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化编辑团队: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现状与发展

国际化编辑团队: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现状与发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专业把关人”是创办一本高质量、具有较强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核心要素,而这样一支专业把关团队由具有声望和领导能力的主编、学术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编辑和国际级多元化的学术编委三部分组成。

国际化编辑团队: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现状与发展

学术期刊是学术传播的正式渠道,为全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学科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资源交互的知识平台,学者是这个平台的资源供给者,同时也是这个平台的终端消费者和受益者,但他们却不是平台真正意义上的建设者。搭建和维护此平台依靠的是专业的期刊编辑和编委团队,也是学术传播内容的把关人,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一定拥有一流的编辑和编委团队,一些欧美期刊非常重视主编和全职学术编辑队伍的建设,[34]特别强调编辑的学术素养、品质素养和能力素养,尤其是选题策划和学术沟通的能力。因此,“专业把关人”是创办一本高质量、具有较强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的核心要素,而这样一支专业把关团队由具有声望和领导能力的主编、学术与专业技能兼备的编辑和国际级多元化的学术编委三部分组成。

(一)国际型的期刊主编:引领期刊“走出去”的领军人物

学术期刊的灵魂是主编,主编是整个专业团队的领军人物,而对于一份欲在国际学术领域内崭露头角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说,拥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威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前瞻性,以及专业的期刊管理能力的主编至关重要。期刊主编的学术声望可以为期刊建立宽广的学术社会网络,扩大高质量优秀稿件的来源渠道;同时主编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本从相关职能部门获取更多有利于期刊发展和“走出去”的资源;此外,有学术造诣的主编可以准确把握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而所谓拥有国际视野,指的是一个优秀的国际学术期刊主编应该了解国际期刊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状况、研究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熟识各个领域里最优秀的人才及其他们的研究方向,能够获得并发表其优秀的研究成果。

鲜活的案例很好地证明了主编的灵魂作用,第一本被S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经济学英文期刊《中国世界与经济》主编余永定教授[35],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主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宏观经济国际金融,1981年以来他发表了学术论文、文章数百篇,专著(含主编、合著)10余部,代表作有《宏观经济分析和中国稳定政策设计》(英文,博士论文,牛津大学图书馆藏)、《西方经济学》(主编和主要执笔人)、《我看世界经济》和《一个学者的思想轨迹》等;而中国第一家被A&HCI数据库收录的中文期刊《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聂珍钊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6],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主持人,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世界文学评论》丛刊主编,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同时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外国文学史》首席专家(第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国际学术组织“中美诗歌诗学协会”(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oetry and Poetics,Upen-based)副会长等职务,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批评、英美小说英语诗歌、比较文学等。在海外学术经历方面,聂教授1994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从事一年的学术研究,1996年受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资助作为访问教授赴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与华威大学英语系从事研究一年,2006—2007年应邀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讲学和研究工作。其学术成果除了大量的优质论文发表之外,聂教授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及主持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均被列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由此看来,两位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主编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均为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学术泰斗级人物,已有大量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且这些成果已经具备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其次,他们都拥有较为丰富的海外学术经历,余教授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聂教授在英国、美国前后从事过3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此外,两位主编在国内都担任很多学术机构、协会和组织的要职,在获取社会资本和学术人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这些,还有学者[37]从另外一个视角提出了对优质学术期刊主编的要求:在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体系指导下,期刊成为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平台及学术评价体系的替代工具,主编作为学术期刊的领导者和把关人,要强化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承担主编应承担的学术责任,在工作中要处理好“积极纠错与学术规范”、“认真把关与学术引领”和“强化特色与学术创新”这几对关系,真正发挥主编作为期刊领军人物和把关人的价值和作用。

(二)拥有国际视野的编辑团队:保障期刊质量的中坚力量

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的编辑队伍,再好的主编也只能成为“光杆司令”,难以建设和维系一个运转良好的学术平台。“编辑”这个概念在词典里是指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为各种媒体(以出版物为主)在出版前进行的后期制作,包括文字、图像、录音、录像、多媒体生成处理和制作审核、校对等一系列工序。因此,一直以来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特别强调对来稿的文字加工和专业出版编辑等技巧,却忽略了对学术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进行选题策划与组稿、辨别优秀稿件的能力要求,而这些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到期刊内容的质量和期刊发展的持久力。有学者认为期刊编辑工作应分为创意、组织和加工三个部分[38],最后一个环节的“加工”是常规意义上的专业编辑能力,随着中国出版编辑专业的发展,目前大部分的学术期刊编辑基本具备了这一专业素养,然而仅仅拥有这些能力远不能达到国际学术期刊的标准,还需要通过编辑的精心策划、组稿、审稿、编排设计等创意和策划组织等工作来实现期刊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因此,从个体角度而言,期刊编辑应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求知探索,主动学习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增强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初稿进行筛选,对专业学术稿件熟练地进行编辑加工;此外,编辑还应具备较高的学术和学科敏感性,在各学术期刊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和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焦点问题,有效和成功地进行期刊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工作,这就要求编辑要勤于查阅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优质文献资料,多参与国内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交流活动;基于以上几点,编辑同时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满足期刊走向国际各种语言方面的要求,比如审阅英文投稿、查阅英文文献、与国际编委和作者交流、向国际知名学者约稿等,国际性学术期刊的编辑如果不善外语,其工作展开将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www.daowen.com)

