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澳大利亚:大洋路、袋鼠、考拉和鸭嘴兽

探索澳大利亚:大洋路、袋鼠、考拉和鸭嘴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参加大战的约5万名澳大利亚士兵从英国归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在国徽上有最多动物图案的国家。盾形上方为一枚七角星,象征组成澳大利亚联邦的六个州和联邦政府。盾形两旁为红袋鼠和鸸鹋,它们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袋鼠是袋类动物的典型代表。袋鼠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考拉在澳大利亚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国宝熊猫。

澳大利亚是旅游天堂,你可以数出闻名遐迩的悉尼歌剧院,布里斯班附近的黄金海岸和大堡礁,以及世界最大的单一石块奇观——艾尔斯巨石。然而,去过大洋路旅游的人,会对这段经历终生难忘。

纪念当年退伍士兵修筑大洋路的雕塑

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一条公路,全长276千米,如果从墨尔本驱车出发,路左边是碧蓝的海洋,右边是橙黄色的悬崖,有点“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味道。

著名的十二门徒礁石

这条路是一条具有历史内涵的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参加大战的约5万名澳大利亚士兵从英国归来。当时正处于澳大利亚经济萧条期,到处失业,政府无法安排归国士兵就业。有位议员提出了让这批士兵到海边修路的绝妙主意,于是沿着海岸开始修筑公路。以后延续多年,艰苦卓绝,直到1932年11月,吉朗到坎贝尔港长达180千米的海滨公路才正式建成通车。为这条公路建立的纪念碑和士兵雕像现在就耸立在大洋路的开端。

然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大多不是为了凭吊历史,而是为了沿着大洋路到没有边界的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去看著名的十二门徒礁石。有人说大洋路是澳大利亚最美的公路,甚至是世界上最美的公路之一。

去大洋路总是从墨尔本出发,起点是托基,终点是亚伦斯福特。最方便的交通办法是自驾车,中国的驾照不能直接租车,但经过一个公司翻译文件就可以了,花费也不多,一般20~30澳元,大约100多元人民币

注意澳大利亚处于南半球,与中国季节相反,所以大洋路最适合的时间应当是每年的10月到翌年的5月,即澳大利亚的冬春到初秋,这样不容易碰上雨天。

大洋路的主要景致分为三部分,依次如下。

第一部分:“冲浪海滩”段,从托基到阿波罗贝,约91千米,沿海行驶,看海洋沙滩。

第二部分:“绿色雨林”段,从阿波罗贝到普林斯顿镇,约78千米,此段路程主要在内陆行驶,主要景点奥特威国家公园,主要观赏雨林、牧场和澳大利亚最大最古老的白色灯塔

第三部分:“沉船海岸”段,从普林斯顿到彼得伯勒,全长约30千米,从内陆道路重返海边,进入大洋路的精华景区,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十二门徒礁石就在这一段。

有充裕时间休闲的游客可以分三天游览,事实上,参加旅行社的安排也是这样,但时间紧的自驾游客,可以放弃第二部分,重点看十二门徒段。可以第一天下午从墨尔本开车,在波洛(Pollo)小镇附近的农庄别墅住一晚。第二天看十二门徒礁石一段的大洋路,当晚返回墨尔本。

十二门徒礁石也有人称十二门徒石柱,这一景点得名是因为有形态各异的十三块大小不一的巨大礁石,矗立在离海岸不远的波涛之中。不是十三块礁石吗?为什么是十二门徒?这是因为不算背叛耶稣的犹大了。其实,没有人能说出哪块礁石是约瑟,哪块是保罗,人们看的是耸立的礁石与蔚蓝海浪映衬的美。

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华人最多的城市,所以有规模宏大的唐人街,可以吃到地道的中国菜。在墨尔本,可以在美丽的皇家植物园散步,看库克船长的故居和著名的圣派垂克大教堂。

