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玉顺早期文存:独立苍茫自咏诗

黄玉顺早期文存:独立苍茫自咏诗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直言遭忌、独醒受妒的感受。联系上文所述杜甫之孤独感的三种境界,本诗的寓意不言自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表现物我同情的孤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然而,杜甫的物我同情之感,不止于此。总括全文可见,杜甫的孤独之感确是深沉的,也是伟大的。作为这种孤独感的文字上的表现之一,杜诗中仅“独”字便用了一百八十多次。[5]由此观之,杜甫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黄玉顺早期文存: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孤独之感,不仅推己及人,而且推人及物。这中间,有动物,有植物;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1733)

在吟咏动物孤独的诗篇中,《花鸭》是较有代表性的: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诗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直言遭忌、独醒受妒的感受。其他吟咏动物孤独的,例如:“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137);“抱叶寒蝉静,归山独鸟迟”(575);“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576,写马);“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588);“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610,写燕);“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619);“六翮曾经剪,孤飞卒未高”(878,写㶉);“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944);“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989);“沙头暮黄鹤,失侣亦哀号”(1037);“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1177);“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1230);“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1340,写画鹰);“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1414);“既蒙主人顾,举翮唳孤亭”(1685,写鸟);“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1736);“飞鸟数求食,潜鱼何独惊”(1962);等等。尤有《孤雁》一诗,寄托了杜甫思念兄弟的孤独之情: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亦纷纷。

此外,杜甫还有一些吟咏植物的孤独的诗句、诗篇:“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216,写甘菊);“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352);“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781);“邻人亦已非,野竹独修修”(1121);“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1231);“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南国,异域宾客老孤城”(1599);等等。尤其是《古柏行》,写得波澜跌宕: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www.daowen.com)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诗中“古柏”暗喻孔明,实乃杜甫自喻:一生“冥冥孤高”,不免“材大难用”。联系上文所述杜甫之孤独感的三种境界,本诗的寓意不言自明。

除动植物外,杜甫还常咏叹无机物。例如:“石林蟠水府,百里正苍苍”(152);“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390);“清渭无情极,秋时独向东”(574);“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807);“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1110);“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127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1320);“卓立群峰外,蟠根积水边,他皆任厚地,尔独近高天”(1352);等等。

这种物我同情的关系,杜甫在诗中有时是加以明示的:“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691);“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故人从此去,寥落寸心违”(998);“送终惟粪土,结爱独荆榛”(1128);“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1753);“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天高无消息,弃我忽若遗”(2026)。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也表现物我同情的孤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李诗较轻易,而杜诗更诚挚。

物的孤独,也是人的孤独;彼之悲哀,正是我之悲哀。从一草一木上,杜甫看到了自身的命运。正因为如此,他深感:“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621)

诚然,睹物感怀乃是中国诗人的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诗歌,正是一种“音”“乐”。故朱子《诗集传·序》云:“诗者,人心之感于物而形于言之余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诚哉,斯言!然而,杜甫的物我同情之感,不止于此。读杜诗,常使人想起北宋哲人张载的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4]人类与万物皆是天地的子女,因此,应当视人民为兄弟、万物为朋友。这等胸怀比起“环境保护主义”的功利主义目的,不知当作怎样的评论?

总括全文可见,杜甫的孤独之感确是深沉的,也是伟大的。作为这种孤独感的文字上的表现之一,杜诗中仅“独”字便用了一百八十多次。[5]由此观之,杜甫实在是一位伟大的孤独者

【注释】

[1]原载《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

[2]本文所引杜诗,据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因诗题往往较长,为节省篇幅,文中一般只注诗句所在页码。

[3]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4]张载:《西铭》。

[5]兹据《杜诗详注》统计,不含《逸诗》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