为此,学术期刊编辑部也应为每个编辑提供和创造学习机会与环境,组织团队向拥有成功经验的国际学术期刊学习;也可以邀请资深的国际学术期刊编辑定期开设专业讲座,以提高编辑的业务素养和各种策划、组稿等办刊能力;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编辑多参加相关领域学术活动,如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类学术科研工作坊,帮助编辑从单纯业务型学刊编辑向学者型期刊编辑转型;同时,期刊编辑部也可以挑选和聘请一些相关专业领域内已经具有较高科研能力、文字功底和海外学术背景的专家、教授作为期刊的兼职编辑,这是对专职编辑团队的有益补充,也是帮助建立优质、高效和专业的编辑队伍,全面提高中国哲学社会学科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国际化的编委会: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坚实保障

众所周知,SCI、SSCI和A&HCI这世界三大索引库始终致力于收录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外国文学研究》于2005年成为了中国第一家被A&HCI收录的中文期刊,该期刊主编聂珍钊在分享经验时特别提到:“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杂志质量,如成立国际化的编委会、全国性的理事会,坚持匿名同行专家评议的审稿制度,规范化管理等。”[39]《外国文学研究》近1/3是外国编委,聂珍钊还表示,这些编委提供咨询意见、参与审稿工作,也帮期刊约稿、向期刊推荐稿件,对期刊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40]

可见国际化的编委团队和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机制对创办国际级学术期刊的关键作用。学术期刊通常设有编委会,所谓期刊编委的国际化,首要要求其编委会不能局限于国内本系统或本部门的专家学者,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应覆盖尽量多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的Science曾建立达万人的编审队伍,其中1/3来自世界各地;英国的Nature拥有一个数千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审稿队伍;新加坡的世界科学出版公司聘请世界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或权威人士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和顾问。[41]来自世界各地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编委会成员们可以利用自身所了解和熟悉的相关学科或类似领域研究现状和动向等优势,帮助学术期刊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还可以为编辑部组稿、审稿等工作提供各种帮助。同时聘请世界各地重量级学术期刊编委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工作,以保证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和国际性,避免国内某些学术浮躁、关系内幕和学术语言问题等负面影响因素,从而帮助期刊树立品质高、信誉好的国际学术期刊品牌形象。

近些年国内一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都在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如《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这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自2003年起,该期刊全面实行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体制,目前已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国际编委和审稿专家为其提供审稿服务,对稿件进行严谨、公正的评判和审核。[42]严格、公正的国际同行评审机制是国际公认的学术期刊“把关”方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要想成功“走出去”,必须在期刊发表论文这一源头问题上严把质量关。聘请多元化的国际学术编委不仅可以拓宽论文选题的国际视野、提升论文学术质量,还可为期刊在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和学术话语体系等与国际接轨问题上解决后顾之忧。

因此,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道路在同行评审机制方面一定要向国际标准靠拢,目前国内一些较为知名的学术期刊,尤其是主要承担期刊“走出去”重任的英文学术期刊都开始实行编辑部初审、国内外同行专家二审、双向匿名评审和主编终审的“三审制”,例如,根据《中国世界与经济》编辑部主任冯晓明介绍,期刊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有一个初审,筛除选题、格式和语言不合格的文章,然后送三个内部审稿人(包括编辑部、研究所、所外各一人)审阅,审阅后产生一个初审意见,未通过者做退稿处理,通过者再送一到两位外审专家匿名审核。根据学科的不同,外审会找相应的专家,这也是同行评议,是国外比较认可的。如果内部审稿人意见和外审意见不太一致,或者作者自己不同意外审专家的意见,会再送其他人外审,然后给作者反馈。《中国与世界经济》系双月刊,最终发表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与此略有不同,在审稿流程上,《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在审稿时,先经过初审,送外审,外审返回后,继之以内审定终审[43];《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则采用双轨制评审,将"文前严审”和"文后跟踪”相结合,所谓“文前严审”就是将期刊来稿送给至少三名外审专家学者进行评审,综合专家学者意见决定是否采用稿件,并将他们的建议反馈给作者,而“文后跟踪”则是建立一个“全球开放同行评议”平台,用于在论文发表之后随时接受全球各地读者对论文的评判和讨论,刊物从这些讨论中可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热点、难点,以引导下期期刊内容制作和来稿选择。[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