库克船长的小屋

墨尔本吸引游人的一个特色景点是菲利普岛,亦称企鹅岛。我们早早来到这里,安静地等待。天渐渐黑了,蓝色毛皮、白色肚皮的小精灵企鹅(企鹅中最小的一种,身长仅30厘米)逐渐从海上归来,它们游到岸边,跳跃上岸,潇洒地抖去水花,摇摇摆摆地快速穿过沙滩,回到岸上的巢中。观看企鹅归巢的人们成千,都坐在沙滩上特定区域,摄影摄像,但是闪光灯是禁止使用的。小精灵企鹅步履蹒跚摇摆,憨态可掬,比起帝王企鹅或绅士企鹅,它们不仅体型小,而且更苗条瘦弱。

在澳大利亚旅游,看动物是重要的内容。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在国徽上有最多动物图案的国家。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的国徽。

中心图案是一个盾牌,盾面上有六组图案:

红色圣乔治十字形象征新南威尔士州;

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维多利亚州;

蓝色的马耳他十字形代表昆士兰州;

伯劳鸟代表南澳大利亚州;

黑天鹅象征西澳大利亚州;

红色狮子象征塔斯马尼亚州。(www.daowen.com)

盾形上方为一枚七角星,象征组成澳大利亚联邦的六个州和联邦政府

盾形两旁为红袋鼠和鸸鹋,它们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

布里斯班和墨尔本的动物园都很有特色,可以看到几乎全部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先说袋鼠。袋鼠是袋类动物的典型代表。英文Kangaroo 来自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袋鼠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如红袋鼠为澳大利亚独有。

澳大利亚国徽

袋鼠出生时非常小,大约只有1粒花生米那么大,而成年袋鼠身高居然可达2.6米,体重达到50公斤,你想象一下这一比例用于人类是什么概念?袋鼠用下肢跳动奔跑,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50千米以上。它们有一条“多功能”尾巴,在休息时是支架,支撑在地上与双下肢一起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来平衡身体,跑动中尾巴是重要的平衡工具,甚至袋鼠尾巴还是重要的进攻与防卫武器。袋鼠后腿强健而有力,所以它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所有雌性袋鼠都长有前开的育儿袋,但雄性没有,育儿袋里有四个乳头。“幼崽”或小袋鼠就在育儿袋里被抚养长大,直到它们能在外部世界独立生存。母袋鼠有两个子宫,右边子宫里的小仔刚刚出生,左边子宫里又可以同时怀着另一个胚胎。

动物学家认为,袋类动物是发育不完全的动物,属早产胎儿,所以需要在育儿袋中发育。这是从人类的角度看问题,没准其他动物的宝宝还羡慕小袋鼠呢。

澳大利亚最可爱的动物是考拉(Koala),这个名称也来自澳大利亚土著语,意思是“不喝水”的动物。它的学名其实是树袋熊或无尾熊,但并不属于熊类动物。考拉在全世界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考拉在澳大利亚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国宝熊猫。考拉属夜行动物,白天睡觉,到晚上才出来觅食。它以食桉树叶为生,偶尔也吃些嫩草和树皮。考拉只吃700多种桉树叶中的50多种,并且这些树叶都有毒素,它从桉树叶里摄取脂肪和体内所需水分,所以很少下树找水喝。考拉每天要在树上睡15~19小时,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懒惰,所以给它照相不容易。

考拉每胎只产一仔,刚生出来的小仔身长不足5厘米,体重仅5.5克,它出生后在妈妈背上的育儿袋中生活到一岁左右。以后数月中骑在妈妈背上继续成长,直到3~4岁性成熟才独立,寿命为20年左右。

澳大利亚特有的鸸鹋

袋鼠

整天昏昏欲睡的考拉

考拉有灰色柔软的绒毛、憨厚天真的眼神,简直像一个毛绒玩具,还有那么呆萌滑稽笨拙的动作。所以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很少有游客不购买一个栩栩如生的树袋熊玩具回去。考拉在自然界本来没有竞争对手。但在21世纪以来,随昆士兰州的考拉数量下降了53%,新南威尔士州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是考拉数量急剧下降的两大杀手。

