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达尔文环球考察之旅:巴塔哥尼亚高原奇观

探索达尔文环球考察之旅:巴塔哥尼亚高原奇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塔哥尼亚高原我们在一个大约有200平方码那么大的海滩上,发掘了9种巨大的四足兽的遗骸和许多分散开的骨块。——达尔文《航海日记》巴塔哥尼亚高原是个自然地理环境比较独特的地方。巴塔哥尼亚有众多国家公园,无疑是地球上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复杂,大脚南端延伸接壤南极洲的冷酷冰层,北方则是草肥牛壮的潘帕斯草原。巴塔哥尼亚有接壤南极的冰川,也有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

探索达尔文环球考察之旅:巴塔哥尼亚高原奇观

巴塔哥尼亚高原

我们在一个大约有200平方码那么大的海滩上,发掘了9种巨大的四足兽的遗骸和许多分散开的骨块。第一种是身体特别巨大的大懒兽;第二种是类似大懒兽的巨树兽;第三种是大小和犀牛差不多的臀兽,它完整的骨骼几乎被我全部找到了;第四种是体型较小的磨齿兽,它跟上面提到的动物还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第五种贫齿目四足兽的体型也很巨大;第六种动物有着跟犰狳背甲很相似的骨质外壳;第七种动物是马,不过这种马已经灭绝了;第八种动物属于厚皮类,可能是马克鲁鲁,它的长颈和骆驼一样;第九种是跟以往动物相比最奇怪的一种,那就是箭齿兽。

——达尔文《航海日记》

巴塔哥尼亚高原是个自然地理环境比较独特的地方。高原北起南纬36度的科罗拉多河,南到火地岛,西接安第斯山,东邻大西洋。面积786938平方千米,约占阿根廷领土的28%。包括4个省和火地岛部分(另一部分在智利境内)。巴塔哥尼亚有众多国家公园,无疑是地球上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对于旅游者甚至探险家具有浓厚的吸引力。

巴塔哥尼亚的理想旅游路线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先游览阿根廷一侧,包括美丽小镇巴里洛切、莫雷诺冰川国家公园等,然后来到火地岛;再从阿根廷与智利的界湖乘船到智利一侧,来到智利最南端的城市蓬塔阿雷纳斯,看麦哲伦海峡,然后游览智利最著名的托雷斯·潘恩国家公园(也有译为百内国家公园)等。但由于签证、飞行路线、轮船航程、汽车道路等问题,这样的行程其实很难操作,我也是去了三次才游览完这一地区。

巴塔哥尼亚最著名的山峰莫过于菲茨罗伊山(Monte Fitz Roy), 因为山顶常被云雾遮盖,被当地人称作“Cerro Chalten”,意思是云雾之山。山峰高度为3405米,山势异常险峻, 许多地方是一系列垂直岩,令人难以置信地陡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岩石大墙。所以,许多游客把菲茨罗伊山作为徒步和攀岩的圣地。我刚知道菲茨罗伊山时,惊异它竟与达尔文环球航行搭乘的贝格尔号考察船船长菲茨·罗伊同名。后来才知道,这座山就是由阿根廷人莫雷诺用贝格尔号船长菲茨·罗伊 (R.Fitz Roy)的名字命名的。莫雷诺曾到该地区探险,他是一位著名探险家,莫雷诺大冰川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巴里洛切风景堪比瑞士

我们的旅行从游览巴里洛切开始。巴里洛切坐落在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麓,在感受了安第斯山的雄奇后,巴里洛切则让人看到精致的秀美,依山傍水的小城有着“小瑞士”的美称,不仅自然环境酷似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甚至居民也以德国、瑞士、奥地利的移民后裔为主。建筑物的风格沿袭了欧洲故国的传统,因此,来到这里的人会忘记现在是身在南美。我们到巴里洛切时是南半球的初春,花木葳蕤,风轻水静。在湖畔雪峰倒影流连忘返之际,我们却想着应当在8月南半球隆冬时节,再来这一滑雪胜地,参加盛大的冰雪节,一睹新选出的冰雪皇后的美丽容颜。

我们从巴里洛切乘飞机到达卡拉法特,这里是徒步旅行的中心。我们入住一家中国人开的木屋旅馆,旅馆居然是四星级的等级。放下行李,同行的贺林购买了一件防寒衣,我想他是看中了衣服上的“Patagonia”(巴塔哥尼亚)字样。

1519年,麦哲伦的船队从大西洋航行经过这片高原,船上的书记官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著居民穿着胖大笨重的兽皮鞋子,在海滩上留下了巨大的脚印,便把这里称为“大脚”。麦哲伦用西班牙语“巨足”(Patagon)命名了这一南北长2000千米、面积达90万平方千米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这就是美洲的大脚。这些报道都将巴塔哥尼亚人描述为巨人,实际上,这里的人种与其他地区并无显著不同。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复杂,大脚南端延伸接壤南极洲的冷酷冰层,北方则是草肥牛壮的潘帕斯草原。高原上既有海拔超过3000米的死火山,也广布着300多个大大小小的冰蚀湖和冰碛湖,它们构成了南美的重要湖群。巴塔哥尼亚有接壤南极的冰川,也有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这壮美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动物种类丰富,尤其是羊驼、美洲豹、兀鹰、企鹅、海狮、海象等都是当地特有的珍贵动物。

