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民间戏曲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土壤,赋予了它鲜明的乡土情味和世俗化面貌。乡土性是指其与生俱来的一种既“土”又“俗”的审美特征。“土”就是接地气、本土化;“俗”就是朴素直白、简单易懂。兰州民间戏曲善于运用来自民间百姓生活劳作而凝练升华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民间闾里的民风人情、风物故事,突出本土的乡音、乡俗、乡情,因而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兰州民间戏曲热衷于表现琐细的市井生活和底层民众的故事,如家庭伦理、才子佳人、农夫走卒、贫寒书生、风尘女子等题材。这些剧目中的悲欢离合的民间生活堪如社会众生的风俗画,与城乡普通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情趣较为接近。比如常演的剧目有《小姑贤》《放饭》《小放牛》《三娘教子》《下四川》《西厢记》《杜十娘》《武家坡》《二瓜子吆车》《王大妈钉缸》等等。其中像青城西厢调演唱的《会亲》一出戏,就是表现民间琐细、亲家相骂一类的内容,故又名“探亲家”“骂亲家”“会亲家”等。故事风趣欢快,音乐活泼谐趣,乡土气息浓厚。如:
乡里的婆儿去看亲家,
思想半夜没有拿的啥。
一碗干豇豆,两碗白胡麻,
腊鸡肉就在鞍桥上挂。[9]
再如反映平民家庭中婆媳关系、姑嫂情谊的生活伦理剧《小姑贤》,剧情生动,情节感人,语言诙谐,生活伦理深刻,在农村长演不衰。如:
娘今天不打你将你惯下,
手持家法打,一时记心下,
险些儿忘了我的活菩萨。[10]
再如榆中曲子戏《孟姜女》,孟姜女从十月唱到正月,唱词悲凉凄苦,情感朴实真挚,深刻表现出了孟姜女日夜思念情郎、艰苦度日的内心苦楚。
榆中小曲《孟姜女》唱词选段:
十月里来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
左手里拿上千张纸,右手里提上酒和食。
九月里来九重阳,黄菊花开在大路旁;
有心摘来没心肠戴,摘上两朵等范郎。
八月里来红门子开,千里路上书信来;
书信不写别的字,单写我男儿不回来。
七月里来秋风凉,家家户户缝衣裳;
人家们缝衣有人穿,孟姜女缝衣压柜箱。
青龙打的白虎转,白虎口里吐白面;
粗的粗的我吃上,细的细下等范郎。
连枷子打来簸箕扬,又把扫帚撂秕糠;
别的别的上官粮,秕的秕的进磨房。
六月里来热难当,大麦收倒小麦黄;
手拿弯镰割麦子,连割带拔收上场。
五月里来五端阳,黄河里担水熬鱼汤;
人家们熬汤有人喝,孟姜女熬汤门外泼。
四月里来四月八,娘娘庙上把香插;
人家们烧香求儿女,孟姜女烧香等范郎。
三月里来三清明,家家户户都上坟;
人家上坟成双对,孟姜女上坟独一人。
二月里来说孟姜,孟姜十五找下范郎;
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都办年;
人家们办年茶和酒,孟姜女办年泪涟涟。[11]
在兰州民间戏曲中即便是历史题材剧目,其中表现皇帝、权贵或是英雄人物时,也多半是经过民间“淘洗”过的历史演义和传说故事,少有恢宏雄壮的“风云气”和“史诗性”,而多含家长里短的世俗情趣,其内容依然通俗易懂。“十部传奇九相思”之说可以说是概括了它们的平民化和通俗性。如兰州民间戏曲常演的剧目有《铡美案》《火焰驹》《白蛇传》《周仁回府》《忠保国》《二进宫》《大报仇》《彩楼配》等就是此例。其中像兰州鼓子在表现英雄人物岳飞的《岳母刺字》中,唱词就显得情深意长,感情平实真切,十分感人。
《岳母刺字》选段(如图44):
图44 秦腔《岳母刺字》
[鼓子头(曲牌)]
金兵犯境,戎马不宁。
恨奸贼叛国,二帝遭擒。
岳鹏举仰面长叹恨无穷。
[打枣歌]
岳鹏举,发怨声。
救祖国,抗金兵。
我却闲暇无事情。
恨杜充,太无能。
我在此,有何用?
