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在先天决定论和后天环境论之外,提出了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他们主张从认知结构的视角来研究语言发展,认为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相互作用论
认知相互作用论者认为认知结构是获得语言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皮亚杰认为语言是认知结构的一个部分,是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儿童语言的获得具有创造性,语言是在儿童自身和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认知相互作用论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过分强调认知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忽视了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所起的反作用,也忽略了人际交往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
童言童趣
汽车长大
然然说坐小车总是头晕,嫌我开得不稳。她说坐公共汽车就稳得多,而且头也不晕。我只好对付着说,是的,是的,都怪爸爸的车子太小,没有公共汽车大。(www.daowen.com)
然然又问我:“爸爸,那你的车什么时候长大?”
童言分析:然然之所以会问爸爸的车什么时候长大,是在对爸爸现象解释的认知理解基础上进行的推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爸爸认为车大一点不会头晕,然然于是产生了类推。然然的语言推理与爸爸的对话交流密切相关。孩子在与成人的对话交往过程中创生了成人意想不到的有趣提问。
(资料来源刘书宏.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4.)
(二)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布鲁纳、班杜拉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心理学家特别重视儿童和成人语言交往的实践。他们认为语言获得不仅需要先天语言能力,而且语言发展受到生理成熟度、认知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互动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在实际交往中,儿童才会习得语言结构。社会相互作用论认为儿童和他人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儿童在这个环境中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