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易——中国式智慧的源头
《周易》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初始的面貌、特性和走向,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的思想雏形之一。在《周易》体系中,十分凸显主体因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我们体察感悟《周易》的博大与精深时必须把握好这一点,无论是个人的生存、处世,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如此。
《周易》:
中国式智慧的源头
释典
《周易》为古代占筮用书,简称《易》。关于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众说纷纭。旧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东汉马融及唐孔颖达则指出,爻辞说的多是文王以后之事,认为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对前说作了修正。但今人据《周易》所反映的史实、所表现的思想以及语言特点、与其他书的关系等分析,多认为是西周末年卜筮之官根据旧筮辞编撰而成。
作为占筮之书,《周易》在形式结构上比较特殊。全书分《经》、《传》两部分。《经》以八卦两两相覆,得六十四卦。卦有六爻,爻分阴(--)、阳(—)。《经》文以“九”表示阳爻,以“六”表示阴爻。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数,依次是“初六、九二、九三、九四、六五、上六”。每卦包括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较简单,一般作说明题义之用。爻辞是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各爻一般依据内容的时间先后或逻辑层次安排。卦爻辞中又分筮辞与非筮辞两类。筮辞是占筮的内容和占筮结果的记录;非筮辞是作者的理论说明。非筮辞在全书中分量较少,但在表现作者的思想、主张方面则很重要。
《易经》是中国哲学、也可以说是东方哲学最古老的一部经典。长期以来,它被尊为六经之首、三玄之冠,甚至被认为囊括天、地、人的一切知识,是古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就其哲学的本意说,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探寻人和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根据;二是要探寻人和社会合理存在的可能性根据。”就其理论思维的意义说,上述两层意思又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天人之间的内在同一性问题。
《周易》中体现在乾坤八封、阴阳五行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为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提供了活跃的机制和动力。它的象数思维使中国人形成了重感性形象而轻抽象本质的重实践、重主体的思维特征;阴阳变易法则又为中国人重循环变易,而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找到了源头;保合太和境界则体现了中国人求和谐重整体的大一统思想;而它作为占筮之书的主要职能更是为中国人忧患意识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周易》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是重大的、深层次的,正是它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初始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周易》新注本有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的《周易通义》、闻一多的《周易义证类纂》等。
《周易》与企业管理
欧洲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惟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到的定律,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它的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了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一种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管理模式,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到现代管理者们关注的诸多问题。
重视实践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荣格把《易经》同西方传统思维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它不同于西方的因果思维,它不是线性的,而是“集合”的,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共时性”的。也就是说“《易经》属于经验综合型思维,不是逻辑演绎型思维,是在观察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在某种假设推导中形成的。”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说的那样,它是“从现象出发去探讨事物规律”。
《周易》总是先由卦象中得到具体物象,再从这些物象中引申出高卑,下济、光明、盈亏、好恶等功能意义。中国哲学的实践经验主义正是源于此,它较少探求抽象本质,而倾向于实际的可感、可知的思维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一项以行动为主体的活动,任何决策的发出必须以实践的思维为基础,任何决策的执行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去完成,重实践的务实思维模式是企业领导者们必需的素质。
领导者的忧患意识:
作为一本占筮之书,它的主要职能就是防患于未然。《周易·系辞下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可见,《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忧患意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永久的命题即源于此。之后,有关这个命题的论述绵绵不绝。
在《周易》看来,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在于个人主观上的道德修养。《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说君子白天进德修业,晚上反省忧虑,就不会有什么灾害降临到自己身上。可见,只要自己修德警慎,就能防患于未然。
当然,防患于未然也是一个具有实际可行的、能操作的具体技巧,这就是“早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坤·文言》)任何突发状况都是由量的微变累积而成的,所以只有极早察觉、“早辩”,才能够免于祸患。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说:“微软距离倒闭永远只有14天”。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任何企业都必须面临这样的困境:虽然今天可能有着独家经营的优势,但很快就会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先进的设备出现了。因此对于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来讲,绷紧脑筋里的这根弦,树立忧患意识,高瞻远瞩,瞄准市场,把握好前进的方向是其必备的素质。
决策中的变通创新:
