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最大。儒家思想张扬的仁善之德,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孝慈”“宽恕”“知耻”“礼让”等精神成为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儒家构建的理想社会是人人仁德有爱,社会礼让有序,治国之臣忠于国,治世之君明于心的和谐盛大之景。为实现理想,儒家坚持善德,宣扬仁政,推行礼法,强调礼乐教化,重视艺术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戏曲“高台教化”的文化特质。
自明始至清代时,兰州的儒学、书院就十分兴盛,随着陕甘分闱,它们已经为社会造就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士人群体。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在各地方任官,大部分人则从事儒学、史志学、科学的研究和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不少名闻陇上,甚至名著全国的学者,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兰州儒学文化的发展。如明代兰州的著名理学家段坚,他一生信奉儒家正统思想,抱着“兼济天下”的信念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在他为官的22年中,自始至终能够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为民谋利、爱民如子。他将教育作为达到“大治”的必要前提,认为要改变一个地方“民穷俗陋”的现状,就必须从发展教育入手,通过儒家的“教化”,从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处治疗贫困落后的病根。[1]由于包括兰州民间戏曲在内的中国大多数戏曲作家都是从小接受儒学教育的艺人,在他们的身上已经深深烙上了儒家的思想印记,他们在心目中把戏曲看作是政治教化的手段,其艺术评判也必然是以是否符合仁德、儒道为标准。汤显祖就曾指出借戏曲可有助于通过陶冶情操达到道德教化的积极效果。因此,他在其《牡丹亭》里就着力突出他“至情”的伟大力量,以肯定“人欲”对“天理”的否定。长期以来,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推崇,儒家思想浸透乡间闾里,忠孝之德、仁爱之心、礼法之行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不但体现在戏曲内容中,也成为其艺术价值界定的标准。在兰州民间戏曲中,不但在故事内容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忠、孝、节、义”的儒家精神,在艺术审美的取向上也多以“中和、美善”的儒家美学为标尺。(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