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字中的妇女形象与性别歧视问题

汉字中的妇女形象与性别歧视问题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是个象形字,所描绘的是女子的体态,并突出了女性的胸部、臀部的性征。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妇”字上,这个字的繁体由“女”和“帚”构成。[17]“委”字也是随顺的意思[18],所以女子嫁人又被称作“委身于人”。“安”字的本义就是一个女子安心待在家里[19]:女子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就“安”,否则就“乱”。我们的文字改革工作,也应该对汉字里的性别歧视给予重视。

汉字中的妇女形象与性别歧视问题

作者按:本文是为四川省妇联主办的女性杂志《分忧》所写的通俗文章,原无注释。此次整理,加上了注脚,以注明出处,并校订了若干讹误。

咱们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不是四大发明,而是汉字。

汉字是神奇的:不仅每一个字的字义代表了一种意谓,而且每一个字的字形本身,就蕴含了某种信息。西方的字表示的是一组语音,而中国汉字所传达的则是一种意义、意蕴,甚至意境。例如:“字”这个字,它的字义表达了一个意谓:文字;[2]而它的字形还蕴藏着一个更加生动的观念:孕育——妊娠、生育、哺乳。[3]这一切,就隐含在这个字的形体结构里:“宀”俗称“宝盖儿”,其实原来也是一个字,读“棉”,是一个象形字,画的是一座房子的轮廓;[4]“子”画的则是一个婴儿的形象,大大的脑(袋),抓挠的双手。[5]就这样,咱们的祖先通过造字,把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种种认识和感受,统统凝结在一个个奇妙的方块字里了。反过来,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汉字的形体结构,去探索我们祖先的心灵,了解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思索、感知,得知他们的自然知识、社会观念、性别意识,等等。

说到性别,咱们就来看看这“性”字吧。本来,“性”字是跟性别毫不相干的。“性”字指的是人性,即人与生俱来的本性。[6]所以孔夫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7]。人与人之间生性本来很接近,是社会习俗使得他们拉开了距离。这话颇有人类天生平等的意味。再从“性”字的“心”旁来看,古人认为人性表现为“心”的本质,所以,孟子曾经把人性概括为四端:同情心、羞耻心、谦让心、是非心。[8]这些又叫“良知”或者“良心”[9],人生来有良心。这是古人的看法。既然“性”指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当中自然也包括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难怪“性”字会逐渐发展出性别的意思。

“男”“女”这两个字,也透露出咱们祖先的性别意识。“女”是个象形字,所描绘的是女子的体态,并突出了女性的胸部、臀部的性征。[10]相比之下,男性的体形特征是不便体现在一个字形上的,“男”是个会意字,由“田”和“力”组成,[11]意思是说:男人应该在田间劳动中显示力量。显然,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社会分工的写照。同时,这里似乎也已经孕育着一个传统观念:男子外出谋生,女子居家操持。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妇”字上,这个字的繁体由“女”和“帚”构成。“帚”即扫帚,表示家务。[12]

咱们祖先的性别意识特别集中地表现在他们对偏旁“女”的运用上面,从中流露出他们对女性持有一种极端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咱们的祖先对女性怀有一种神秘的崇拜。西方人以为女人只是男人的一个部分,因为夏娃是由亚当的一条肋骨造就的;而远古中国人则认为:人类都是由“娲”这位女神创造出来的。[13]这个神话多少反映了一个朴素的事实: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总是女人生出来的。正因为如此,由“女”和“生”就构成了“姓”字。所以,“你姓什么”这个问题的本意应该是:“你母亲姓什么?”我们大家却都跟着父亲姓。这是父系社会的现象。在这之前的母系社会,人们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当然跟着母亲姓了。[14]难怪我国远古的姓氏,往往都有个“女”字旁:神农氏姓“姜”,黄帝天子姓“姬”,少昊、秦始皇姓“嬴”,舜姓“姚”,等等。这种对女性的崇拜,实质上是对生殖的崇拜。咱们今天苦于人太多,而古人却总是苦于人太少,所以生殖是一件顶要紧的事情,它关系到种族的存亡。而对生殖的崇拜,自然又转化为母亲崇拜。这一点,一直流传到今天。

