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相互倾听的学习,就能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把沉默背后面蕴藏着的声音转化为语言”,相互对话、相互倾听、引导相互的思索,以至达到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成长。
然而,在学校里交换着各种各样的话语,相互交流着各种各样的意见,但这些意见或活动要么是迎合某人意见,要么附合当时的潮流或惯例。那么,究竟有多少人在学校教育或教学管理中主动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呢?即便是教师之间的相互倾听呢?基本上处在锁闭沉默的状态。
学会对话就是要学会互相倾听。譬如,有这样一个案例:
北京市206中学的一名小男孩,新初一开学第一天报到,他就接连和三个学生发生口角,该班班主任刘老师对这三起事件进行调解时,这个男孩态度非常强硬和愤怒,他一边痛述对方的种种不是,一边用不礼貌的肢体动作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厌恶情绪。其后,经常还与班上的同学吵嘴、打架与教师顶撞,从不参加大扫除,不参加小组活动,不交作业,不参加班级活动等。刘老师面对同学们和任科教师头痛的学生,他没有轻易地放弃,而是寻找打开他心锁的钥匙。(www.daowen.com)
刘老师与该同学建立在尊重、信任基础上去倾听。不再对其他同学告状,生气发火,并且淡化其批评的情绪,对待同学用一种宽容地示意,学着倾听。终于有一天,该学生打开了心扉,倾听到了他的衷诉。此时,刘老师仅是建议者的身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使该学生学会宽容、合作和反思自己,懂得了“宽容别人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真正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的道理。
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学会倾听是与学生对话的重要艺术,只有积极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孩子的心灵,找到一个可舔伤的地方,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方能走进学生的内心,采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分享话语权。若是教师采用简单、粗暴方式,居高临下地控制话语权,从不考虑去倾听学生什么,那就是对学生的话语权的侵犯和剥夺,最终学生逐步紧闭心灵之窗,呈现沉默的状态,即无言的对抗。因此,学会倾听,分享话语权,是个性化学习中对话健康开展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