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强化课堂训练,培养学习心理品质

强化课堂训练,培养学习心理品质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向”参与型语文教学树立以提高训练效益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同时,我们还可以端正学习态度上设计比较训练,如接读赛、抢答竞赛、互学组竞赛等,激励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强化课堂训练,培养学习心理品质

第一,课堂训练讲究有效性,激发学生求知欲。

“双向”参与型语文教学树立以提高训练效益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在具体教学中,力求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由若干互相联结渗透的有关听、说、读、写的“练习群”组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从始至终多方面地受到严格、认真的语文训练,并且尽量压缩非训练因素,突出训练因素,或变非训练因素为训练因素。如“介绍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和“单元目标提示”,一般都被认为传授性的,非训练的因素。但是这些知识经过巧妙的设计,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往往也成了训练性因素。或者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有关这一时代这一作者的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或者在预习时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时代与作者的资料;或者组织学生边听边摘要记录教师所介绍的内容要点;或要求学生运用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有关内容分析作品的某些方面;或利用目标提示连接本单元的知能链,形成系统学习方向。通过这些激励、启发、诱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做法,使学生主动能动地处于主体位置,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重要的是提高语文练习题的设计水平,使语文练习做到“有趣”“有理”“有法”“有序”。“有趣”,就是题目有相对难度能使绝大部分同学从克服障碍中得到喜悦,又带有思辨性;“有理”,就是有条理,有道理,通过练习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举一反三;“有法”,即进行训练时要授之以法;“有序”,就是语文训练有较科学的序列。此外,进行语文训练还注意突出关键知识的重新组合,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这些做法都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课堂训练讲究尝试性,策动学生成功心理。

“自古成功在尝试”,课堂训练要讲究尝试性。首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多向交流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和摄入。它是学生对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消化、吸收的内化过程。只有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设置一种有利学生尝试的氛围,那么教学活动就会处于激活、能动的状态。其次,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来说,为了做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存和同步,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好比指导学生去掰一壳子,既要讲清掰开壳子的目的、知识、方法,又要重视学生在得到知识与方法后,更要尝试掰开摸到核心的成功心理,从而使教法与学法得到有机组合。

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既要策划教的活动,又要策动学生学的活动,积极地思考如何使学生学习,设计的课堂练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不会把学生当作容器,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知道,人类自远古以来,总是在尝试、失败、再尝试,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文明历史的发展。倘若人们墨守成规,被动地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那人类至今结果又是如何?人从出生以来,为了生存,尝试过站起来,尝试过走路,尝试过说话,其间又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坎坷,最终不是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滋味吗?那么,语文教学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学生去尝试,过分去担心失败呢?我认为,课堂训练讲究尝试性,是还学生一个本来心理过程,正是充分体现了教学中的主体思想。

为此,教师要创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求知的情境。根据语文特点和教学目标牢牢抓住课堂教学主线,设计出富有尝试性的练习题,推动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自学,策动学生成功心理。

第三、课堂训练讲究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www.daowen.com)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它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资源。大脑的思想具有潜能的性质。只有不断的训练大脑才能发挥他的思维能力。课堂上讲究灵活多样的训练,就能完全改变了由老师一人包揽整个教学时间的局面,把被动的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鼓励他们动手动脑。随着训练的进行,单一的传导式的主体向客体的传授系统就有了反馈,主体——客体双向流程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活跃起来;有了反馈,那么客体地随之变化主体,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和学生融合成一个整体,他们的作用也就同等重要;甚至,教师可以隐退到学生的背后,只起一个点拨、诱导的作用。由此看来,只有有了课堂训练,才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

课堂训练讲究多样性,要想积极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这方面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课堂训练运作过程,设计为教学目标预备练习,尝试探究性练习和迁移性练习,发展学生探究辨异思维能力。二是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能训练。侧读训练,指导学生实现知能目标,获得学法的一技一能,教授思维方法,侧听说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听说练习,丰富知识及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侧写训练,则是运用知识能的实践检验,以此提高思维能力水平。

当然,发展学生思维的核心能力是比较思维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性练习训练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求同训练,则能由此文迁移到彼文,由课内迁移课外,探求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规律;求异训练,则能形成识别区别性特征和创新意识。如教徐霞客《双龙洞》,就可与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设计比较练习。他们同写一个地方的岩洞,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徐霞客的《双龙洞》主要突出什么等。比较练习涉及面较广,可以设计不同作者的作品比较;可设计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同一题目,不同体裁的比较;同一体裁,不同题材的比较;也可同作品,初稿和终改稿的比较等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端正学习态度上设计比较训练,如接读赛、抢答竞赛、互学组竞赛等,激励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四,课堂训练讲究一贯性,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养就的,一贯性训练的结果。它是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前提。

课堂训练讲究一贯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有讲的习惯,传道授业的惯性,而学生有“听而得之”的惰怠,却没有课堂训练的习惯。为了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思想,科学地设计课堂训练的习题。我认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训练要有长期的规划阶段性目标,分层实施,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以重视,这是其一;课堂训练要讲究方法,从写字切入,明确字要认认真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的目标,注意中小学的能力习惯衔接。这一点,我们往往把练习放在课外,训练无指导,并且量又多,缺乏有布置无督促检查的环节,久而久之,学习能力无保障,习惯养成无着落,甚而大学毕业的学生所写的文章、所写的字难以登大雅之堂的不乏其人。为此,课堂训练要持久一贯而为之。这是其二。

总之,课堂训练讲究有效性、尝试性、多样性和一贯性、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