可是另外一方面,随着母权社会的过去、父权社会的到来,咱们的祖先逐渐对女人滋生出一种莫名的疑忌和深刻的鄙视。结果我们看到,有很多贬义词,在汉字里都有个“女”字作偏旁:“妨”的意思是危害,“佞”的意思是谄谀,“妄”是狂妄悖乱,“嫌”是疑忌,“媚”是取悦于人,“婪”是贪心而不知足。“姦”最初指自私邪恶[15],好像女人多了就会出问题;而“奸”则指违法乱纪[16],所以今天才有“作奸犯科”的成语。今天的“偷”字原本写作“媮”,意思是狡黠。“懒”本写作“”,“淫”本写作“婬”。还有一个“奻”字,读“暖”,意谓争吵、争风吃醋。总之,对女性竭尽其污蔑诽谤之能事。

他们在捏造出女人的种种“劣根”的同时,又编派出女性的一大“美德”——服从,百依百顺。这,就是“如”字最初所表达的意思。[17]“委”字也是随顺的意思[18],所以女子嫁人又被称作“委身于人”。这种顺从意识,后来竟恶性膨胀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封建礼教。

顺从的另一面是安分守己。“安”字的本义就是一个女子安心待在家里[19]:女子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就“安”,否则就“乱”。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出咱们的祖先对女性的禁锢。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陈腐不堪的观念到今(天)也还不是没有一点市场的。另外还有一个“妥”字,传达的也是这种腐朽的观念;更有甚者,这个“妥”字还包含“爪”(即手),所以还有另一层意味:女子理当任人摆布。[20]这样,就一切都“安妥”了。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正如咱们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传统一样,汉字是伟大的创造,但也是今天必须加以改造的。我们的文字改革工作,也应该对汉字里的性别歧视给予重视。

【注释】

[1]原载《分忧》1991年第9期。

[2]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3]《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

[4]《说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象形。”

[5]《说文解字》:“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大徐本引李阳冰注:“子在襁中,足併也。”《玉篇·子部》:“子:儿也。”《仪礼·丧服传》“子生三月”郑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www.daowen.com)

[6]《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王充《论衡·本性》:“性,生而然者也。”

[7]《论语·阳货》。

[8]《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心”见《告子上》。

[10]《说文解字》:“女:妇人也。象形。”按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则不是突出的胸部与臀部的特征,而是画的一个侧面而跪(上古时的坐姿)的女子,双臂交于胸前,是文文静静地坐着的样子。

[11]《说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然而按甲骨文的字形,左边是“田”,右边是一个犁铧形。

[12]《说文解字》:“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尔雅·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

[13]《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但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女娲,在大庭柏皇前,亦古皇之号,非必妇人也。”此说颇为有理,犹如我们不能说上古凡姓氏从“女”旁的——例如姜、姬、嬴、姚——都是女人。

[14]《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所谓“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其实是在解释何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却不知道曾有母系社会的事实。所谓“从女、从生”是把“姓”理解为“女生”。《左传·昭公四年》“问其姓”陆德明释文:“女生曰姓。”马瑞辰《诗经传笺通释·唐风·杕杜》:“同姓,盖谓同母生者。”

[15]《说文解字》:“姦:私也。从三女。”《玉篇·女部》:“姦:姦邪也。”

[16]《说文解字》:“奸:犯淫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有所犯之称。”

[17]《说文解字》:“如:从随也。”

[18]《说文解字》:“委:委随也。”《玉篇·女部》:“委:委属也。”

[19]《说文解字》:“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20]《说文解字》没有“妥”字。但甲骨文和金文有“妥”字,却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爪”即手,右边是“女”。这是制服女人以求安妥的意思,所以大致与“安”同义。有人将此“女”解释为“女奴”,其实未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