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兰州民间戏曲文化与地方信仰

兰州民间戏曲文化与地方信仰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间信仰是在世界上的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中都存在的民间文化现象。中国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流行在中国各地民众间的对神鬼、祖先的信仰,一般是指神灵信仰、祖先信仰、图腾崇拜等。民间信仰的祭祀崇拜寄托了民众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农牧丰产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安康的企盼。兰州民间戏曲扎根于地域文化中,也同样体现出本土民间信仰的重要影响。如在兰州民间戏曲中就有表现和反映地方民间信仰的戏曲作品,像《金花娘娘》《龙源》等。

兰州民间戏曲文化与地方信仰

民间信仰是在世界上的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中都存在的民间文化现象。中国的民间信仰主要包括流行在中国各地民众间的对神鬼、祖先的信仰,一般是指神灵信仰、祖先信仰、图腾崇拜等。祖先信仰是指祭祀祖先灵魂的祭祖活动,人们崇拜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上魂灵,因为人们相信祖先灵魂总会庇护他们的后人,因此表现极为虔诚。兰州的神灵信仰包括先祖神、各路诸神、关帝、金花娘娘、纪信城隍、龙王爷、土地神等。先祖神是远古中华人文始祖及其故事传说等,民间也举行一定的仪式进行祭拜。各路诸神反映了民间神灵无处不在的思想。百姓在面对现实生活无法避免的各种困难时,为了满足人们祈雨、求子、乞财、除灾、祛病、增福、延寿、忏罪、超度亡灵等需要,在兰州的民间信仰中不但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还出现了宗教与民间神崇拜的融合。这种不论何教,有用便拜的泛神信仰风习在早期的兰州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对民间各路神灵的祭祀崇拜上。如人们祈雨、求子,要拜观音菩萨、金花娘娘(兰州地方神)、龙王爷;求医问症,要拜太上老君、药王;希望谋取功名,便叩拜文昌星、文魁星;求田问舍、出门经商,要拜关公财神;年节庆典,要祭拜自己的祖先,等等。图腾崇拜最早源于部落信仰。兰州自古以来干旱少雨,民间认为水与龙王有关,因而也形成龙图腾崇拜,不但龙王庙遍布各地,而且以龙为题材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如《宴公斩蛟》等;另外,还有不少地方举办龙潭庙会等祭祀活动。兰州地方祭祀敬神活动比较频繁,民众祭祖拜神、祈求神灵庇护并且在特定的场合组织某种仪式都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民间信仰的祭祀崇拜寄托了民众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农牧丰产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安康的企盼。这种由儒、释、道思想培育出的民众生活理想与民间信仰所表现出的民间诉求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兰州民间戏曲扎根于地域文化中,也同样体现出本土民间信仰的重要影响。如在兰州民间戏曲中就有表现和反映地方民间信仰的戏曲作品,像《金花娘娘》《龙源》等。更有甚者,兰州有些地方还依据本地庙宇供奉的民间诸神,禁演某些剧目,形成了当地的民间忌讳。例如,庙宇中供奉了何种神祇,该地即要禁演与此神有关的剧目。像榆中县甘草店的泰山庙戏楼就禁止戏班演出《五岳图》;清水驿的关帝庙戏楼就禁演关公戏;大兴营的圣母庙戏楼就禁演《劈山救母》,等等。[3]

值得指出的是,兰州民间戏曲中虽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反映宗教故事、宗教人物、宗教思想的剧目,但总体来看,这类故事、人物、思想在多数情况下,也还只是作为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种辅助或调节而存在。它们摆脱不了儒家重视现实人生、重视人伦道德,追求入世、治世的思想倾向。许多戏看起来宗教氛围浓郁,实际上反映的仍然是世俗的爱憎。这也是由民间戏曲自身的现实性所决定的。而民间戏曲同时也有注重娱乐性的特点,许多传统的渲染宗教内容的剧目,凡是能够保留下来的并被不断搬演的戏曲,大多不是因为它们所宣扬的宗教教义的深刻,而是因为这些剧目的宗教意识无法掩盖其浓厚的生活情趣和诙谐风趣的特点,如《思凡》《变活驴》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