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简称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是20世纪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一个外语教学法流派。该方法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因此,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主张采用“句型+情景”的方式教授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外语并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比如,交际法主张以问候、邀请、做客、看病等具体的交际功能项目为主要线索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面,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其最突出的优点,这有利于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能够有效改善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交际法被引入中国后,立即受到很多学者和英语教师的青睐,很多一线教师尝试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交际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宏观的教学理念,主要是一种方法论或指导思想,并非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然而,我国许多教师却将它看作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只是用语言的功能和交际的形式来操练学生,过于追求交际的形式而忽视交际的质量和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学生在生活场景和学习情境中用英语“交际”而用汉语“思维”,以致出现所谓的中式英语(Chinglish),这样就无法形成地道的、体现英语文化的有效交际。同时,由于交际法重视语言的功能和话题,轻视了文化因素的导入和文化情境的创设,或者说它创设的情境不是真实的情境,尤其是不符合跨文化交际情境的特点和要求,课堂里的“交际语言”与真实语言在社会环境与文化意义上是分离的,甚至课堂语言脱离了社会文化语境,导致很多学生能够完成交际练习,但是在实际场合却不能地道、得体地进行交际,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很容易出现“语用失误”和“交际障碍”的现象。已有研究显示,“以交际为中心”的交际法并不一定能保证有效的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