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民族的外在框架,是民族聚合的一种形式。它在共同族群(中华儿女)、祖先信仰、慎终追远的意识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国家保持统一的精神与价值,以及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管理模式下,国家意识建立在家族观念基础之上,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柱石。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从家族观念上建起来的,先有家族观念才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才有其他的一切。人道观念的核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家族观念中,人皆爱其子,由亲子之爱推己及人,延至民族、国家则能够忠君、报国,最终生发出深厚的家国观念。所以,在家为孝,在国为忠,这一观念早已深入民心。饱受外族欺辱、战乱痛苦的兰州民众深知“家国”意识的深刻内涵,因而爱国主义精神十分鲜明与强烈,反映出一种民间朴素的家国情怀。因此,在兰州民间戏曲中,褒扬忠君爱国思想的历史传统戏甚多,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例如,《金沙滩》《杨门女将》(又称《十二寡妇征西》)《精忠报国》《苏武牧羊》《忠保国》等。
在传统戏曲的发展中,“历史”一直是戏曲艺人们寄寓情怀、抒发感叹、以古喻今的重要载体。他们在创作和表演历史剧时,特别注重对其思想意蕴的艺术表达。如在秦腔传统戏《杨门女将》中,编剧既重视戏曲结构、矛盾冲突的铺陈与营造,也注重人物塑造时的内心表现,特别是在用唱段的方式去抒发人物的情感波澜与内心独白时,更是渗透了浓浓的家国情怀,从而生动地诠释了该剧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凸显出以佘太君为代表的杨门女将凛然正气的忠义形象,表现了一代巾帼贤臣的拳拳之心。尤其是那段“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的唱段,更是直指人心,振聋发聩(如图88)。
图88 《杨门女将》剧照
《杨门女将》“灵堂”一折,佘太君唱[4]:
自杨家火塘寨把大宋归顺,
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
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
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
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
令公他提金刀勇冠三军。
父子们赤胆忠心为国同效命,
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
众儿女志未酬疆场饮恨,
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
两狼山被贼兵层层围困,
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
我杨家出生入死何足论,(www.daowen.com)
忠心耿耿保宋民。
与辽虏转战数十春,
杨家的威名天下闻。
以血还血伸仇恨,
誓御边患除祸根。
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
哪一阵不死我杨家兵?
可怜我三代伤亡尽,
单留宗保一条根。
到如今宗保边关把命殒,
才只落得孤寡一门我也不灰心。
说什么朝廷安危当审慎,
难道说老身存私心?
杨家报仇报不尽,
哪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
《杨门女将》的主题是战争与女人,表现的是通过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宋朝上层社会“忠”与“奸”之间的斗争。通过佘太君力抑悲痛,据理力争,痛诉主和派的谬见,毅然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儿媳、孙媳众女将出征的壮举,塑造了一位刚柔并济、深明大义、浩然正气的巾帼英雄,展现和弘扬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精神。该剧弘扬的是爱国主义,彰显的是家国情怀,刻画的是报国英雄,批判的是主和派只顾小家、不顾国家的观念。该剧之所以能至今盛演不衰、广受赞誉,正是因为其深刻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