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导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应对国际资本流动骤变冲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也接连运用了定向再贷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定向再贷款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旨在直接降低国家扶植的特定行业的融资成本或直接提升特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SLO旨在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SLF旨在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MLF旨在调节金融机构中期融资成本,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PSL旨在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央行每一次发布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都会改变金融机构、企业、家庭等市场参与主体对未来经济前景与政策走向的预期,从而改变其经济决策(刘澜飚等,2017)。
根据既有研究,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首先,央行通过SLO、SLF、MLF、PSL等政策,依据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和银行自身资本水平,灵活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流动性,可以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从而缓解其面临的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引导其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促进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企业投资与家庭消费(Buttz等,2015;Deng和Todd,2016;Paries等,2016)。其次,央行通过定向再贷款、PSL等政策,引导信贷资源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以直接降低战略性行业以及农村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其获得资金的能力,推动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卢岚和邓雄,2016;余振等,2016)。最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可以定向提高涉农金融机构与符合审慎经营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其他各类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促进这些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应的,在信号渠道传导机制下,金融机构会根据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动向来调整对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情况的预期,从而改变经济决策(Cambell等,2012;Kool和Thornton,2012;Altavilla和Giannone,2016)。在货币市场上,对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而言,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的发布意味着未来可以通过将优质资产抵押或质押给央行的方式获得短期、中期和长期流动性,降低其未来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更多的流动性获得途径一方面可以使金融机构不再过度依赖货币市场获得短期流动性,降低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整个金融体系内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提振市场信心,降低交易对手风险,降低风险溢价。从以上两个角度改变金融机构对未来融资成本的预期,可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在债券市场上,由于MLF政策以质押的方式发放,SLF和PSL政策以抵押的方式发放,而合格的抵质押品均为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可以提升优质债券资产(尤其是国债)的流动性与变现能力,从而提高市场上对此类资产的需求预期,使得高评级债券的资产价格上升,而收益率相应下降。(www.daowen.com)
此外,既有研究采用事件分析法,探讨了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超额收益率,发现2013年1月18日开始使用SLO,2013年5月9日推出SLF,以及2014年11月6日推出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政策带来了期限为1个月的SHIBOR利率显著下降,但随着利率期限的延长,其影响逐步减弱(刘澜飚等,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