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早上带宝宝去幼儿园,挪威教养揭秘

早上带宝宝去幼儿园,挪威教养揭秘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不用等到小孩满周岁,依据挪威幼教法规,新生儿10个月大起即有资格申请进入公立幼儿园。挪威少有“价格合宜”的保姆,很少家庭会愿意负担远超过就读幼儿园所需支付的费用。因此,由政府出面扮演代理父母的角色,广设幼儿园,让10个月大的小孩于白天得到妥善的照顾,在小家庭居多的挪威社会,确实能解决现实的托婴问题。总之,我们相当怀疑娜拉在幼儿园里能得到妥善的照料。

早上带宝宝去幼儿园,挪威教养揭秘

婴儿时期安全感的营造,并非仅从父母方面产生,而是经由多种渠道逐步建构而成的。

这时上幼儿园,娜拉的年纪会不会太小?我们甚至还没教会她做任何事情。直到现在,她每顿饭仍旧吃得一塌糊涂,还要全天候包着尿片,更无法根据情境判断当下的危险性。她曾三次摔下床,走路时也常因脚步不稳跌得鼻青脸肿。有时她会在餐桌下调皮捣蛋、四处乱窜,几度撞出满头包。还曾钻进滚筒式洗衣机,把妈妈的牙刷丢入马桶,弄乱衣柜,吸吮粘着污垢的鞋带。她总趁我们不注意时,机灵地攀爬上家中的壁炉,搞得灰头土脸,满屋子都是她的黑色小手印。十多个月来,娜拉无时无刻不为这个家制造惊喜。以她这难以受控制的年纪,贸然将她送往幼儿园,合适吗?

我和葛罗莉亚望着在客厅沙发爬上爬下的娜拉,尽管我们知道挪威小孩的常态教育,是在小孩一岁左右就开始接触幼儿园里的群体生活,但还是无法断然做出决定。我们家附近至少有五所幼儿园可供申请,我们一一详阅了它们在网站上发布的环境介绍、师资组成和园区教学内容。简介条理分明,我和葛罗莉亚的脑子却仍旧一片空白,始终拿不定主意。

一来,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幼儿园是否如同自我标榜的那般美好。更让人犹豫不定的是,谁能预知眼前这个小家伙白天时间一旦投入陌生环境,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她将摇身一变成为什么模样?是否会让园区老师头痛不已?或者因此害怕而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噩梦?

挪威父母总计享有49周的育儿[3],意味着父母可轮流在家照料小孩直到子女满周岁左右。但接下来就得面临何处托婴的问题。通常这个时候,尚在牙牙学语且刚开始学步的幼儿,便会被送往住家附近的幼儿园待上一整天。之后夫妻双双重返职场,从此过着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学的生活。

事实上不用等到小孩满周岁,依据挪威幼教法规,新生儿10个月大起即有资格申请进入公立幼儿园。挪威少有“价格合宜”的保姆,很少家庭会愿意负担远超过就读幼儿园所需支付的费用。加之祖父母辈甚少插手隔代教养的杂务琐事,爷爷、奶奶顶多愿意在周末假日拨出空闲时间陪陪孙子。因此,由政府出面扮演代理父母的角色,广设幼儿园,让10个月大的小孩于白天得到妥善的照顾,在小家庭居多的挪威社会,确实能解决现实的托婴问题。

根据我们的了解,多数挪威幼儿园都能维持良好的师生比例,通常一名专职老师或者照护员只需负责照顾四名三岁以下的孩子。一个班级人数极少会超过15人。小班制除了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分享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之外,主要用意还包括不希望那些成天和小孩共处的老师身心过度疲劳,影响看护质量。

老师们在幼童人数合理分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悉心照料每个孩子。实际的情况则是,在挪威无为而治、活泼开明的师生互动模式下,老师们会领着叽叽喳喳的小萝卜头们在教室外东奔西跑,恣情地在园区里玩耍娱乐。他们并非想象中的紧紧地盯着小朋友,对每位小朋友寸步不离。幼儿园老师更像是动物园的管理员,只要眼前没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就任你自由发挥。

