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范围内大众型社交网站的蓬勃发展,近年来,以Academia和Research Gate等为代表的专门针对学术与科研工作者的“小众”型社交网站也展露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作为一种创新的国际学术传播和交流平台,学术与科研型社交网络对传统科研方式、科研合作方法、科研成果发布模式和科研人员互动交流形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说早期的学术交流网站侧重于“学术性”,那么在2008年左右迅速兴起的学术与科研社交网站则更注重于交流平台的“开放性”及“学术社交”功能。无论是在用户数量,还是在平台功能等方面,此类学术与科研社交网站都实现了较大突破,更好地满足了其针对特定群体的工作与交流需求。这类网站以Academia,Research Gate,Mendeley等为代表,它们各有特色与所长,均由科研工作者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科研与交流需要创办成立[40],本研究选取Research Gate作为分析案例,对此类平台进行考察。
Research Gate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8年5月上线。该网站是针对科学研究者和专家学者提供的一个研究分享平台,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合作,用户可以联系同行,了解研究动态,分享科研方法以及交流想法。研究人员可以注册该网站而免费分享全球各个领域尖端科学专家学者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著作,并且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迅速扩大整个研究领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关注。2010年4月“研究之门”已有2 000多个科学小组,截至2012年2月,这个虚拟学术社区已拥有来自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万名注册会员,共有20多个分类社区,其中最大的医学社区有35万注册用户。[41]
在“研究之门”里,科学家和学者们可以分享研究成果、学术著作,以及参加一些科研论坛或兴趣小组,一些需要向社会公布的科研项目或成果也可以提前在社区里宣布,让大家讨论并提出建议等。另外,一些科研组织和学术会议,例如德国马克思—普郎克研究会也使用“研究之门”服务的虚拟会场来讨论专业问题或研究细节。此网站提供的应用程式包括文件共享、微博通讯、科研论坛、建立和加入科学小组等功能,其图书资料平台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搜取论文的语义检索引擎SASE,平台索引含有八大数据库的登记,包括Pubmed、Citeseer、Arxiv和Nasa Library,总共包含约3 500万个登记。2009年起Research Gate开始提供开放存取科学论文的基础设施,科研人员可以使用借由开放存取自存档上载文件功能以便分享已经出版的论文给学术界。[42](www.daowen.com)
“研究之门”采取严格的注册资格审核制度,新用户想要成功进入该网站,必须使用被认可的正规高校或科研机构邮箱地址进行注册,这种“准入制度”不仅为这一类学术社交网站进行了人员学术能力方面的质量和资格把关,保障了内部资源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该学术虚拟社区成员建构其集体身份认同。网站首页导航内容主要分为“提问和回答”、“发表”、“工作”、“搜索”和“个人空间”等,注册用户可以在该网站发布自己的最新研究动态、就某一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获取同行答案、搜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并成为其粉丝对他进行关注、发送站内信息以获得人际沟通、建设个人空间等,这一切都与一般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人人网和开心网类似。例如,一位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尔工作的病毒专家在“研究之门”网站上寻找一种标定分裂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颜色的方法,他在24小时内就获得了巴西细胞生物学家、印度生物化学家、澳大利亚癌症专家和土耳其分子基因学专家的答复。[43]另外,和Facebook一样,在“研究之门”网站上与网友建立联系后,用户可自动获取网友在网上发表的论文和其他信息。
新用户在注册过程中需根据自身所属学科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学科社区和研究领域,成功注册会员之后系统将根据分类自动推送一些相对应学科的学术信息和资源,如在“提问和回答”单元,会员可以根据所选领域进行提问和回答,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关注其他会员的提问和回答情况;在“发表”单元中,系统会自动推送符合会员学科分类的其他成员上传的最新论文和研究成果,会员均可下载、关注和分享这些学术资源;在“工作”单元中,网站也会根据会员的学科归属将“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机会推送到网页上,而这些工作也都与科学研究相关,同时会员也可以借助该网站发布自己所在科研单位的招聘信息。此外,“研究之门”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单元就是会员个人学术空间,其主要内容有“总体概况”、“个人著作”、“领域信息”、“数据统计”和“学术评分”。“研究之门”的这些内容和网站功能为全球的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专业性强、学科多元、学术权威、资源丰富、沟通便捷和广泛交友的虚拟学术社区,很多科研人员从中获益良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