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学术传播的日益繁荣和出版行业的逐步成熟,优秀的国际学术期刊大部分进行了内容精细化和专业细分化的改革,除了一些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如Science和Nature等,其余多数为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根据WOS平台系统数据显示,SSCI数据库中2013年影响因子排名前20位的国际学术期刊均为专业性期刊,而中国入选SSCI和A&HCI数据库的期刊也均为专业水平高、能体现主办单位强势学科和学术优势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如《中国世界与经济》、《经济学与金融学年刊》、《中国国际法论刊》、《中国农业经济评论》和《外国文学研究》等。此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目前也以专业性期刊为主,只有少数几本综合性英文期刊,这说明我国的学术期刊界已经意识到专业化办刊对期刊“走出去”至关重要。
专业性学术期刊对于学术传播来说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及时反映各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期刊管理角度来看,专业学术期刊编辑更容易有的放矢地把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前沿动态,组建强大的专业学术编委团队,组织策划专业性强的选题,集中编辑部资源向本学科知名学者约稿,从而整合各种有效资源进行专业期刊建设;而对于学者来说,专业期刊既可以使论文投稿变得方便、清晰和快捷,又能使平台中的学术成果传播和交流具有获取方便和信息清晰等优点,使学术传播的双向互动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从而大大提高学术传播的有效性。事实证明,当今世界学术研究和发展的大趋势是学科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化,越是专业细化的学术期刊越是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青睐,因此,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学术期刊是国际学术领域内学术传播的主流渠道。
然而,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看,综合性学术期刊占中国学术期刊的半壁江山,这在港澳台地区或西方国家是比较少见的。中国的人文社科学学术期刊多为综合性期刊,如1 300多家大学人文社科版学报,还有大量的省市社科院、社科联的刊物等都属于这种性质,当然这么多综合性学术期刊中也不乏有许多非常好的期刊。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关注,[54]近年来,无论是新闻出版部门的管理者还是教育部有关机构,都意识到综合性学术刊物数量太多这一问题。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也旨在探索高校学报的改革与创新,人文社科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在社科期刊界举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主编论坛”以及多层次的期刊战略研讨会上,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选择始终是议题之一。然而,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综合性学术期刊,其专业化转型并不能朝夕而至,中国各高校的大学学报和省市社科院(联)的综合性期刊之所以长期得以运作,源于高等院校的多学科体制,源于社科院(联)的多专业体制,每一个综合性学术期刊的背后都有一个大学或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撑,因此,在专业化转型过程中,专业的取舍就涉及传统学术体制的变革与学术共同体利益再分配问题[55],而无论是转、改或停都会牵涉到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科规划等一系列连带问题,因此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但是纵然有来自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困难与阻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尤其是那些已有较好基础的中文综合性期刊,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文版专业化转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分几步完成。
目前国内一些高质量的大学学报已经有了英文版,比如中国高校第一家英文版文科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版于2005年1月创刊,《复旦学报》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组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版是在中文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定位为学术性理论刊物,坚持以学术为本,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科前沿动态,展示中国学者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成果,搭建中外学者的交流平台,开创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学术期刊的新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黄颂杰教授在英文版创刊时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交流与沟通,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在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吸收得比较多;而国外学者对中国同行关注什么、研究什么、持什么观点和主张,却了解较少。这种单向的交流不利于我国学术发展,发展文科学报英文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003年,《复旦学报》进入‘教育部名刊工程’,将英文版列入名刊工程的建设项目。”[56]《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版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办刊历史悠久,成果颇丰,英文版正是在如此优秀的期刊基础上获取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源而创立的。
然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版是人文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英文版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存在着“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国际接轨问题,从2005年创刊以来至今仍然无法跻身主流国际学术期刊领域。因此,细分专业可能是未来这些英文综合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比如《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版可以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寻找复旦大学的优势学科像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重点打造专业性的英文学术期刊。这一点可以借鉴《浙江大学学报》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创办英文版专业性期刊的经验,《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其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历年来源期刊,并被国际重要检索机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这充分说明其已经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而对于该学报旗下自然科学学科领域内的中文学术期刊来说,基本已经实行了专业化办刊,尤其是英文版专业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和《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经过几年的重点打造和建设,A辑和B辑已于2009年双双被SCI数据库收录。这些成绩都证明了英文版的专业期刊国际化水平较高,比较容易被国际公认的学术圈所接纳和认可,虽然这是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学科差异,但它仍然可以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那些已有良好基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习借鉴的榜样。
除此之外,期刊之间的“联合专业化”合作也是综合性学术期刊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正如上文提及“构建学术期刊数字网络平台”中的典型案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17家名刊学报对纸质版综合性学报拟发表的论文进行专业化重组,在中国知网上推出了《马克思主义学报》、《文学学报》、《历史学报》、《哲学学报》、《政治学报》、《经济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教育·心理学报》、《传播学报》、《民族·人类学报》、《艺术学报》12个一级学科专业期刊,以及《三农问题研究》、《儒学研究》等专题期刊。“名刊”学报通过期刊合作的形式发行电子专业期刊之所以获得成功,最关键的经验在于各学报破除“门户之见”,通过期刊合作、资源重组来实现学术期刊专业化转型的突破,这是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化转型一次有益的探索,对同类刊物来说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57]然而,这也只是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学术期刊推向国际的一小步,如何解决期刊合作中的管理权归属、版权归属、利益分配、学术评价和市场推广等问题都是接下去要重点考虑的;而这样一种合作方式产生的专业学术期刊没有国内合法的CN刊号和国际的ISSN号更是阻碍其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认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类综合学术期刊之间专业化合作以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在“强强联手”的优势中挖掘和组织大批优秀、高质量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并组建高水平的翻译团队给予国际化进程中有关语言方面的智力支持,进一步将此类专业性学术期刊推向世界,从而提升其国际学术影响力。
【注释】
[1]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出版,2013(1):19-22.
