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关键在于组织质疑、思考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关键在于组织质疑、思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对教材或教师提出质疑问难,教师不含糊、不回避、态度明朗,并且对于那些善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强有力的鼓励。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有助于树立敢于发问善思考的好学风。“释疑”活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发现问题的规律。一个善于创新学习的人,首先应该具备逆向思维能力,善于使用反证法。

“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陈献章语):“学则须疑”(张载语):“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用骤进”(朱熹语)。历代学者研究学问都十分重视这种“设疑存问”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运用问题方式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一、激励学生敢说、会问。初中学生活泼大胆、好奇敏感,喜欢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他们身上具有潜在的,可以诱发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敢说会问。

第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对教材或教师提出质疑问难,教师不含糊、不回避、态度明朗,并且对于那些善于提问的学生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强有力的鼓励。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有助于树立敢于发问善思考的好学风。

第三,展示语文教学“设疑”。“释疑”活动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发现问题的规律。教师展示“设疑”“释疑”过程,使学生得到教师示范指导便于实际操作。一是在专门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之中,教师要恰切适时地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和教师提供的某些材料,对所提的疑问提出解答的假设;三是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从理论上和实践检验这种假设,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总结共同结论的基础上,进而设置或发现新问题,推进课堂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点,善于从“确定无疑”中看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在速读或朗读的基础上,从文章的构思、布局、遗词造句等方面提出问题。

第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探知”中学会思考。一般来说,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几种思维发展关系,确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www.daowen.com)

一是重视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共同参与。在创造活动中,发散思维品质使人能对问题作出全方位的、大信息量的、富有变化的、独特的心理反应,使创造思维过程得以展开。在课堂学习方面,发散思维能够使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是重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互相作用。逆向思维是一种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方法,是人的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形式。一个善于创新学习的人,首先应该具备逆向思维能力,善于使用反证法。

三是重视分析思维与顿悟思维的协同配合。在创造活动中,往往直觉和灵感这些顿悟思维给创造思维过程带来突破和飞跃。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学习形式,回归自然阅读课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