摆成各种图形;图形确是有不少见巧思的,如“闲看儿童捉柳花”“家家扶得醉人归”“人迹板桥霜”等就是。摆有目的,自序说是“自娱而兼可娱人”,“开发心思”。用现在的话说,是锻炼头脑的思辨能力,所以书名“益智”。依中国的传统,“知”和“智”相通;勉强求分别,是有所偏重,知偏于体,智偏于用。可是孔老夫子还是愿意混而同之,所以说“知者不惑”。不惑,太好了,如何能这样呢?儒家是学和思;道家是不学不思(至少是理论上或学成之后);佛家也是学和思,只是所学和所思都是出世间的。学靠眼;思,过去说靠心,现在心调职,让给脑袋瓜。眼,时风说主要应该看实况;我的经验,主要还是要多看书。书所写是高明的前人思的收获,比喻吃什么。是浓缩的,就可以费力少而所得多。可是说起书,昔日已是四部九流,汗牛充栋,现在就更不用说,不只汗牛,连航空母舰也要喘气,读什么呢?为了文章好作,还是舍泛论而说一己之私。我先是读本土的(包括已经化入本土的佛家),感到,仍以看《益智图》为喻,上面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罩着(空想多),而所求是“自娱而兼可娱人”,(即熊十力师说的重在躬行),结果是想“开发心思”而未必能够“益智”(如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根据《易经》可以测知未来)。指实说是对于“实虚”“真伪”“对错”“是非”之类的大问题,追根问柢不够,更没有要求系统化。

我是一阵发神经,想到这类大问题,没办法,瞎猫碰死耗子,才扔开(至少是暂时)益智,投奔“爱智”的。爱智是“哲学”的本义,即什么事情都想弄个彻底明自。这显然不容易。只说其精神,是无征不信。常识是接受现成的,信而不问。所以,以约翰逊博士和柏克莱主教的道不同为例,博士用力踢石头,以脚疼为石头确实存在的证明,是常识;主教说存在是被觉知,我不觉知的时候是否存在,不知道,是哲学。当然,也可以说,哲学家都是喜欢凿死理的疯子。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事物间确是有理在,除非你不想明理,想明,穷追,你就必致掉在哲学的深潭里。落入,有所失,或说会遇到不少困难。小困难是不能止于浅尝,比如找一本新风的什么辞典,查查,知道哲学有对立的两个宗派,唯物是对的,唯心是错的,就满足了,不成;要进一步追求弄明白,何谓物,何谓心。而这一追,问题就蜂拥而至。最后还必致归结为“知”的对错及其分辨的标准一类问题。这是哲学中一个根本性的分支“方法论”(包括知识论和逻辑)讲的,相当麻烦。不幸是连方法论也钻过之后,大困难又来了,是会发现,有不少大问题,如远,宇宙的本原,近,活着为什么,我们还是说不清楚。(www.daowen.com)

但是,也不可低估另一面的有听得。总而大的是增添了判断真伪、是非的能力。分着说呢,那就无限,比如身外的大事,我就不再信“天子圣哲”一类鬼话,身内的小(也许更大)事,为了追求如意佳人,我不会到灵隐寺去降香。不这样是来于另一种信,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会有以因果规律(其实不如说是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知识系统之外的奇迹出现。说到系统的知识,有的人会想到几十年前我们请来的赛先生。是这样,到近代,科学(至少是理论部分)已经与哲学合流(罗素曾著《哲学中之科学方法》,即说明这种情况),想在头脑中建立个言之有据的知识系统,讲科学方法或理论的书也应该翻翻。就这样,我由三十年代起,做读书的生意,就成为不少企业吹嘘的中外合资,这外主要是哲学和科学理论。人总是易于自我陶醉的,所以对于有些人的不肯多用些力,读点有利于增强思辨能力的书,就觉得近于舍本逐末。

写到此,回头看右,真是过于自我陶醉了,要赶紧解释两句。是其一,这是坦白自己的读思经过,意在供参考,并无炫耀之意。其二,也未尝不可以炫耀,那是,唯其由益智转为爱智之后,才确知自己所知甚少,并不高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