“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息”,“变动不居,惟变所适”,《周易》这部书的核心就是宇宙事物是一个永恒的循环变通,所以外国人把《周易》称为“变化之书”,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心。
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从萌芽到高潮到消退这么一个循环过程,无论是有生命的生物还是无生命的组织皆然。对于组织领导者来讲,最大的责任就是尽可能长地保持组织的高潮期。要做到这点,《周易》的答案是“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周易·系辞传》)。如果说忧患意识是为了防止由好变得不好,那么变通就是为了寻找由不好变好的途径。在《周易》中,宇宙万物就是一个由好变坏,再由坏变好的永恒大循环。
如何变呢?《周易》强调的是微变、渐变,是相时而变。“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周易·彖传》)。中国哲学史专家余敦康先生指出,《周易》中所谓的人与时“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顺时而动必获吉利,逆时而动将导致灾难,主体行为是否正当,并不完全决定于主体行为本身,而主要决定于是否适应环境的需要”。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在任何一个组织里,只要你能够巧妙地利用客观因素,找到好的“时”,对现有的制度、体制进行适当的微调,就能够使它长久地存在。
《周易》里,变革和创新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物极必反,物盛则衰,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如此。宇宙中的自然事物,其变革是一个自发的、自然的过程。所以,企业的变革、产品的创新也应该是企业家的一个自发自觉的活动。哪个企业家能锐敏地洞察到应该变革时,就立即采取相应的、正确的措施实行变革,进行创新,那他就是成功者,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在《周易》体系中,主体因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周易》的博大与精深也必须依靠主体的实际经验来体察、感悟,无论是个人的生存、处世,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如此。
大家眼中的《周易》
《易经》里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贤人为何人?乃当今所谓的“领导者”。可大之贤人之业又为何业?乃当今所谓的“长青基业”。至于“贤人之德”就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领导才能”。
——叶莺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
《易经》讲“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尽管治理企业的法则很复杂,管理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删繁就简三秋树”,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善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维,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我们的优点,要加以发扬。
——罗畅朴智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副总裁(www.daowen.com)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1.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卦》
[译文]君子白天进德修业,晚上反省忧虑,就不会有什么灾害降临到自己身上。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译文]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3.含章可贞。——《周易·坤卦》
[译文]蕴含美德可以恪守正道。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
[译文]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5.发蒙,利用刑人,用说(通“脱)桎梏,以往吝。——《周易·蒙卦》
[译文]启发蒙昧(之人),宜用于刑罚(使他得到警戒)。脱去了刑具,(虽)已前往,但行动困难。
6.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周易·谦辞》
[译文]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可以涉过大河(意思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障碍)。
7.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卦》
[译文]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半途而废。
8.《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周易·师卦》
[译文]《象辞》说:“委任有德长者统帅军队战无不胜”,表明居中恃正,行为有法度,必然获胜;“委任无德小人将运送着战死者的尸体,大败而归”,说明用人不当,必招致大败,将自食恶果。
9.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易·节卦》
[译文]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的。君子应当效法《节卦》的义理,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人们的行为。
10.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既济卦》
[译文]君子应有远大的目光,在事情成功之后,就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防患于未然,采取预防措施。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易·系辞上》
[译文]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盖万物,为万物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
12.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周易·系辞上》
[译文]通达其变化,就可以成就天下万物的文彩,极尽其蓍数,就可定天下万物之象。
13.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系辞上》
[译文]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然可知了。
14.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辞上》
[译文]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
1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周易·系辞下》
[译文]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以为做些小的差错,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发展到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16.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系辞上》
[译文]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易,则是易资主;简,则是易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