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可谓是建立在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具体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意志,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在于: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方向,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乡村社会文化变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可谓是建立在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注重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关于异质文化间的交融问题,毛泽东在其相关著作中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要借鉴与学习国外文化、西方文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指出要辩证地对待中西、中外文化差异,并应大量借鉴、吸收国外进步文化,其中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有益文化,将其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食粮的原料”。他在与文艺工作者的谈话中也明确指出,借鉴外国的长处会促进自身文化有一个跃进。[5]至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方式,要避免全盘西化的片面态度,即取其精华,杜绝不加批判地吸收。此外,还要根据中华民族文化实际,探寻优秀外来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契合方式,整合出本民族可适应的新文化。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注重对中国古今文化的传承与批判。这意味着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古今优秀文化,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及其相应形态下的文化都是从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演进而来。因此,关于借鉴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便是尊重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其中关于等级压迫等一切封建腐朽的糟粕要自动剔除,避免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最为重要的是,要本着“古为今用”的思路深挖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其为现实社会服务,再次成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推陈出新”的思路,在批判性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文化,实现优秀文化遗产的现代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具体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意志,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在于: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方向,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文化,是能够提升人精神、道德修养的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主义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实现社会主义乡村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乡村社会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乡村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乡村社会的变迁,才能真正确保乡村社会文化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由于当前中国乡村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左的思潮走向台面。社会科学界的理论思想研究出现两种极端:或是解读过于晦涩,或是太过流俗,无法反映社会心态的真实面貌,这便导致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主流文化在话语权上缺乏强烈的社会认同。与此同时,在先进文化的社会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与民众文化实践脱节的现象。加之乡村社会阶层结构产生急剧分化,资源占有模式被打破,乡村社会文化生活与价值理念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在此背景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乡村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亟须巩固。

第一,要通过理论创新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主义文化的重新整合,即增强文化亲和力、感召力以及创造力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也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其民族性、实践性以及时代性。先进文化要引领乡村社会文化的变迁,则首先需要树立乡村政权的正面形象,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民基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价值理念,有了明确的主体意识。因此,在面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时,他们会客观地判断与衡量。如果面对领导干部“不作为”、贪污腐败、作风官僚等不良行为时,农民会对代表先进文化的执政党的权威产生怀疑,对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产生动摇。因此,乡村领导干部亟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扬良好工作作风,树立正面形象。与此同时,要结合乡村客观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共及理论工作者的职责。因此,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需要与乡村社会实际结合,与农民的认知能力结合,运用大众化的话语机制,采用大众化的文化形式,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解决乡村社会文化现代化中的问题,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理论。使得农民真正愿意接受并欢迎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的引导。(www.daowen.com)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理念。普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知之甚少,很多含义与来源甚至会引用错误。这种现象在乡村社会也很普遍。因此,文化理论工作者要在先进文化的立场,通过大众化的语言为农民解读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表的先进文化,其主线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先进文化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精神文化诉求、激发其文化创造性,维护其利益,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因此,先进文化在乡村社会传播的过程中,要反映农民大众的切实利益需求、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民众的文化需求在先进文化中得以体现。此外,要避免先进文化流于口头宣传形式、限于狭窄的学术圈,要让先进文化走进农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将其融入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农民大众在生产、生活中切实感受、领悟先进文化,从而实现先进文化潜移默化、灵活持久的文化引导与整合功能。诸如在完善传统乡规民约的同时,规范现代礼仪制度,利用传统节日以及现代民族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推广文明乡村典范等。通过这些文化仪式,不断将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以及知识体系转化为现代乡村社会文化的资源要素,并最终使其成为现代乡村社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因先进文化带来的变化,从而促使农民主动吸纳先进文化,并对其产生归属感

第三,完善先进文化的乡村社会化宣传渠道。宣传方式直接决定着农民对先进文化的理解与接纳程度。自上而下的单一的说教形式以及空洞的叙述形式,让先进文化搁置在上层建筑领域,从而人为增加了与农民的思想隔阂。为了避免曲高和寡的宣传形式,乡村社会对先进文化的宣传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农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形式。要转变传统的纸媒宣传方式,广泛采用电视、网络等信息化传媒平台;转变单一行政手段,自觉遵循文化传播规律;转变自上而下的说教姿态,积极贴近群众、走进群众;转变居高临下的改造、教育农民的思维,逐渐形成理解、关系农民的同理心思维。更为重要的是,要始终把握舆论宣传领域的主导权,要及时反馈乡村社会心理、农民意志,并对农民关注的问题提供理性、合理的评判视角,引导农民塑造正确的价值理念。

第四,培养乡村社会中的先进文化宣传队伍。乡村社会的宣传渠道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类文化组织、媒介,还有专门从事先进文化宣传的人才队伍。宣传队伍主要包括乡村基层党政工作者。基层党员干部作为乡村社会的直接引导群体,其言行对农民大众有直接的示范效应。总体而言,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干部在宣传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更容易为农民大众所认同。因此,基层乡村的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作风,以身作则发扬先进文化。与此同时,要真正吸纳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修养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选贤任能,深入发展乡村先进文化宣传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