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独立苍茫自咏诗:《房兵曹胡马》及背景分析

独立苍茫自咏诗:《房兵曹胡马》及背景分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题为《房兵曹胡马》,这就表明诗中不仅要写这匹马,而且要写房兵曹其人,否则只需题为《胡马》即可。就杜甫而论,一生自有其“愚忠”之时;但这首《房兵曹胡马》,即是写于所谓“开元盛世”这样的背景之下的。

独立苍茫自咏诗:《房兵曹胡马》及背景分析

杜甫的咏物诗,有不少咏马的,如《高都护骢马行》《天育骠图歌》《骢马行》《瘦马行》《李鄠县丈人胡马行》《病马》《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玉腕骝》《白马》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律《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此诗文字上的疑点,在于“无空阔”的确切含义。唐汝询《唐诗解》释为:“所向无前。”《析疑》认为此说“语涉模棱,易滋误解”。这个批评,应该说是中肯的。但《析疑》又批评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到底没有把‘所向无空阔’的本意阐明。”其实仇氏的注释是说得很具体的:“‘无空阔’,能越涧注坡。”他的意思是:“无空”即“能注坡”,“无阔”即“能越涧”。这个解释不能算错,只是还没有充分落实到字面上,尤其没有揭明“无”字的具体用法。《杜诗选注》的解释则是相当具体的:“奔驰向空阔广漠的地方,不觉得什么。说马的轻快。‘无’,不觉得有什么。”但《析疑》却还批评为“语焉不详,也不确切”。其实,《选注》已是语之甚详的了。

《析疑》则是这样解释的:“凡有所向(就是不拘奔向哪里),对它来说,都是无所谓空阔的。也就是说,道途遥远这个概念,在骏马之前,已经失却它的意义了。”这个解释,与《杜诗选注》的并没有多少实质的区别。《选注》释“无”为“不觉得”,《析疑》则释为“不拘”“无所谓”,都是比较妥帖的。(www.daowen.com)

由此看来,关键是对“无”字的理解。“无”在这里不是说事实上的不存在,而是说(对这匹马来说)感觉上的不存在,亦即“不觉得”“无所谓”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所向无空阔”和“真堪托死生”之间乃是一种复句关系,即“无论……也……”的意思。仇兆鳌已经注意到两句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指出:“下句蒙上,是走马对法。”这两句意思是:无论它所到之处的坡阪沟堑有多么空旷宽阔,骑者也实足以将其死生托付给它。这里所突出的,就是下一句所说的“骁腾”,即其骁勇、腾越。

以“骁腾”为枢纽,诗意转向写人。杜诗咏物,最终总是以物喻人。问题在于,杜甫在这首诗里所表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析疑》认为:“此诗也是借马喻人,隐约地宣传忠君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所谓忠君,从臣的角度说,就是要甘心情愿地去当奴隶。‘真堪托死生’,借马喻人,就是说,被统治者应该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死而无怨。这句诗的内涵,充满着封建思想的毒素。”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析疑》对“真堪托死生”的理解是很不确切的。“被统治者应该……死而无怨”,等于说马应该死而无怨,因为这里是在“借马喻人”,“死生”在《析疑》看来是指的马的死生。但事实上,杜甫这句诗所说的“死生”是人,亦即房兵曹的死生。由于这匹马是如此骁腾,骑马人足以将死生托付给它。

应当承认,此诗确实表现了杜甫的忠君思想。诗题为《房兵曹胡马》,这就表明诗中不仅要写这匹马,而且要写房兵曹其人,否则只需题为《胡马》即可。这一点,从末一联里也不难看出来,所以,《杜臆》指出:“‘万里横行’,则并及兵曹。”《杜诗详注》也引黄生说:“结归房君,此作者诗法。”胡马和房兵曹的关系,正类同于房兵曹和君主的关系:房兵曹是这匹胡马的“统治者”,又是君主下面的“被统治者”。胡马是“所向无空阔”,房兵曹对它“真堪托死生”;房兵曹“骁腾有如此”(此句明写马,暗喻人,体现在“如”字上),君主驱使他“万里可横行”(实指君主自己可以凭此横行天下)。至于这个房兵曹究竟是何许人,这倒是无关紧要的。本诗的主旨在于:将帅应当不负君主所托,为之驰骋疆场。

但对古代忠君思想,应该有一个正确分析。在封建时代里,君主当然是统治者的最高代表;但是同时,君主也是国家民族的最高代表:对内,他是民族统一的象征;对外,他是国家主权的象征。难怪自从屈原以来,中国封建时代的伟大诗人都是忠君爱国的。对于臣子来说,对昏暴天子的一味愚忠当然是不应该的,但是对贤明君主的忠诚,在那样的时代条件下,则无疑是无可指摘的;对于武将来说,为侵略战争或镇压人民而充当鹰犬爪牙,固然是可耻的,但为正义战争而驰驱,则是可嘉的。因此,我们绝不可以笼而统之地否定忠君思想。

就杜甫而论,一生自有其“愚忠”之时;但这首《房兵曹胡马》,即是写于所谓“开元盛世”这样的背景之下的。在整个初、盛、中唐时期,“忠君”一般来说并不是所谓“反动”思想,恰恰相反,它往往是对内主张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对外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的必然时代表现。我们怎能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背景,来抽象地否定杜甫的思想感情呢?所以,对这首诗的主题,我们固然不应像封建文人那样任意地拔高,但也不宜脱离时代环境地肆意贬斥。这样,才无悖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