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对高校语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外,国内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很多还集中在对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方面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关注教师言语行为
有研究者以某一幼儿园的9名语言活动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访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教师的组织性言语行为、讲述性言语行为、提问性言语行为以及反馈性言语行为等方面获取了幼儿教师在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言语行为表现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教师应立足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教学用语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根据具体教学场景,加强教师教学用语的情境性;关注儿童受教育的向师性,加强教师用语的规范性;构建师幼对话机制,加强师幼言语的互动性。[10]另有研究者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儿童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采用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明显不足;问题设计随意,缺乏科学依据;教师发问多,师幼对话少。建议教师合理选取提问方式,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域,丰富语言内容;优化提问语言,开展课堂对话。
(二)探索各种类型活动
为追求语言教育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与有效性,已有研究关注语言教育活动开展的形式,探讨采用何种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目前有代表性的几种活动为:早期阅读、绘本教学、戏剧表演、故事教学(民间故事与童谣童话)等。
关于早期阅读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中早期阅读的现状、儿童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行为等。也有研究者对早期阅读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从幼儿园早期阅读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教师、儿童、读本、课堂现场、园所等)出发提出教育建议。[11]还有学者对早期阅读中的理解教学进行了探讨,对早期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策略、提问策略的有效性、拓展教学手段、多方位配合等”[12]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已有研究发现,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导读行为过多,其引导难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教师对幼儿阅读结果的评价和反馈行为出现频次最少”,提出“教师应树立整合性的阅读教学观,帮助幼儿完成知识建构,教师要提升自己的阅读教学专业水平。”[13]
近年来,绘本日益受到各界教育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绘本教学价值、绘本教学内容、绘本教学环境与策略、绘本教学现状等方面。教育实践工作者指出绘本教学能培养孩子的语言涵养,增加对孩子的审美熏陶,给予孩子生活启迪,滋养孩子情感,激活孩子思维并开拓孩子的视野。[14]在绘本教学内容选择方面,Chrysanthi Skoumpourdi,Ifigenia Mpakopoulou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教师通过让儿童阅读能呈现立体图形的绘本,有助于儿童早期数学形象思维的构建,并为儿童小学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15]。Eva Maagerф,Guri Lorentzen Фstbye基于社会符号学、生态学、美学理论指出,教师对哲学类绘本的适当选择,能让儿童理解成长与获得、生命与死亡、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获得对友谊、生命及伦理规范的理解。[16]Cyd Skinner通过对市场大量绘本进行研究后指出,近八成绘本中主人翁角色性别偏重男性,不利于儿童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观,建议教师、家长在挑选绘本时应针对儿童性别特点科学甄别。[17]研究者通过对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图画书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发现了问题并提出建议:在选用绘本时考虑的因素首先应为“图画是否符合幼儿兴趣”,其次为是否“与教学主题相吻合”,最后才是“选择自己感兴趣并具有感染力的绘本教材”。[18]在教学环境上,研究提倡将自然角环境、益智区环境、表演区环境、美工区环境等与绘本阅读相融合,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在策略上提倡以多元整合视角出发,将绘本巧妙地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模块,使儿童在绘本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另有研究者对绘本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发现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知还不够透彻,对绘本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师幼互动效率不理想,绘本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科学[19]等问题。
在戏剧表演方面,有研究者系统分析了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出应树立正确的儿童戏剧教育理念,丰富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增加儿童参与戏剧活动的体验,注重教师对戏剧活动的反思与评价。[20]有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运用绘本对儿童创意戏剧表演进行了探索。[21]也有学者在对大班戏剧主题活动“花木兰”的行动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戏剧活动的内容、类型和运行,并提出戏剧教学应“树立正确的契约意识、增强契约的游戏性、正确使用戏剧活动的契约。”[22](www.daowen.com)
在对故事教学的研究方面,有研究者探讨了民间故事教学的原则、策略,并分析了教学中的问题,着重探索了家庭儿童民间故事教育。[23]还有学者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出发,收集、整理活动案例,亲历活动现场,访谈相关人员,对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研究,总结了故事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24]故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故事,并对文本精心加工,做好语言形式的转换。教师讲故事时要善于运用表演技巧,注意与儿童对话交流,以增强教育效果。选取、加工、表演、交流,是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25]
(三)完善语言教育目标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制订了学前儿童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来指导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研究者对中英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的语言教育目标都强调了语言是儿童思维与交流的工具,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注重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与文化,英国以知识技能为重,中国以情感态度为取向。英国突出时间连续性,中国突出年龄阶段性。英国突出儿童的“学”,中国关注教师的“教”。研究者还提出,在制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时应更注重目标的全面性与整合性,重视儿童思维的全面发展,突出儿童的主体性。[26]张明红在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层次结构进行分析时提出,目标要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必须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目标;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握各个层次目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27]
(四)整合领域教学内容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试图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从而开始探索整合教学模式。有研究者提出“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整合观;要理解和掌握语言领域核心能力的发展;语言教育目标的设计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构建语言教育渗透其中的整合活动体系;构建‘主题’和‘领域’相结合的整合模式,以促进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28]整合教学模式被开始在实践中大力推广,如《情景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绘本教学》(由上海教学名师应彩云和她的团队共同打造),是由幼儿园教师自己创编的早期阅读课程,该课程将早期阅读活动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符合儿童整体学习的特征。而绘本的故事情境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与经验相整合,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学会阅读、学会创造。这种渗透式的语言教育活动,有助于促进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有效语言交流,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特殊的价值,应在日常生活、自由游戏中随机渗透。”[29]
在教学实践方面,研究者们还探讨了语言教育环境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倡导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此外,实践研究还特别提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应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元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