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其实不仅有袋鼠和考拉,已经灭绝的袋狼也是其中之一。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身高不到60厘米,体长约120厘米,体重30千克。袋狼是近代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动物,与其他有袋动物一样,雌性有育儿袋,不成熟的幼兽可在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袋狼体型瘦长,背上像虎一样布满条纹,脸似狐狸,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夜行性动物。它经常特立独行地潜伏在树上,猎物路过时,袋狼会突然跳到猎物背上,它的嘴可以像蛇一样张开呈180°,一口将猎物的颅骨咬碎。袋狼又名塔斯马尼亚虎,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象征,其州徽上的两只动物就是袋狼。

袋狼又叫塔斯马尼亚虎,到底是狼还是虎呢?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从分类上来看,虽然袋狼更接近袋鼠和袋熊,但因它外形像狗和狼,所以将它归入犬类袋鼬科,或将其单列为袋狼科。动物学家说,之所以将它归入犬类,在于它的进化环境和进化形式与澳洲野狗大体相同。看到这里,觉得像读了一篇寓言:一只狼身上长出条纹,它以为自己成了虎,结果被赶出狼和虎的两个群体,成了一只狗。

已灭绝的袋狼标本

袋狼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草原和新几内亚热带雨林等地,因为它们被错误地认为常常袭击羊群,成为牧民最痛恨的敌人,在政府的奖赏制度鼓励下被大肆屠杀,加上狗的引入和人类侵占其栖息地,袋狼近乎绝迹。当政府意识到袋狼有绝种的危险时,已经为时过晚。人们见到的最后一只活袋狼是1933年捕获的,它立即被送往霍巴特动物园饲养,取名本杰明。这只袋狼1936年9月7日死后,科学界认为袋狼已经绝迹。

人们最感兴趣的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应当是鸭嘴兽。鸭嘴兽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嘴巴宽扁,形似鸭嘴,四肢很短,趾间有蹼,酷似鸭足。但鸭嘴兽身体和尾部像海狸,可以在地上行走或掘地,属于哺乳动物。所以这种奇怪的动物一被发现就引起关注。18世纪后期动物学家肖(G.Shaw)第一次收到鸭嘴兽标本时,甚至怀疑它是恶作剧的产物。鸭嘴兽栖息在湖泊河流区域,常把窝建在岸边,洞口开在水下。鸭嘴兽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睡觉,夜晚活动,鸭嘴兽体温很低,而且能够迅速波动。

科学研究后证实,鸭嘴兽是未完全进化的最原始的哺乳动物。这种具有肥硕身体、扁扁嘴巴的动物看上去温和可爱,其实是极少数能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之一。雄性鸭嘴兽的膝盖背面有一根空心的刺,在用后肢向敌人猛戳时它会放出毒液致对方死亡。对鸭嘴兽的研究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典型案例。

进化还是演化

关于达尔文学说的争议,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进化论”。《辞海》《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进化论”的定义大致都是“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但现代科学认为,生物并不总是在“进化”,在某些境况下还有退化的可能,也不总是由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实际上,生物的“低级”和“高级”,“简单”和“复杂”,仅仅是从人类的角度分类,并不代表自然界的客观真理,因此,简单地把达尔文学说归结于“进化”并不恰当。

“进化”是从英文Evolution 翻译过来的,庚镇城等学者指出,Evolution一词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首先使用的,并用“最适者生存”作为自然选择的同义语。达尔文在《物种选择》第一版到第五版,使用Transmutation 来表述生物进化,而在第六版中开始使用Evolution 一词。

近来很多学者认为“进化”不够确切,主张将Evolution 改译成“演化”。笔者个人观点是,鉴于Evolution 和“进化”已使用多年,约定俗成,要完全改过来难度很大。比较实际的方法是形成共识,对“进化”做内涵延伸,克服望文生义,改变“进化”即直线式的、单方向性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观念,而赋予“进化”双向的演变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