至于娜拉,以她的年纪,还需要大人帮忙清理大小便,我们从不奢望老师们会如我和葛罗莉亚一般替她勤换尿片。尤其是喂食三餐,娜拉从小就让人头痛不已,配合度非常差,我们经常被她吃东西时的拗脾气惹得火冒三丈。每餐用毕,餐桌有如台风过境,还得替她收拾残局。挪威老师再怎么修养过人,将孩子视如己出,我想也不该奢求他们有超凡入圣的包容力和耐心。总之,我们相当怀疑娜拉在幼儿园里能得到妥善的照料。或者,我们也生怕习惯不佳的她,只会为幼儿园平添太多的麻烦。

又听闻谁家小孩曾在幼儿园里捡拾沙子、小石块,随手放入口中却无人察觉;或者出门前一切如常,半天过后,竟然带着莫名的累累伤痕回家;原本细嫩的臀部肌肤,因为尿片更换频率太少而长满疹子。诸如此类层出不穷的案例,使想象中的幼儿园像是瞬间成了一座年久失修、危机四伏的游乐场。光是想象娜拉可能得到的待遇,一股天下父母心的疼惜和不舍便油然而生。这使我们愈加举棋不定,认为各家幼儿园在网站上对外宣传的教学环境,只是华而不实的招生广告说辞。

至于娜拉,以她的年纪,还需要大人帮忙清理大小便,我们从不奢望老师们会如我和葛罗莉亚一般替她勤换尿片。尤其是喂食三餐,娜拉从小就让人头痛不已,配合度非常差,我们经常被她吃东西时的拗脾气惹得火冒三丈。每餐用毕,餐桌有如台风过境,还得替她收拾残局。挪威老师再怎么修养过人,将孩子视如己出,我想也不该奢求他们有超凡入圣的包容力和耐心。总之,我们相当怀疑娜拉在幼儿园里能得到妥善的照料。或者,我们也生怕习惯不佳的她,只会为幼儿园平添太多的麻烦。

又听闻谁家小孩曾在幼儿园里捡拾沙子、小石块,随手放入口中却无人察觉;或者出门前一切如常,半天过后,竟然带着莫名的累累伤痕回家;原本细嫩的臀部肌肤,因为尿片更换频率太少而长满疹子。诸如此类层出不穷的案例,使想象中的幼儿园像是瞬间成了一座年久失修、危机四伏的游乐场。光是想象娜拉可能得到的待遇,一股天下父母心的疼惜和不舍便油然而生。这使我们愈加举棋不定,认为各家幼儿园在网站上对外宣传的教学环境,只是华而不实的招生广告说辞。

早期挪威的育儿观念,也许与我们印象中的认知较为吻合。那个年代他们强调的是幼儿时期所需的安全感,不鼓励父母太早将小孩推向自主独立的环境。再加上当时认为一个小孩的性格养成,与婴儿时期父母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感息息相关。如果小孩在周岁之前和父母分开过久,将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慌,甚至有碍他们日后人格、自尊的发展。因此,的确最好不要挑战幼儿对安全感需求的必要性。

挪威国家婴幼儿及儿童心理健康能力网络组织(National Competence Network for infants and small children mental health)资深研究员史密斯(Lars Smith)曾提出一份报告,当中记载了罗马尼亚海外孤儿的身心发展状况。1989年罗马尼亚内乱动荡之际,许多家庭破碎,国内出现大批孤儿,焦头烂额的政府在提供照护资源上又无能为力,不少还不到6个月大的婴儿,纷纷被送往海外的西欧家庭寄宿。紧接着又有一批年纪稍长的孤儿被安置在国外。根据研究人员后来的调查,发现较早被送走的孤儿,长大后在个人情绪控制和自主管理能力上,表现皆略逊于稍晚被送走的孤儿。此即说明小孩离开父母怀抱的时间和个人能力养成似乎有着因果关联。

新生儿往往自出生六个月起,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便开始出现具体意义,尤其渐渐地懂得依恋自己的父母。满周岁之后,联结的质量将持续稳定提升。部分挪威幼教专家就是根据这份罗马尼亚孤儿案例,呼吁家长不要让自己的子女太早地投入一个没有父母在场的陌生环境。因为对于小孩来说,那里没有任何正面的帮助。

