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测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说明,实验前两个班级在跨文化交际素养的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此前的日常教学中没有涉及文化教学部分。虽然实验之前网络班的学生一直使用平台上的资源作为日常拓展听读的材料,但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教师没有将文化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平台中的资源也缺乏“跨文化性”,平台没有发挥其提供丰富、多样、真实和个性化的跨文化资源的作用。因此,两个班的学生在前测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对比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后测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说明,两个班级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和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一对一”学习资源提供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这两个维度的学习效果,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
两个班级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说明,实验班的进步明显好于对照班。协方差分析去除了前测数据的影响,因此其结果更为准确,能够说明不同的资源提供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上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级的教师教授活动、师生交际活动、学生间的交际活动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拓展听读资源的提供方式上是不同的,实验班采用“一对一”数字化提供方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大屏幕和印刷材料的提供方式。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贝尔斯托克(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模式和文化导入模式可知,信息输入方式的不同和数量的差异极有可能引起学习者输出层的信息变化。这说明“一对一”的学习资源提供方式对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知识的培养有一定的有效性。
从对学生的访谈来看,实验班的学生们对拓展资源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和资源提供方式是比较满意的。主题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现象,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这些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拘泥于课本,学生阅读、了解了更多的资源,增大了课堂的阅读量,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广度。根据文化输入理论,这些材料是促使学生的文化习得从“i”阶段发展到“i+1”阶段的“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样又加深了课堂学习的深度。
兰迪斯在《孩子们在看:媒体如何传授多样性》()一书中提出,媒体扮演五种独特但是相互关联的跨文化教化(教育)角色类型,其中的展示信息、组织信息和思想是媒体的重要作用。在上述实验提供拓展听读资源的过程中,利用媒体的信息展示和组织功能将文化知识整合起来,展示了某些群体和国家的跨文化话题信息,这些内容是课本上所没有的,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对照班学生认为拓展资源的主题不错,多媒体的形式也很好,但是学生们的阅读速度不一致,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可能无法跟上老师PPT翻页的速度。(www.daowen.com)
从表现形式看,“一对一”环境中的资源都是富媒体(Rich-media)特性的。根据达夫特(Richard L.Daft)和伦格尔(Robert H.Lengel)于1986年提出的媒介丰富性理论(Media Richness Theory),“一对一”网络环境中的资源都是视听结合的、以音视频及动画为主的资料,其媒体丰富度明显高于传统印刷媒体。这些形式都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内容呈现方式,图文声像并茂,能够引起兴趣,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习得的整合。这也比较符合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因为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获得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相加就有94%。在拓展听读中,学生通过使用视听资源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学生听到人们在各种场合进行的言语交际,还能看到人们进行的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非言语交际及不同的交际背景,使文化知识更加具体、全面、真实,这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各种书籍及教师的讲解无法替代的。
另外,“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与传统的大屏幕集体资源提供方式相比更灵活,更易于差异化教学的实现,或者说,“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打破了“齐步前进”的传统集体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多边互动”问题,即优秀的学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慢一点前进。
从教学结构的视角来看,传统大屏幕的呈现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而“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一对一”的资源提供方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自行选择和安排相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堂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一对一”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由地发挥个性,教师不会因为要照顾学习困难一点的学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会因为要照顾优秀的学生而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困难生“吃不消”。优秀生和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的进度,从而实现自主的、积极的学习。
为了进一步验证“一对一”资源提供方式所具有的差异化教学特点,笔者咨询了实验教师。实验教师表示,根据她的亲身感受和来自课堂观察的结果,都可以说明“一对一”方式为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解决阅读难题的方式上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强一些,他们更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且其信息素养比对照班学生的信息素养高。这是因为在“一对一”网络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每个学生都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他们借助电脑收集数据,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照班的孩子在遇到阅读障碍时,通常的做法是请教教师,从这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意识稍有欠缺。这个结果虽然不是本实验要证明的,但是其与跨越式“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其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相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