莫如返乡奉母亲。
[石榴花](www.daowen.com)
有岳母家住汤阴,大义凛凛。
教子有方,为国为民。
看今时广出奸佞,独揽朝政。
二帝受辱,金兵入境。
喜的是孩儿岳飞,
他能为国尽忠,
宗元帅帐下报效,
光复大宋锦绣城!
但愿得,兵进黄龙,奏凯回城;
也不枉,精忠报国,教子成名。
[诗篇]
岳母听言喜气生,
忙取羊毫在手中。
岳飞款衣忙跪定,
娘亲挥毫写分明。
写罢金簪拿在手,
鹏举背上刺字文。
岳飞负疼身微动,
岳母恐儿受刺疼。
一个是愿儿来尽忠,
一个是决心退金兵。
只见血墨齐流下,
又是黑来又是红。
刺罢岳飞忙站起,
问母亲何字刺儿身。
为叫儿牢记娘的话,
娘刺你“精忠报国”四字——报答君恩!
[垛子]
岳飞连说遵母命,
忙跨战马返营中。
杀的金兵心胆怕,
使敌人难渡黄河津。
岳母亲把儿教训,
到后来,威震朱仙,大败金兵![12]
再如苦水下二调演出的“三国戏”《祭灵》,系本戏《大报仇》又名《伐东吴》中的一折,主要表现蜀国先主刘备为其弟张飞、关羽报仇雪恨的急切心境,唱词粗俗、大胆,地方语言鲜明,充溢着浓烈的通俗性与乡土气(如图45)。
图45 秦腔《大报仇·祭灵》
如刘备(唱尖板):
我一见吴狗心烦恼,
阵阵恶火往上潮(兰州方言,恶心呕吐之意)。
孤家领兵把仇报,
胆大的吴狗你敢相交。
箭射马蹄算儿妙,
今犯王手岂肯饶。
喝令一声把头找,
抽儿的肌筋缠鞭梢。[13]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漫长的国家,在其缓慢的历史演进中,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逐渐衍化在乡约村规家法和民俗之中,覆盖到绝大多数地方的角角落落,也渗透进一代代平民百姓的血液中,形成了特定地域中人们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既有积极合理的成分,也有消极落后的因素。民间戏曲作为城乡民间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其创作者和广大观众都不可避免地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文化中封建思想消极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少观众自然也会出现由封建思想培育起来的许多传统的审美趣味。
兰州民间戏曲也常常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改编成戏曲,或移植加工适合本地剧种表演的传统戏和其他剧种的剧目,以便使这些剧目能较快、较容易地为当地观众所接受,为本土文化所认同。如兰州皮影中的《封神演义》剧目有《黄河阵》《群仙阵》《太湖城》等;《西游记》剧目有《火焰山》《无底洞》《高老庄》《闹天空》等等。移植秦腔的剧目有《火焰驹》《泗水关》《下陈州》等。
另外,兰州民间戏曲在表演中还善于充分运用地方风俗和语言习惯,以迎合当地观众的审美偏好,因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依附于地域文化的语言和表演模式,即从演员的动作、唱腔到念白,从道具的使用到舞台的布置等等,都形成了一种地方特色并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程式系统。例如青城西厢调中的戏曲舞蹈动作常常配以秧歌步,即“十字步”,动作轻盈活泼,节奏欢快富有情趣。这种动作在兰州眉户戏、榆中曲子戏中也常能见到。这一动作就来自当地春节民间社火中的“扭秧歌”。秧歌是一种集体性的民俗活动,有点像外国人丰收后举办的狂欢节。中国人为人处世讲究内敛和中庸,平日里很少放浪形骸、聚众闹笑,可是在逢年过节的社火秧歌队伍里却可以例外地恣意纵情。西北的秧歌一般在扭起来时越热闹越好,越俗越好。它扭起来讲究一个“浪”,这个“浪”正是民间审美中的一种独特的美学品格,“浪”也正是表现平民百姓这种“百日之劳”之后的“一日之乐”的欣喜与快慰。
