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名“既济”,在《周易》卦名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它不是从所引史诗的诗题得来的,而是仿照《未济》而与之相对设立的。学者通常确认,本卦写文王与纣王的事情。例如《周易集解》:“殷亡周兴之卦也。”《周易本义》:“当文王与纣之事。”
“东邻”“西邻”:东、西两个邻国。古来学者多认为指殷、周两方,当有所本。例如,《礼记·坊记》引此爻,郑注:“东邻,谓纣国中也;西邻,谓文王国中也。”李杞《周易详解》:“纣居东山,故为东邻;文王居岐,故为西邻。”《六十四卦经解》:“纣为东邻”,“文王为西邻”。《周易通义》:“殷在东,周在西。东邻指殷人,西邻指周人。”等等。
“不如西邻之禴祭”似衍一“祭”字:其一,禴便是一种祭,何须“祭”字累赘;其二,《萃》《升》两卦云“孚乃利用禴”,均无“祭”字;其三,“祭”字也不能与“牛”“福”谐韵。牛(之部)、福(职部)古属阴入对转,可以叶韵;“祭”属月部,失韵。而“禴”古属药部,可与之、职二部通押;其四,有“祭”字,即不合本诗节律。
“禴”本指四时祭祀中的夏祭,是最节俭的祭礼,只用饭蔬即可。《周易集解》引虞注:“禴,夏祭也”;而又引崔注:“殷之春祭名。”殷、周历法不同,此当殷之春、周之夏。《周易集解》据《尚书》:“克殷之岁,厥四月,哉(才)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庙。四月,殷之三月,春也。”四月已是周历夏季。“祀于周庙”即“禴”。“王来自商”,即商未亡,故非武王,而是文王。但这里“禴”当指周人祭品的节俭;与此相对,殷人“杀牛”即用大牲,是很丰盛的祭品。《六十四卦经解》:“(杀牛)谓天子郊祭也。郊以特牛,故称‘杀牛’。”《周易正义》王注:“牛,祭之励者也;禴,祭之薄者也。”这首史诗原貌如下:
东邻杀牛。
不如西邻之禴,
实受其福。
全诗意思是说:殷人杀牛祭天,纵然祭品丰盛,却不如周人祭品虽然节俭,但实实在在受到上天的福佑。这反映出周人特别注重“诚信”的思想,即《萃》《升》所谓“孚乃利用禴”——只要有诚信,即使祭品薄约也能够大吉大利。《周易》“孚”字均训为“信”,占辞中共出现39次。看来,重视诚信,乃是周人源远流长的传统,本卦这首史诗即其明证。(www.daowen.com)
【注释】
[1]原载《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
[2]对《周易》文献,尤其是引用歌谣的全面分析,参见拙著《易经古歌考释》“绪论”部分,巴蜀书社1995年3月版。
[3]原稿在刊发时排版有遗漏,而误为:“这些作品,很多是民间歌谣,类似《诗经》里《雅》《颂》中的一些诗篇。”——作者新注
[4]参见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收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章第三节的“二、艺术”部分。
[5]据《十三经注疏》本,但另行标点。
[6]参见拙著《易经古歌考释》“绪论”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