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成语文教学中语言思维训练目的呢?全息元随着观察思考活动不断发展,使自己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同理,全息元随着阅读活动的不断行进而“穿引”于文章整体的,伴着这种“穿行”发育,学生的认知进入一部分一部分的具体语言体悟,深入理解局部的阶段;从阅读心理过程来看,学生也从初步感知表面文字的阶段,进入到深入理解部分内容的阶段。这时的大脑开始对前面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伴随着一连串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联想等思维活动,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全息元的发育理论解决了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绵密的思维训练,避免了游离目标的课文分析,教读生字难词、背景介绍等活动的问题,强化了语言训练目的。那么,如何进行语言训练并能在阅读教学中取得“思转自圆”的效果呢?
1、品味联想法。如《看戏》教学,抓住文眼“热情”一词,读讲第二自然段“观众”一节,习得品味精采片段的方法,并依据第二段阅读步骤思想,模仿设置导读练习题。然后对学生自读自做自改自比,进一步强化训练品味精彩片段读法:“找”对象明大意;“选”关键性词语和重点语句;“问”其疑难讨论学习,“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品味精采片的“找”、“选”、“问”、“联”、“悟”的步骤就是品味联想法的具体运用。
2、换词比较法。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战线上,冲破(突破)敌阵,横渡(抢渡)长江。”把“冲破”换成“突破”,“横渡”换成“抢渡”,与原文进行比较,揣摩品味深刻含义,突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雄伟磅礴气势及其势如破竹的战况。
3、增删词语揣摩法。删词揣摩语义,如“从前面一排向后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删去语气副词“简直”;“黎明的到来毕竟无法抗拒的”,删去语气副词“毕竟“,然后比较揣摩其表达效果。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把省略号改添为“我要去上学”等词语,比较揣摩此处省略号的精妙之处,一是与“模模糊糊”照应,二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强烈的依恋之情可见一斑。增添词语,还有语气词、代词改添等。这也是诗歌教学中理解诗义的常用方法。(www.daowen.com)
4、词语判选法。此法包括判断和选择两种方法。判断是直接给出一个词语理解结论,这个结论能否成立,则要通过学习者一个反省思维过程,完成由疑难不确定到解疑确定任务,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经过如此思考,才可判断结论是否正确或错误。选择题。给一组答案,即几个结论,学习者更要通过复杂的反省思维完成。词语判选法,根据语境揣摩语义,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常用方法之一。
5、美读领悟法。美读是朗读的一种。美读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如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合适的速度、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的思想感情,烘托文章思想内容,增强语言感染力,领司语言深刻含义。通过美读,展开想象,领司作者色勒的初春大地勃勃生机的画面。
当然,分析理解语言方法种种,仅举上述五种方法。总之,阅读教学的全息元不断发育,辐射在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上的认识,同时又紧密地环拱着文章的中心。因此,阅读教学循着阅读思维发展规律,逐步展开着文字语言、修辞语法、谋篇布局训练,逐层体会文章中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