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向语文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走向语文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教学仅仅囿于满足或停留于起点那又无疑是失败的。教学的终点,如能力的终点,审美的终点,个性成长终点等,尤其是关注学生个性成长的终点。那么,如何巧妙处理教学的起点和终极目标呢?在起点与终点不断实现过程,是对每一个过程的关注,也是对长远目标的关注。

走向语文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性成长

马克思主义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既有终极目标,也有具体阶段的行动目标。因此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就有无数个起点,也会有无数终点,每一次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最接近学生起点的基础上,并尽可能地把他们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

这种起点,包括知识的起点,能力的起点,审美的起点,价值观的起点,个性成长的起点等等。课堂教学从最接近的学生起点的地方开始,也就必须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水平,把教学的起点落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茨基所言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如果教学仅仅囿于满足或停留于起点那又无疑是失败的。因为教学系促进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教学应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推向前进,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积极带领学生经过紧张的努力和快乐的创造,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尽可能将学生带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即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学的终点,如能力的终点,审美的终点,个性成长终点等,尤其是关注学生个性成长的终点。那么,如何巧妙处理教学的起点和终极目标呢?(www.daowen.com)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和引导学生个性的成长。这种引导,可表现为正面的鼓励,也可表现为反面的警策。在单篇教学之后,还要进一步延长其价值里程,进行单元整合阅读,开展如“个性与社会环境”的课题研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人的个性是否受环境所影响?(可思考祥林嫂、别里科夫、翠翠等人物的悲剧原因);(2)苦难和挫折对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何意义?(可结合《祝福》中“伤疤”、《边城》中“虎耳草”等加以思考);(3)人的个性又如何反作用于其环境?(可思考“祝福”的情景,别里科夫的时代和翠翠的等待)。

当然,这些终点也并非最后的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的终点,其实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起点与终点不断实现过程,是对每一个过程的关注,也是对长远目标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