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需求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需求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几乎都有频繁的患病经历,求医比例和频率也高于一般家庭。在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象也包括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但有碍于目前家庭医生的数量和服务能力,能切实为这些家庭开展服务或给予特殊关照的医生也是少之又少。这一幕也许只是发生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医院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是每一个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父母在年迈之后必然遭遇的现实。

云南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养老需求及对策研究

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状况普遍较差,约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其中患重大疾病的约占15%。[4]而对于“独残”家庭,不良的健康状况更是家庭中的常态,往往还涉及两代甚至三代人。可以说,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几乎都有频繁的患病经历,求医比例和频率也高于一般家庭。在访谈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提到了对“看病”的担忧,这也是未来最需要政府重视并提供相应服务的问题。

由于医学本身的专业性和老年病患的特殊性,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这也是未来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极力推动医养融合的探索和构建,例如《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但总体上,医养融合的养老进程在中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加之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水平不平衡,少数民族众多,“医养融合”的探索本身就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例如医疗和养老资源分布不均,且主要集中在城市,能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所以,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内,老年病患的主要诊治场所和资源仍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在医疗方面的需求还有别于一般家庭,除了常规医疗服务的需求外,许多父母最担心的并非是医疗本身,而是就医的整个过程,就如M妈妈(72岁,失独)所说:

跟其他“失独”的相比,我们的年龄又要大一些,现在身体又不好,前几天还摔了一跤,爬都爬不起来,老伴身体也不好,天天也是在家里……我们平时生活都很难自己照顾自己了,好多家务事都做不了了,所以最怕生病,生病了没人照顾是其一,另一个在家里也没人管啊,自己也是担心着。我常跟这些比我小(年轻)的(“失独”妈妈)说,你们等我拿手袖揩鼻涕的时候么,要来帮我揩揩呢……

许多被访的父母也有同样的忧虑,他们认为看病和接受治疗的过程都是痛苦的,没人陪伴,除了缺少心理支持外,连个帮忙缴费、看管物品、送饭送水和手术签字的人都没有。(www.daowen.com)

虽然云南省政府按照相关规定给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都发了优待证,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为这些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但许多被访的父母坦言,这个优待证几乎就是“废纸”,许多医务人员根本就不了解情况,有的甚至连什么是“失独”家庭都不知道。另外,这个证书仅能在排队挂号、交费时候可以用一下,但也需要与其他特殊人员一起排队走特殊通道,有时排队等候的时间也许更长,所以在他们看来优待证并无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象也包括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但有碍于目前家庭医生的数量和服务能力,能切实为这些家庭开展服务或给予特殊关照的医生也是少之又少。2018年11月,云南省计划生育协会开始为“失独”家庭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可为“失独”父母每人每年报销不超过90天的50~150元/天的住院护理费用,但此项政策并不包含“独残”家庭,也没有覆盖全部“失独”家庭,所以政策和办理流程没有完全公开和大力宣传,很多受访的父母并不知情,即使知道了,在办理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障碍

图18 某三甲医院急诊科观察室绿色通道病床上的一对“失独”老夫妇

在课题调查期间,课题组成员去了昆明市某三甲医院亲身体验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开通的绿色通道的服务。调查期间某日凌晨两点,我们在某三甲医院遇到一对“失独”的老年夫妇,挂号就诊后,老人因身体情况不好被医院急诊科收住在急诊观察室。在出示了“优待证”后,老人被安排在观察室的绿色通道病床,病床单独放置在观察室的走道上。两位老人已经70多岁,因为老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老太太陪着他深夜来到医院急诊科。找不到旁人帮忙,老太太只能自己来医院照顾老伴,观察室内没有陪护人员坐的座椅,老太太累了也只能挤在老伴的床脚。整整一夜,老太太都没有合眼,医院的医生护士也没有提供特别的帮扶。天蒙蒙亮的时候,年迈的老太太到食堂买了早点来给老伴,孤零零的身影在空荡的走道上显得特别的凄冷……这一幕也许只是发生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医院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是每一个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父母在年迈之后必然遭遇的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