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祖光话剧创作成果及发展

吴祖光话剧创作成果及发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祖光这一时期的作品可分为三个阶段:抗战前期,有三个抗战剧:《凤凰城》、《孩子军》、《正气歌》。这部剧“抓住了一个好题材,寻得了一个好人物”,这得归功于吴祖光的父亲,是他把《苗可秀烈士遗嘱》寄给在国立剧专任职的儿子,建议他编成话剧。少年时期的吴祖光,曾长期流连于北京的戏园子,并与京剧旦角演员刘盛莲成为朋友。

吴祖光话剧创作成果及发展

吴祖光(1917—2003)原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父亲吴瀛诗文、书画兼善,并著有《中国国文法》,主编过《故宫周刊》。吴祖光十七八岁时开始发表诗、文和小说,十九岁时中断在中法大学的学业,受聘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校长室秘书,次年开始写戏。到1947年,十年间写了11个剧本,是20世纪40年代有成就、有特色的剧作家。

吴祖光这一时期的作品可分为三个阶段:

(1)抗战前期(1937—1941),有三个抗战剧:《凤凰城》(1937年)、《孩子军》(1939年)、《正气歌》(1941年)。《凤凰城》写少年铁血军司令苗可秀以身殉国的事迹。这部剧“抓住了一个好题材,寻得了一个好人物”,这得归功于吴祖光的父亲,是他把《苗可秀烈士遗嘱》寄给在国立剧专任职的儿子,建议他编成话剧。作者以他灵活的文笔、流畅的语言“编成了一篇好故事”(《凤凰城》单行本1913年版,余上沅序),一经搬演立刻引起轰动。作者发现了自己的编剧才华,从此走上了创作道路。

《孩子军》是一部独幕儿童剧。写沦陷区的小学生不愿接受奴化教育,上山投奔了抗日孩子军。《正气歌》取材于历史,写民族英雄文天祥抗金的故事,借古讽今,抨击反动势力卖国求荣的行径。这三部作品是作者的试笔之作,虽然还比较稚嫩,但是它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因此从不同程度上赢得了一定的观众。

(2)抗战后期(1942—1945),有《风雪夜归人》(1943年)、《少年游》(1944年)、《牛郎织女》(1942年)、《林冲夜奔》(1943年)等。(www.daowen.com)

(3)抗战结束后,战争中得到强化的民族凝聚力在战争结束后逐渐松动,并形成剧烈的内部冲突。社会人心出现新的动荡与混乱。此时的作者写了取材于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嫦娥奔月》和《捉鬼传》等作品。在《捉鬼传》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捉鬼英雄钟馗面前显了原形,然而钟馗捉鬼却最终被鬼捉住。作者以此抒发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同时也以这种构思使观众感受到黑暗现实的荒诞与滑稽。

在11部剧作中,成就最高的当推首演于1943年的五幕剧《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的素材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少年时期的吴祖光,曾长期流连于北京的戏园子,并与京剧旦角演员刘盛莲成为朋友。他从中深深感受到传统戏剧动人心魄的魅力,也体会到了演艺生涯的辛酸。“在大红大紫的背后,是世人看不见的贫苦;在轻颦浅笑的底面是世人体会不到的辛酸。”在国立剧专讲授中国戏剧史时,秦腔名伶魏长生大起大落盛极而衰的经历再次触动了他。于是,一方面是战乱中的颠沛流离,一方面是人生历程中变幻莫测的升沉荣辱、悲欢离合,有关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问题终日萦绕于心,终于抒发而为剧本《风雪夜归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