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相关研究发现类似,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同样发现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父母还面临一个特殊的困境和现实问题,即“谁来签字或无人签字”的问题,如入住养老院无人签字、手术无人签字和丧葬无人签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直系亲属的离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限制或滞后,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的不完善,相关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以及“失独”父母配偶离世、婚姻破裂、社会网络关系断裂等自身变故。[47]虽然也有政策说明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无法取得患者本人意见又无法取得患者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可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实施,但在现实执行中,由于涉及人身安全和健康,还存在诸多伦理争议以及责任界定和划分,法律责任若不明确将会致使相关纠纷难以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在昆明市某社区访谈时,社区副主任讲述,她所辖社区里有位“失独”老人,老伴走了之后一直独居,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后,停止了治疗,找到了社区办事处,希望可以通过社区帮助,用他所剩的三四万元积蓄帮他办理后事。这位社区副主任说:“当时特别为难,于情,老人无儿无女,都找到社区了,做善事也罢,同情也好,这种事无论如何也不好拒绝;但是于理,即便老人委托了居委会,但居委会也没有任何权利去帮老人签字,处置他的遗产。当时觉得怎么做都不合适。”最后这位老人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委托了所住小区的一名物管工作人员,以私人的身份和同情心帮老人料理了后事。
虽然前期研究中多提及的是“失独”家庭的“签字”难题,但在“独残”家庭中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并且“签字”困扰还可超出父母自身的范畴,延伸至未来无依无靠的独生子女身上。W妈妈(78岁,独子50岁)原是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却因儿子青春期时患上重度精神分裂症,不得不放弃自己喜爱的教师工作,全身心照料儿子。在老伴过世后,她也逐步步入老年,考虑到自己过世后儿子没有经济来源,省吃俭用为儿子存下一点钱,却不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能够让这些钱在自己身后每月支付给儿子寄居的托管所或福利院,如她所说:“我就想,我能尽我的力给他留下一笔钱生活,但也要有人或者有什么地方能帮他每个月把钱取出来交进去,他连签字都不会,更别说取钱,死了都不放心呀!”尽管“签字问题”仅仅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一个小问题,但却极具共性和代表性,以小窥大,特殊监护人制度则是现行政策中亟顺完善和构建的重要帮扶策略。
[1]尚秀华.家庭功能研究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93-93.
[2]吴帆,李建民.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J].人口研究,2012(4):37-43.
[3]段庆林,吴光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2):55-59.
[4]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96-108.
[5]杨菊华,何炤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J].人口研究,2014(2):36-51.
[6]周长洪.中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几个特征及其思考——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的比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3-8.
[7]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M].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8]余秋雨.北大授课:中国文化四十七讲[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10]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1]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2]钟华.家庭结构疗法的理论及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2):62-65.
[1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79.
[1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5]罗纳德·理查森.超越原生家庭[M].牛振宇,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5.
[16]祝菡.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其应用评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48-51.
[17]潘允廉.试论费孝通的家庭社会学思想和理论——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J].天津社会科学,2010(2):52-57.
[18]杨宏伟,汪闻涛.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J].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26.
[19]肖桐.失独家庭的家庭功能失调与个案介入[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20]肖桐.失独家庭的家庭功能失调与个案介入[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21]赵仲杰.城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给其父母带来的困境及对策——以北京市宣武区调查数据为依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5-59.
[22]宋莹.风险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的困境探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8-51.
[23]刘芳.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韧力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www.daowen.com)
[24]向德平,周晶.失独家庭的多重困境及消减路径研究——基于“风险—脆弱性”的分析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60-67.
[25]DAHLGREN G.Health and Health Care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for Poverty Reduction:an International Outlook[R].Hanoi:Ministry of Health,2003.
[26]CHAMBERS R.Vulnerability,Coping and Policy[J].IDS Bulletin,1989,20(2).
[27]LEWIS O.The culture of poverty[J].Scientific American,1996,215(4):19-25.
[28]何丽,唐信峰,朱志勇,等.殇痛:失独父母哀伤反应的质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5):792-798.
[29]候秀丽.加强失独群体心理疏导的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36-139.
[30]曹秉玉,胡蕾,王仁峰,等.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5(7):21-23.
[31]陈爱学,苏雅芳,姚明荣,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应激与家庭负担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5(4):311-314.
[32]也有学者把个人模式归为传统模式、医学模式、慈善模式或缺陷模式。
[33]蔡聪,崔凤鸣.从“不可能”到“不一样”——DPO领导力手册[M/OL].上海:上海有人公益基金会.(2018-12-20)[2019-02-16]http://www.yrfoundation.org/index.php?id=130.
[34]郑新蓉.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5]孙桂燕.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妇女权利[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谭琳,陈卫民.女性与家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6]MARKS S R.Multiple roles and role strain:some notes on human energy,time,and commitmen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7(6):921-936.
[37]CONWAY-GISTRA F,CROWLY A&GORIN S H.Crisis in caregiving:a call to action[J].Health&Social Work,2002(4):307-311.
[38]朱国奎,缪金生,孙大治,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6(1):18-20.
[39]SIARRELS M E,BOULD S and NICHOLAS L J.The feminization of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gender,race,ethnicity,and family factors[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1994(4):590-607.
[40]孙炜红.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31;姚兆余,王诗露.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应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6-92.
[41]惠永强,康越.不同类型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政策困境与解决路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52-57.
[42]BHAT B A.Gender earnings and poverty reduction:post-communist Uzbekistan[J].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2011(6):629-649;MOYO C S.Activ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women in developmental lssues:poverty alleviation lessons for South Africa[J].Gender and Behaviour,2014(1):5998-6001.
[43]袁嘉荫,刘七生.寂寞的消解:失独家庭重构研究[J].山东工商学报,2018(2):117-124.
[44]唐铮尚,雪松.“失独者”之心理剖析与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22.
[45]马效芝,郭平.精神科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15):2216.
[46]KLEINMAN A.Caregiving as moral experience[J].The Lancet,2012(9853):1150-1551.
[47]谢勇才.特别监护人制度:解决失独父母签字难问题的根本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6(6):163-1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