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机构
中国学者近10年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献数量呈几何倍数地增长,2011年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明确了高等院校和所属科研机构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对外传播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因此本研究将对2005—2014年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发表文献的机构来源情况做全面梳理和数据统计。在WOS平台中SSCI和A&HCI里查询2005—2014年“国家=中国”的所有文献,并选择“机构(Organizations)”这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去除由于合作发表而出现的境外机构后,排名在前50位的发文机构相关数据详见表2-22:
表2-22: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中发表文献数量的机构前50位排名(2005—2014)
续表2-22
续表2-22
WOS统计数据清晰显示,排名前3位的全部是香港的大学,且发文比例占据了总数的25.6%,也就是相当于1/4的发表文献是由排名前3位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提供;此外排名前30位中,香港大学有8所,澳门大学有1所,也就是说港、澳大学占据了前30名30%的席位。香港的大学在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方面相较于大陆地区科研机构的各种优势,这里先暂且不论,本研究将重点考察大陆地区排名前10位的发文高校情况。
(二)大陆地区发表文献排名前10位的高校
去除港澳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之外,2005—2014年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发表文献数量名列前10位的高校基本数据详见表2-23:
表2-23: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中发表文献数量的大陆高校前10位排名(2005—2014)
数据显示,北京大学以发文量几乎是第2名两倍的绝对优势名列榜首,共发表学术文献3 254篇,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旗鼓相当,位居第2、3名,这10所高校组成了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中显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实力的主力军,其中北京高校4所,江浙一带占了4所(上海2所,杭州和南京各1所),此外武汉和广州各占一席,这也显示出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现象。(www.daowen.com)
(三)大陆地区发表文献排名前10位高校的发文年代分布
除了对总量的数据统计,各高校近10年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中发表文献数量的增长也是考察其科研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前10名高校发表文献的年代分布详见图2-7:
图2-7: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中发表文献数量前10位大陆高校的年代分布(2005—2014)
从图2-7来看,北京大学无论是发文总量还是增长幅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余9所高校,足以证明其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对外传播方面的卓越贡献;此外,图中显示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虽然10年前的发文量并不是很多,但近10年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尤其是2007年之后涨幅尤为明显,这表明大陆地区以理工科见长的著名高校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再次,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近10年的发文量也有大幅提升,尤其从2010年开始涨幅明显;最后,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虽然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没有其余8所高校那么显赫,但能跻身大陆前10位已经证明其科研实力。
(四)大陆地区发表文献排名前10位高校的文献种类、学科领域和h指数情况
除了发表文献的数量,文献种类、学科领域发文情况以及h指数也是考察高校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多种发表文献类型中,论文、会议论文和评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因此由这三项构成的高水平文献数量以及比例统计可以显示出各高校的国际学术科研能力;此外,各高校发文所在学科领域的现状调查是考察他们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过程中的贡献和作用;最后h指数可以部分体现出各高校发文被引用情况和论文质量,因此也被列入考察范围,各项具体数据详见表2-24:
表2-24: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来源期刊中发表文献数量前10位大陆高校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2005—2014)
续表2-24
从高水平文献比例的数据比较来看,排在第10位的南京大学以95%的数值名列第一,反倒是前两位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排名第四的浙江大学三所高校比例相对偏低,其余7所高校的高水平文献比例均高于90%,这部分说明各高校发表的文献学术水准较高;从h指数来看,北京大学依然是龙头老大,以58的高值仍居榜首,由于发文总量的缘故,各高校h指数的排位大致仍然按照总量的顺序,只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有些突出,三所高校的h指数反超前几位高校,这说明了其发表文献在被引用方面质量优异。
从10所高校发文量位居前10位的学科或领域情况来看,排名在前两位的北京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和经济学)只有2个学科属于哲学社会科学;清华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商务金融和商科)和中山大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管理学和社会学)有4个学科属于哲学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管理学、运筹管理学、商科和商务金融)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商务金融、哲学和宗教学)则有一半(5个)学科属于哲学社会科学;浙江大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商科和语言与语言学)、复旦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商科、运筹管理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和商务金融)和武汉大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经济学、商科、法学、管理学和国际关系)有6个学科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而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运筹管理学、商科和社会心理学)最多,排名前十的学科中有7个学科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虽然各高校在各学科领域发文数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但相对而言,每个高校在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及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相对作用由此可见,尤其是除了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个国际较强学术传播的学科,哲学、文学、语言学、法学、国际关系和宗教学等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令人欣喜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