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与研究专长的关系分析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与研究专长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现象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有密切关系,因为研究者中有的来自于语言学,有的来自于文化学,有的来自于资源技术开发领域,来自于教育技术领域并进行实践的研究者并不多见。这种现象对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教育与研究专长的关系分析

第一,国内外研究的差异。通过文献梳理与总结,笔者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特征:

国外对信息技术促进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在CALL领域就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而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后出现的。这种状况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素养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的,国外非常重视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我国在2001年启动新课程教育改革以来,国内教育界和学界才提高了对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的重视,同时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信息技术才逐渐应用于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

第二,已有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带来一些启示:

1.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要学好一门外语并用其进行得体的交际,学习它的文化非常重要。

2.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是必要的,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

3.文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国内外已经有近百种模式,并且已经在文化教学的多模态和层次性上形成了一定共识。

4.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研究,研究涉及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这些研究对于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www.daowen.com)

第三,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从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来看,信息技术在培养跨文化交际素养中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但是对这些应用方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比如,有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有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还有的研究将信息技术作为通信媒介,已有研究涉及的信息技术与“一对一”网络环境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相比,不仅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上还比较单一,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层次性也较低,没有将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从文化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缺乏课堂层面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差。

2.从研究切入的视角来看,部分研究视角比较单一。有的研究单纯停留在文化语言学的视角,有的研究则从文化教学的视角切入,还有的研究只关心学习资源的技术开发,能够将技术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这种现象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有密切关系,因为研究者中有的来自于语言学,有的来自于文化学,有的来自于资源技术开发领域,来自于教育技术领域并进行实践的研究者并不多见。

3.综观国内外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并不均衡。多数研究都选取大学生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国内研究对小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与我国跨文化交际素养研究起步较晚,以及过去一个时期中义务教育阶段外语教学强调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4.从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研究采用经验式或思辨式的研究范式。例如,很多研究人员采用社会调查法,对技术促进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的现状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对策,而带有干预性质的试验研究相对较少,即使有,其研究时间相对较短,而且试验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自然情境下真实而长期的试验研究。这种现象对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造成了一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