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社交网络所倡导的用户创造内容、社会化、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与学术交流的本质要求高度重合。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技术的影响下,一个社会与技术互动的非正式学术社交网络业已形成”,“Web 2.0再次改变了非正式学术信息交流系统,使得非正式学术交流更广泛、更易获”。[39]学术社交网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全球学者、科研人员和学生等从事学术活动的人群为目标受众,以各领域内的科学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为传播内容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依据社交网站的传播特性和传播优势,其对传统学术传播渠道有以下四方面的有效增益。
首先,社交媒体有着很强的即时性,对于所有学者用户来说,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就能第一时间获得学术社交网站上所有信息和内容,同时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上传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全球同行学者分享。无论是学者互动、交换学术观点、点评学术作品,还是科学知识求助,学术社交网站都能为用户提供最快最便捷的使用服务,这也有效缓解了传统学术出版因严格的评审机制和复杂的出版流程而导致的学术成果传播滞后等问题。
其次,学术社交网站相较于各大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机构,其准入标准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只要拥有正规学校或学术机构成员身份和email地址证明的用户均可注册登录。而目前世界知名的开放获取学术数据库都属于收费平台,虽然目前很多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购买这些数据库的部分学术服务,但与国外学术圈相比,中国学者在资源获取方面处于严重劣势。因此,学术社交网站的“低门槛”这一特点使得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都有公平的机会在全球性的学术平台上获取最优质的资源和展示自己的最新成果,大大拓展了原有学术成果传播的范围和内容。(www.daowen.com)
再次,学术社交网站拥有社交媒体所独有的自媒体特性,其用户创造内容的方式和及时获得同行有效反馈及评价等特点也给予了注册学者极大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原本只能得到学术期刊“刊发”或“不刊发”两种反馈的学术研究者,如今可以在学术社交网站上发布自己的最新力作,并且可以得到相关领域同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其中正面评价可以增强学者的创作欲望,激烈学者“再创佳绩”;客观建议可以帮助内容发布者修改和完善学术作品,继而在较为严格的学术传播渠道——国际学术期刊中流通。
最后,社交媒体超越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间隔,帮助用户完成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交往行为融合。因此,学术社交网站可以使学者摆脱只能对着冷冰冰的学术出版物的单向传播方式,在线上网络空间与各国同行展开积极互动的同时,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行为延展到线下,从而拓展了人际传播渠道和学术资源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