次日晨,我们乘车来到莫雷诺大冰川国家公园。与我在南极看到的透明、奇形怪状的冰川不一样,这里的冰川浑然一体,高达3600米、绵延200千米,呈现淡蓝色,像一块巨大的奶酪。但这块蓝色奶酪会时时移动和崩裂,十几分钟就可看到一次。巨大的冰块落入水中溅起冲天的水柱,发出巨大的响声。游人可以沿着长长的木栈道去进行冰川摄影,也可乘坐定点游船去观看海中的冰川,近距离感受冰川断裂的轰鸣。

高原地形复杂多样

冰川公园

我游览智利一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是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到蓬塔阿雷纳斯,乘出租车前往400千米外的托雷斯·潘恩国家公园。我到达时是五月,此时是南美的秋天,汽车行进途中,窗外的秋叶斑斓、瀑布清澈、山峰险峻,远处的雪山闪耀、近处的流水潺潺,真是移步换景。我为时时要请出租车司机停下来照相而感到不好意思。

巴塔哥尼亚的斑斓秋色

瀑布和河流遍布整个高原

在一个左侧是蓝色瀑布汹涌、右侧是黑色悬崖高耸的绝佳摄影景点,我构图一个人在悬崖边上俯瞰瀑布的画面,正准备走过去,大风骤起,人根本无法行走,更不用说站到悬崖边,就在路上也很难站立。大风将我的相机包掀开,里面的闪光灯偏振镜、胶卷散落一地,幸亏司机连忙帮我收拾并拉住我,我才落荒而逃。这下我才体会到书上介绍的“巴塔哥尼亚气候条件恶劣,素有‘风土高原’之称”之说不谬。

靠近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约500千米,南纬52°左右的海域是首府为阿根廷港(斯坦利)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

贝格尔舰航行期间,曾在1833年3月1日和1834年3月16日两次停靠在索莱达岛(东福克兰岛)的伯克利。达尔文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主要观察了狼形狐、鹭鸶、企鹅、大头鸭和珊瑚等,特别对濒于灭绝的狼形狐感到担忧:“如今,狼形狐的量已经非常少了。在伯克利海峡和福克兰群岛的圣萨尔瓦多湾峡谷东面地区,狼形狐已经灭绝。将来假如移民把福克兰群岛全部占据,那过不了多长时间,狼形狐的命运估计会跟渡渡鸟的命运一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

阿根廷和英国都宣称拥有该群岛的主权。1982年,阿根廷对群岛实施军事占领,马岛战争由此爆发,十星期后,阿根廷战败撤军,英国继续将军队驻扎在岛上,并实施军事专区和捕鱼保护区。但阿根廷仍在通过国际途径重申自己的主权。我访问相关地域时,纪念阿根廷战死将士的长明烈火仍在专门设立的纪念碑前熊熊燃烧。

巴塔哥尼亚高原还保持着蛮荒的寂寥,少有人烟。许多动物自在行走,毫不怕人。最多的动物是羊驼,它们聚群而居;鹿群则总是露出惊恐的眼睛,瞬间跳走,却又停在前面树丛边望着你。偶尔有狐狸出没,鸸鹋和小鸵鸟则缓缓踱步。我想起了达尔文《航海日记》中的一段话:

在北巴塔哥尼亚的内格罗河边小住的时候,我经常能听当地人提到一种很稀有的鸟类。据他们说,这种鸟与鸵鸟相比体形偏小,外形却和常见的鸵鸟很像。因此,他们给这种鸟取名“小种鸵鸟”。

马滕斯先生射杀过一只小种鸵鸟。只是当时我没有记住小种鸵鸟的任何相关信息,只是粗略地观察了一下这只鸵鸟,非常武断地将其判断成一只幼小的普通鸵鸟。等我想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只小种鸵鸟煮熟吃掉了。万幸的是,还保留了它的头、颈、双腿和双翼,及较长的羽毛和一大片皮肤。后来,我们居然用这些东西拼凑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标本。这个标本现在就陈列在动物学会的博物馆里面。古尔德先生为了表示对我的敬意,特意在描述这个新物种的时候,用我名字给它命名为“达尔文南美鸵鸟”。

看来,吃掉一种珍稀动物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把吃剩的骨骼完整拼合起来给人看。不过,今天你如果再吃珍稀动物,等到的也许不是一项命名物种的荣耀,而是一张司法传票。(www.daowen.com)

动物为什么会灭绝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看到许多已灭绝了很多年的动物化石和遗骸,如箭齿兽、大懒兽等。这些是他最先收集的标本。

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物种自身的原因

物种退化和遗传衰竭,这是物种濒危甚至灭绝的内在原因。某些动物在繁衍后代方面存在缺陷或近亲繁殖,导致退化,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就是达尔文认为的“不适者被淘汰”的结局。

2.突发灾变

目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有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海底火山大爆发、白垩纪末期气候异常等假说。

3.自然环境变化影响食物链

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大熊猫以箭竹为主食,当自然环境变化时箭竹开花后枯死,大熊猫的生存就出现了危机。

4.人类活动,尤其是捕杀

人类砍伐森林使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 湖泊湿地的开发导致水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及鱼类面临濒危。环境污染使野生动物难以生存和繁衍。尤其是人类为了获得食品、毛皮、珍贵装饰品或药材而大量捕杀动物。

这里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灭绝动物的名单,比较著名的有: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大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左右灭绝;

开普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83年灭绝;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灭绝的危险目前仍在每时每刻地发生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