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经》编纂:孔子之作?

《易经》编纂:孔子之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自己也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们从整部《易传》中大量出现的“子曰”字样,也不难想见孔子当年对学生讲解《易经》的情景。但是,今本《易传》虽然是经历代儒者递相改编而成,但其源头则必始于孔子对《易》的讲解。[24]正由于经孔子亲自选定,《周易》才得以成为儒家经典而流传下来。

《易经》编纂:孔子之作?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21]司马迁这个说法,应该一分为二:说孔子“晚而喜《易》”以至于“韦编三绝”,这是可信的。孔子自己也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22]但是说孔子“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这就值得商榷了。首先可以肯定,《文言》《系辞》两传不是孔子亲自编定的,因为其行文中屡见“子曰”字样。其次从《说卦传》的内容来看,也不像是早在春秋时代就有的思想,例如第五章的八卦配四时和八方,就是战国时期才有的观念。至于《彖传》和《象传》是否孔子所编著,倒是可以得出一种或然的判断: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说“可能是”,因为孔子既然以《易经》为教材之一,他就必须对它加以解说,而《彖传》正是对各卦“彖辞”(卦辞)的解说,《象传》正是对各卦“卦象”(大象)和“爻象”(小象)的解说。我们从整部《易传》(“十翼”)中大量出现的“子曰”字样,也不难想见孔子当年对学生讲解《易经》的情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还有一篇题为《要》的,是专记孔子与弟子有关《周易》的问答的,由此可以推知,可能另外还有若干类似文献早已散佚。

说“也可能不是”,因为以上的推断毕竟缺乏实证材料,并且从《彖传》《象传》看,其行文之畅达老成,也不像是太早的作品。(www.daowen.com)

但是,今本《易传》虽然是经历代(自春秋末至汉初)儒者递相改编而成,但其源头则必始于孔子对《易》的讲解。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关于《易传》来历的结论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孔子讲说的记录及后来传《易》大师的补充,总称为《易传》或称《十翼》。”[23]

至于《易经》本身是否也曾经过孔子改编,迄今毫无文献可征。不过春秋时期曾流传过若干种《易》,今本《周易》只是其中之一。仅据《周礼》所载,就有三种:“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24]正由于经孔子亲自选定,《周易》才得以成为儒家经典而流传下来。再者,根据上引《周礼》所载材料来看,当初对《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还是有一定自由度的,并不像后世那样一成不变。而沿着这条思路,我们或许也可以对所谓“韦编三绝”做出一种新的解释:孔子为了使六十四卦编排次序更合理,曾多次有意把编绳断开以便改编。而今本《易传》中的《序卦》,最初可能来自孔子对自己重编六十四卦次序的理由的申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