但经过后来的一些辩论,社会主流声音渐渐又倾向为:这种认为将年幼子女送往没有父母随侍在侧的场所(前提为安全的地方,如幼儿园)会损害幼童安全感的想法,纯粹是父母自己的臆想和因为没有办法亲自照顾子女所衍生出的内疚和罪恶感作祟。实际情况是,婴儿时期安全感的营造,并非仅从父母方面产生,而是经由多种渠道逐步建构而成的。至少没有任何科学研究结论能够证明,父母和子女朝夕相处,时时刻刻对着小孩亲吻、拥抱,就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勇气和自信。这几年在挪威生活,我发现当地育儿专家多已采纳新观念,认为父母没有必要过度放大自己和子女之间的联结。给予爱是应当的,无条件细心呵护是必然的,亲力亲为、牺牲睡眠,投入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于教养工作,也是出于父母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父母有时保护小孩热切过头,圈限了他们的可能性,反而可能导致负面效果。过于强调孩子的安全感由父母所赋予,过度干预的后果可能会抹杀孩子原有的气质和个性。

实情也确实如此。经历怀孕、生产以及前几个月和新生儿之间的磨合,我们不得不承认,通常情况下,葛罗莉亚和我以为必须给予小孩的安全感,是一种揣测、猜想后的反射行为,而非小孩真正处于什么样的危殆状态。就像不少新手父母普遍把小孩当成很脆弱的人类一样,不自觉地使得“安全感”的解释变得狭隘,且缺乏实质作用。

早期挪威的育儿观念,也许与我们印象中的认知较为吻合。那个年代他们强调的是幼儿时期所需的安全感,不鼓励父母太早将小孩推向自主独立的环境。再加上当时认为一个小孩的性格养成,与婴儿时期父母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感息息相关。如果小孩在周岁之前和父母分开过久,将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慌,甚至有碍他们日后人格、自尊的发展。因此,的确最好不要挑战幼儿对安全感需求的必要性。

挪威国家婴幼儿及儿童心理健康能力网络组织(National Competence Network for infants and small children mental health)资深研究员史密斯(Lars Smith)曾提出一份报告,当中记载了罗马尼亚海外孤儿的身心发展状况。1989年罗马尼亚内乱动荡之际,许多家庭破碎,国内出现大批孤儿,焦头烂额的政府在提供照护资源上又无能为力,不少还不到6个月大的婴儿,纷纷被送往海外的西欧家庭寄宿。紧接着又有一批年纪稍长的孤儿被安置在国外。根据研究人员后来的调查,发现较早被送走的孤儿,长大后在个人情绪控制和自主管理能力上,表现皆略逊于稍晚被送走的孤儿。此即说明小孩离开父母怀抱的时间和个人能力养成似乎有着因果关联。

新生儿往往自出生六个月起,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便开始出现具体意义,尤其渐渐地懂得依恋自己的父母。满周岁之后,联结的质量将持续稳定提升。部分挪威幼教专家就是根据这份罗马尼亚孤儿案例,呼吁家长不要让自己的子女太早地投入一个没有父母在场的陌生环境。因为对于小孩来说,那里没有任何正面的帮助。(www.daowen.com)

但经过后来的一些辩论,社会主流声音渐渐又倾向为:这种认为将年幼子女送往没有父母随侍在侧的场所(前提为安全的地方,如幼儿园)会损害幼童安全感的想法,纯粹是父母自己的臆想和因为没有办法亲自照顾子女所衍生出的内疚和罪恶感作祟。实际情况是,婴儿时期安全感的营造,并非仅从父母方面产生,而是经由多种渠道逐步建构而成的。至少没有任何科学研究结论能够证明,父母和子女朝夕相处,时时刻刻对着小孩亲吻、拥抱,就能给予他们充分的勇气和自信。这几年在挪威生活,我发现当地育儿专家多已采纳新观念,认为父母没有必要过度放大自己和子女之间的联结。给予爱是应当的,无条件细心呵护是必然的,亲力亲为、牺牲睡眠,投入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于教养工作,也是出于父母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父母有时保护小孩热切过头,圈限了他们的可能性,反而可能导致负面效果。过于强调孩子的安全感由父母所赋予,过度干预的后果可能会抹杀孩子原有的气质和个性。

实情也确实如此。经历怀孕、生产以及前几个月和新生儿之间的磨合,我们不得不承认,通常情况下,葛罗莉亚和我以为必须给予小孩的安全感,是一种揣测、猜想后的反射行为,而非小孩真正处于什么样的危殆状态。就像不少新手父母普遍把小孩当成很脆弱的人类一样,不自觉地使得“安全感”的解释变得狭隘,且缺乏实质作用。