兰州民间戏曲在唱词或韵白中也经常喜欢使用或穿插一些兰州地方的方言和俗语。如“攒劲”“干散”“亮豁”等土话;还有像“呔!你到爷跟前来!”“你们好好‘跌办’一下!”“你做得‘歹’得很呐!”“家把鼻子擤到了浪去啥!”“哪一个是饶爷的孙子啥!”等等一些俗语。实际上,在民间戏曲中使用的方言不只是在语音、语调上有着独特性,不同的方言土语所特有的语汇中的文化意涵和民间情趣,也正是民间戏曲所具有的“土”与“俗”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和乡音,体现着地方特色,记录着地方乡愁,它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地方群众的血脉纽带。在兰州民间戏曲中,使用方言和土话最多也最突出的是戏曲中的丑角。舞台上的丑角深爱观众喜爱,其扮相滑稽风趣,而滑稽本身也是一种美。在舞台上丑角是“貌丑人不丑,形丑心不丑”,备受观众欢迎。其原因一是丑角具有调节舞台气氛和场上节奏的特殊作用。丑角的念白和其他角色不同,一般演员多使用戏曲韵白,而丑角在当地演出时就常常使用当地方言和当地的俚言俗语。丑角的油腔浪语观众不仅不见怪,反而很喜欢,这也无疑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二是丑角在舞台表演中经常口无遮拦,可以直接表述民众特别是底层观众的心声。他可以信口开河,在唱念中夹杂当地的俗谚土话,在诙谐幽默中表达喜怒哀乐与是非褒贬,淋漓尽致地宣泄台下百姓的情感与好恶,乡土气息极为浓厚。他让人们在捧腹之余,倍感其粗鄙之中的睿智机巧与玩世不恭的讽世精神。丑角所表演的角色可以上至皇帝下到贫民,评说对象上至国家时政下至家庭琐事,肆无忌惮,无所不能,尽情发泄百姓积压心底的怨气与不平。兰州民间戏曲中的丑角完全没有正规舞台表演的规范要求,这种“土俗”的腔调与放浪不羁的表演却正是普通百姓所欢迎和乐见的。
旧时的兰州民间戏曲也常演一些“跳加官”“跳财神”“跳灵官”等节目,带有明显的媚俗色彩。有时还会演出一些格调低下的剧目来满足部分观众的口味。如一些小戏或折子戏的剧目就含有色情成分,被人们笑称为“骚戏”。这种戏虽然俗不可耐,却也会在民间乡里演出,受到一些观众的欢迎。某些偏好这种演出的观众说“不好不看,不贱不看,不酸不看”,“酸”即指“色情浪荡”。这种现象也反映了旧时民间戏曲的低俗审美情趣的陋习。
客观来看,民间戏曲中的“土”与“俗”产生于人民大众之中,是人们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为生存发展而奋斗的生活中所产生的种种情绪与愿望的刻意宣泄。自发于民间的“土俗”,由于没有负载那么多的社会功能,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它们比刻板、局促、平庸、苍白的“雅乐”来,则显得更加情感释放、活泼欢畅、直白质朴。当然这些民间戏曲也包含有精粗美恶之分,但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它们要远比那些宫廷雅乐似乎更加有血有肉、有灵有性,更加容易接受、令人动容。它们重真实、重机趣、重表演、重娱乐,只要舞台上锣鼓一响,四面八方的群众就会扶老携幼,着迷一般地纷至沓来。正是这种“土俗”的乡土情味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观众看起来倍感亲切、温暖、熟悉,故让人欲罢不能,难以割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