[2]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3]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4]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5]诸平,史传龙.SCI(E)、SSCI、A&HCI收录中国期刊的最新统计结果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32(2):70-84.
[6]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7]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8]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现状研究[J].出版科学,2014,3(33):63-69.
[9]ISSN中国国家中心,http://www.nlc.gov.cn/newissn/cxissn/,2015.1.20-2015.1.30.
[10]张西平.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报告(2012卷)[R].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
[11]“44”这个数据可能并不完全准确,但已经是绝大部分,而且这些英文期刊有相对完整的信息可查,因此对他们的统计分析足以说明问题。
[12]《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http://hii.cnki.net/refreport/gj.html,2015-1-28.
[13]张支南.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如何走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14(A06版).
[14]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调查”之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第16版).
[15]张支南.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如何走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14(A06版).
[16]张支南.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如何走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2-14(A06版).
[17]资料来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zcGOzjDNUJge07JxbU5zH7iAoc38IaE30YlJ0CekcWxo0B0HojJSjSA-nHnbp5UobDkpK0RpMZ6fEv7CPHFzq,2015-1-28.
[18]“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期刊进行时”,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85537.html,2015-1-28.
[19]“中国期刊海外排行:外国人最爱《读者》《知音》”,http://news.china.com.cn/txt/2013-09/15/content_30033193.htm,2015-1-28.
[20]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调查”之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第16版).
[21]《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http://journal.hep.com.cn/hep/EN/column/column7265.shtml,2015-1-29.
[22]何淑琴.从Frontiers系列期刊看我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J].出版广角,2011(9):33-34.
[23]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调查”之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第16版).
[24]数据来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Frontiers系列期刊数据库:http://hep.calis.edu.cn/jnlsearch.asp,2015-1-29.
[25]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M].袁久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7.
[26]王岳川.发现东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www.daowen.com)
[27]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为《东方论坛》“东学西渐”栏目而作[J].东方论坛,2004(5):1-5.
[28]武文茹.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的制约因素[J].编辑之友,2013(6):55-61.
[29]刘杨.中国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出版,2013(4):19-22.
[30]朱剑.学术评价、学术期刊与学术国际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5):128-137.
[31]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2015-2-13.
[32]刘素梅.学术期刊实现“走出去”的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9):146-147.
[33]郑瑞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3):44-49.
[34]肖宏.关于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2(10):41-44.
[35]资料来源:http://baike.haosou.com/doc/6618725.html,2015-2-14.
[36]资料来源:http://baike.haosou.com/doc/7874928.html,2015-2-14.
[37]刘素梅.学术期刊实现“走出去”的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9):146-147.
[38]肖宏.关于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2(10):41-44.
[39]武文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路径[J].出版广角,2012(6):22-24.
[40]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家化现状调查”之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第16版).
[41]徐宁.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之路[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71-72.
[42]商建辉,王建平.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操作策略探微[J].出版发行研究,2012(9):77-79.
[43]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家化现状调查”之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0(第16版).
[44]商建辉,王建平.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国际化操作策略探微[J].出版发行研究,2012(9):77-79.
[45]赵俊,余琨,陈灿华.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现状与策略[J].编辑之友,2012(10):45-58.
[46]李文珍.“中国学术期刊国家化现状调查”之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5-17(第16版).
[47]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1o43ovqL6XDe4VzRfCp_VvbyFx4LniUDyZtqRe61IBB6JN2JrLs6TaQYS5wUN_2bbljDT0YgmUGGQQI9__kpka,2015-2-15.
[48]武文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路径[J].出版广角,2012(6):22-24.
[49]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资料来源:中国知网,http://www.sju.cnki.net/sju/default.aspx,2015-2-15.
[50]肖宏.关于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思考[J].编辑之友,2012(10):41-44.
[51]Kurata K,Matsubayashi M,Mine S,et al.Electronic journals and their unbundled function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Views and utilization by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and medical researchers in Japan[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2007,43(5):1402-1415.
[52]资料来源:《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网站,http://www.kmf.ac.cn/tabid/650/Default.aspx,2015-2-15.
[53]王珺.2013年中国出版走出去亮点解析[J].出版参考,2014(2):6-8.
[54]崔月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提升机制与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5-21(第B06版).
[55]武文茹.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路径[J].出版广角,2012(6):22-24.
[56]资料来源:http://news.fudan.edu.cn/2005/0427/6841.html,2015-2-17.
[57]叶颖玫.期刊合作:综合性学术期刊专业化新探[J].学报编辑论丛,2014(9):42-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