我曾在挪威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颇具权威的挪威教育专家乌勒方(Stein Erik Ulvund)便严厉指责这一类认为子女安全感的塑造非自己不可的父母,是患了“从属型癔症”(affiliation hysteria)。虽然我不甚理解其症状表征,但我知道那绝对不是赞美的词汇。

也许是因为终于有了娜拉,我和葛罗莉亚极其珍视和她共处的分分秒秒,总觉得这不过数十厘米长的小生命,少了我们相伴,会慌张得不知所措。当我们推着她到卫生中心(Helsestasjonen)登记成长记录时,里面的护理人员偶尔会不经意地问我们:“娜拉开始上幼儿园了吗?”,“是不是已经自己睡一张床?如果能为她准备一个独立房间,那就再好不过了”。言谈中,我们很清楚护士十分鼓励我们即刻起就送娜拉上学,以及晚上睡觉时,不妨将娜拉放到她自己的房间里。那时娜拉才将满周岁。

好友之中,戴维是上小学后才随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到挪威的新住民二代。他个人挪威化的程度几乎已深入骨髓,思维逻辑俨然彻头彻尾被改造成挪威式的标准作业程序。当初他和太太双双请足了育儿假,亲力亲为料理儿子塞巴思汀周岁前的起居生活。其间全家曾一同到美国纽约、德国汉堡旅行和返台度假,并时不时地游历挪威的大小乡镇。塞巴思汀10个月左右时,如愿进入了幼儿园,由父母轮流接送。1岁开始就和父母分房睡。在我们思考究竟要不要为娜拉申请幼儿园时,塞巴思汀已是近5岁大的小男生。有一回我到戴维家中做客,塞巴思汀邀请我和他一起堆组乐高积木。我借机从一旁观察,想知道这位采取挪威教养方式长大的5岁男孩,行为举止是否会有任何“异状”。但后来我发现,除了我俩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外,并不觉得他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虽然我的观察不具儿童行为专家的眼光,但我也因此重新思考,在顾虑娜拉能否接受挪威人的幼儿教养方式时,是否也掉入了唯有父母可给其安全感的迷思中。塞巴思汀10个月大就上幼儿园了,戴维和太太的职场生活照旧如常。1岁起塞巴思汀夜夜独室而眠,戴维夫妻每天也因此得以恢复充足的体力。那正是我所希望的。整日为娜拉的一举手、一投足提心吊胆,对彼此而言,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无谓的压力和羁绊。她应当也有能力过得像个普通挪威小孩,毕竟只不过是送她去幼儿园,又不是送她上战场。

我曾在挪威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颇具权威的挪威教育专家乌勒方(Stein Erik Ulvund)便严厉指责这一类认为子女安全感的塑造非自己不可的父母,是患了“从属型癔症”(affiliation hysteria)。虽然我不甚理解其症状表征,但我知道那绝对不是赞美的词汇。

也许是因为终于有了娜拉,我和葛罗莉亚极其珍视和她共处的分分秒秒,总觉得这不过数十厘米长的小生命,少了我们相伴,会慌张得不知所措。当我们推着她到卫生中心(Helsestasjonen)登记成长记录时,里面的护理人员偶尔会不经意地问我们:“娜拉开始上幼儿园了吗?”,“是不是已经自己睡一张床?如果能为她准备一个独立房间,那就再好不过了”。言谈中,我们很清楚护士十分鼓励我们即刻起就送娜拉上学,以及晚上睡觉时,不妨将娜拉放到她自己的房间里。那时娜拉才将满周岁。

好友之中,戴维是上小学后才随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到挪威的新住民二代。他个人挪威化的程度几乎已深入骨髓,思维逻辑俨然彻头彻尾被改造成挪威式的标准作业程序。当初他和太太双双请足了育儿假,亲力亲为料理儿子塞巴思汀周岁前的起居生活。其间全家曾一同到美国纽约、德国汉堡旅行和返台度假,并时不时地游历挪威的大小乡镇。塞巴思汀10个月左右时,如愿进入了幼儿园,由父母轮流接送。1岁开始就和父母分房睡。在我们思考究竟要不要为娜拉申请幼儿园时,塞巴思汀已是近5岁大的小男生。有一回我到戴维家中做客,塞巴思汀邀请我和他一起堆组乐高积木。我借机从一旁观察,想知道这位采取挪威教养方式长大的5岁男孩,行为举止是否会有任何“异状”。但后来我发现,除了我俩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外,并不觉得他有什么反常的地方。

