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左翼戏剧运动:惊艳的艺术表达

中国左翼戏剧运动:惊艳的艺术表达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翼戏剧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惊艳的一笔。左翼戏剧既是话剧创始期革命传统、战斗传统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也是艺术激进主义的充分表露。左翼戏剧运动发端于上海艺术剧社,这个剧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1930年3月,由上海艺术剧社和摩登剧社发起,南国社、辛酉社、上海戏剧协社、复旦剧社、大夏剧社等响应,成立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同年年底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国左翼戏剧运动:惊艳的艺术表达

左翼戏剧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惊艳的一笔。在“红色三十年代”的国际大背景下,它发展势头迅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左翼戏剧既是话剧创始期革命传统、战斗传统在新形势下的进一步发扬光大,也是艺术激进主义的充分表露。因为艺术创造的热情与社会革命的热情很容易互相呼应、互相激发,以至融为一体,形成一股强劲的力量。左翼戏剧运动发端于上海艺术剧社,这个剧社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由郑伯奇、沈端先等人发起,1929年秋天在上海成立,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查禁。时间不长,但它释放的能量却不小。

上海艺术剧社第一次在中国戏剧界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公开展示自己的革命姿态。在它所存在的半年时间里,演出的剧目大都是外国的,比如罗曼·罗兰的《爱与死的角逐》(叶沉导演)、辛克莱的《梁上君子》(鲁史导演)、米尔顿的《炭坑夫》(沈端先导演)。以搬演或改编外国剧为主,这跟剧本创作准备不足有关。观众大都是共产党地下机构和赤色工会组织的倾向革命的工人和学生,剧场气氛通常都十分热烈,在这里,艺术的共鸣尚在其次,主要的是同志式的聚会和交流。剧社对理论建设也投入了很多精力。1930年3月创办了《艺术》月刊,惜乎仅仅出版了一期即被查禁。同年六月又出版了《戏剧论文集》和《沙仑》月刊,刊有郑伯奇的《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叶沉的《艺术剧社的自己批判》、冯乃超的《中国戏剧运动的苦闷》等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无产阶级戏剧”的主张进行了阐发。

1930年3月,由上海艺术剧社和摩登剧社发起,南国社、辛酉社、上海戏剧协社、复旦剧社、大夏剧社等响应,成立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同年年底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这个联盟要在中国发动广大的工人、农民、学生开展演剧运动,所演戏剧为无产阶级戏剧。左翼戏剧因为首先是政治行为,可以借助政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网络,所以发展速度惊人。在短短两三年内,北平、汉口、广州、南京、杭州、南通、天津、太原、济南、青岛、成都等地都已设立了分盟或小组,而剧团则多达50个,其中上海有上海艺术剧社、南国社、大道剧社、春秋剧社、骆驼剧社,三三剧社、新地剧社、无名剧人协会、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北平有呵莽剧社、苞莉芭剧社、新球剧社;南京有摩风剧社、大众剧社;南通有新民剧社;杭州有五月花剧社;汉口有鸽的剧社;广州有前卫戏剧者联盟,等等。(www.daowen.com)

左翼戏剧注重学生演剧和工人演剧,同时也不放弃艺术追求。1935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举行的两次演出:6月的《娜拉》和9月的《钦差大臣》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准。左翼戏剧既然是政治斗争行为,那么在它借政治力量发展自己的同时,必然也要受到敌对政治势力的损害。因此在运动开展的六年中,它始终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有的成员被捕,有的被杀,有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因此,在戏剧艺术的积累和创造上受着极大的限制,很难有大的作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