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学者被问及“是否想在SSCI或A&HCI发表论文”时,很大一部分学者第一反应便是“我的英语不行”[6]。这里所谓“英语不行”,并不是指我们平时所说的英语考试和考级等成绩不好,而是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文献撰写的能力,这对于绝对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者来说目前是最大的障碍,这使得他们觉得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System杂志[7]前总编詹姆斯坦言[8],所有国际期刊的编辑都清楚地意识到用不是自己母语的语言进行公开学术发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大部分作者都希望自己研究的原创性、科学严谨性和意义等是被核心考量的元素,而不是纠缠于语言表达,但对学术期刊来说,其声誉取决于作者如何呈现他们的研究。詹姆斯表示作为期刊编辑,他们有责任不浪费聘请论文评审的时间,因为国际期刊聘请的论文评审们一般都是义务工作,且都是相关领域内有所成就的人士,因此平时本职工作已经非常忙碌,他们只负责对论文内容做出评价和反馈,而不是对不准确的英语进行校对。因此,任何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学术期刊都会有一个对文献撰写语言可读性的接受标准,任何低于这一标准的投稿文献都会在第一轮杂志编辑审核中被毫不留情地拒绝。
虽然国际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学术传播渠道一直处于发展状态,但随着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发表国际学术论文的重要性,投稿数量也开始呈几何级数量增加,然而期刊版面仍然是很有限的,这也就使得国际学术期刊尤其是核心学术期刊逐渐成为“稀缺资源”,每一本国际核心学术期刊在面临排山倒海似的投稿量时,只能提高第一轮的拒稿率。System杂志前总编詹姆斯教授介绍[9]第一关的审核首先针对一些格式方面的基础性问题,比如页码标注、表格排序、参考文献格式和作者的个人信息、摘要长度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是否达到可被接受的程度。一般总有将近一半的投稿会因为这些原因被退回去要求修改后重新提交,而还有一半的投稿会因为各种原因在进入外审之前就被拒绝了,例如选题不适合投稿期刊;对最近的相关成果不能很好地进行文献综述;无法证明进行该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研究进行的实验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统计分析不恰当或者过分技术;研究陈述不清且写作和文章结构非常糟糕;研究报告虽然有效但缺乏教学应用价值或不符合吸引期刊读者的兴趣等。衣阿华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Kwan Choi(《国际经济评论》杂志主编、《发展经济学评论》杂志执行总编、《日本经济学评论》杂志副总编)[10]在论述“如何提高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录用可能性”时总结说现在的期刊主编们已经越来越成为风险厌恶者,他们更关心的是接受低质量论文而带来影响期刊声誉的风险,而不是拒绝高质量论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当你的论文被拒绝时,编审们更关注的是你论文的缺陷,而不是看重论文的优点,因此语言可能是稿件给编辑们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的好坏是决定文章能否进入第一轮外审的关键所在。如果低于任何一家期刊最低语言标准的话,编辑就不想浪费评审的宝贵时间去阅读那些看上去文字生涩、观点表达拗口的文章,因为再好的学术思想或观点如果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就不能使阅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被认可和接受。此外,根据中国台湾高校考核体系中的数值参考,在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难度是在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25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主要以表达观点和理论创新为主,因此对语言的要求格外严格,这也是造成中国学者近10年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上发表文献的数量只有在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献数量的4%的重要原因之一。(www.daowen.com)
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国际核心学术期刊投稿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首先必须过的便是语言关,而且这里所说的提高语言水平并不是指日常听说读写能力,而是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因此,提高此能力的途径不是常规英语训练的方法,根据一些已经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的中国年轻学者的经验,广泛、大量阅读相关领域国际学术期刊已发表论文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有了学术语感之后便是进行反复实践和操练,但千万不要对自己的中文论文进行翻译,因为中英文写作的思维方式、编排布局和起承转合,尤其是学术话语体系截然不同,逐字逐句的翻译只会使文章不伦不类,期刊编辑看了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研究的目的和核心所在,文章自然很容易在第一轮就被淘汰。除了大量阅读和反复操练外,Kwan Choi主编还推荐了一种对提高英语学术写作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留意其他成功的作者是如何介绍自己的题目、引用文献,并逐步展开的,模仿他们使用的词汇和短语,并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合自己的论文,因为模仿别人已经写好的段落要比自己写出一个全新的段落来得容易,而且被模仿的是已经被证明准确和成功的。因此,准备一些标准化和格式化的学术用语,掌握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所谓“官话”和“套话”,尤其是前言部分的写作,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也有助于清楚表达研究目的和价值,因为有国际学术期刊编辑认为任何一个作者都有责任在开头部分将自己的研究尽可能交代清楚[11]。此外,投稿人在论文撰写结束之后,请擅长英语学术写作的同事、朋友或导师帮助检查、校对甚至修改是非常有必要的环节,有时也可以采取付费方式找专业人士帮忙修改。在香港地区,尽管教师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但在很多商学院中学校仍然组织和聘请专门的英语编辑来修改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初稿,中国内地各高校可以学习香港高校的做法,以此作为鼓励学者向国际学术期刊积极投稿的有效激励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