虽然我的观察不具儿童行为专家的眼光,但我也因此重新思考,在顾虑娜拉能否接受挪威人的幼儿教养方式时,是否也掉入了唯有父母可给其安全感的迷思中。塞巴思汀10个月大就上幼儿园了,戴维和太太的职场生活照旧如常。1岁起塞巴思汀夜夜独室而眠,戴维夫妻每天也因此得以恢复充足的体力。那正是我所希望的。整日为娜拉的一举手、一投足提心吊胆,对彼此而言,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无谓的压力和羁绊。她应当也有能力过得像个普通挪威小孩,毕竟只不过是送她去幼儿园,又不是送她上战场。

经由卫生中心专业幼教人员的说明,我们渐渐理解了,当娜拉发现父母不在身边,有时会显得局促不安,这其实是任何接近1岁的小孩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小孩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出现清楚意识,但分离焦虑并不代表小孩就会失去安全感。只要有同等、能让他觉得自在的人出现,他就不会感到害怕,如幼儿园里的老师。幼儿这方面能够自我调适的天性能力,也让父母偶尔可以与他们暂时分离一阵子。而孩子也能在这段时间经过自我磨炼,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我们填写好娜拉的出生年月日、自家住址、父母姓名,挑选了几家临近住家且各具特色的挪威幼儿园,随后寄出申请信,接着满怀期待地等候回音。我们总算突破了小孩还小、不适合离开父母太久的心理障碍。而这很可能是她正式迈向挪威化之路的第一步。尽管第一次申请时因为各校学员人数已满额而被打了回票,但至少已排上候补名单。

我们期待着看到不过一岁多的娜拉,能在幼儿园的游戏沙堆里玩得浑身脏兮兮的,却没有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并且逐步建立起父母之外的人际联结。对方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同样年纪或者年龄稍大的小朋友。与此同时,我们也着手准备清理阁楼,腾出一个小房间,里面将摆上一张娜拉专用的小床,单独就寝即是下一阶段的训练。

我们爱她毋庸置疑,愿意为她调整作息时间、牺牲睡眠,轻松自在的二人世界不复以往也在所不惜。我们也相信,她不会永远非黏着我们不可。10个月大把她送进幼儿园,1岁起她拥有自己的房间,无论对她还是对我们,应该都会是个有趣的尝试。

经由卫生中心专业幼教人员的说明,我们渐渐理解了,当娜拉发现父母不在身边,有时会显得局促不安,这其实是任何接近1岁的小孩的正常反应。这个阶段小孩对父母的依赖开始出现清楚意识,但分离焦虑并不代表小孩就会失去安全感。只要有同等、能让他觉得自在的人出现,他就不会感到害怕,如幼儿园里的老师。幼儿这方面能够自我调适的天性能力,也让父母偶尔可以与他们暂时分离一阵子。而孩子也能在这段时间经过自我磨炼,变得更加自信、坚强。

我们填写好娜拉的出生年月日、自家住址、父母姓名,挑选了几家临近住家且各具特色的挪威幼儿园,随后寄出申请信,接着满怀期待地等候回音。我们总算突破了小孩还小、不适合离开父母太久的心理障碍。而这很可能是她正式迈向挪威化之路的第一步。尽管第一次申请时因为各校学员人数已满额而被打了回票,但至少已排上候补名单。

我们期待着看到不过一岁多的娜拉,能在幼儿园的游戏沙堆里玩得浑身脏兮兮的,却没有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并且逐步建立起父母之外的人际联结。对方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同样年纪或者年龄稍大的小朋友。与此同时,我们也着手准备清理阁楼,腾出一个小房间,里面将摆上一张娜拉专用的小床,单独就寝即是下一阶段的训练。

我们爱她毋庸置疑,愿意为她调整作息时间、牺牲睡眠,轻松自在的二人世界不复以往也在所不惜。我们也相信,她不会永远非黏着我们不可。10个月大把她送进幼儿园,1岁起她拥有自己的房间,无论对她还是对我们,应该都会是个有趣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