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的基础是民间音乐,这也是戏曲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戏曲是一种音乐化的戏剧,戏曲音乐尤其是声腔既是戏曲艺术重要的构成因素和表现手段,也是我们对戏曲剧种形态进行划分的重要依据。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各种艺术成分,如戏剧的结构、表演的层次、舞台的转换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戏曲音乐的支配和制约。
民间戏曲的音乐来源主要是民歌和民间说唱。实际上民间说唱的基础仍然是民歌。而民歌是戏曲音乐的源泉,戏曲音乐的曲调主要来自民歌。例如兰州的榆中曲子戏,最初来源于榆中地区流行的边弹边唱边说的榆中小曲、小调,如满天星、盘山调、采花调等。这些或婉转或粗犷的曲调与极具地方特色的发音、唱法即成为后来榆中曲子戏的基本音乐元素。当然这些民间音乐进入戏曲以后,都是按照戏剧性的要求被改造和发展了的音乐。有的在面貌上甚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例如其独特的调式、旋律,还有音乐语言的生动活泼性等特点都还被保持并发展着。例如青城曲子戏西厢调中所运用的曲调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地方民歌,因此,它的唱词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形式。在西厢调唱词中大量使用的衬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这些衬词基本属于感叹词、助词,如“眉儿浅描脸(哪哎)淡(哪)妆,香眼桃腮玉(呀哎)搓(啊)项”(《借厢》·[闪断桥])中的“哪”“哎”“啊”“呀”等字。这些衬字就是我们说话时的感叹、助词的发展,是口气语调中表现集中的地方(图38)。还有许多衬词,如哎嗨哟、咿儿哟、哪乎咿呀嗨等等,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在永登苦水曲子戏“下二调”中,“帮腔”伴唱中常用的“咿”“呀”“啊”等衬词也都属于此类情况。实际上,衬词与唱词不同,离开了具体的曲调,几乎没有太大意义。它正是民歌的一种表现表态,它只有和曲调结合才能充分表现它的意义。曲调中的衬词、衬腔、帮腔主要是由于情感展现、旋律咏唱的需要,它已成为曲调完整表现剧情与人物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38 榆中县青城西厢调曲子戏(www.daowen.com)
民歌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人们也总是通过当地语言质朴生动的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由此也就产生了民间戏曲的地域特性。所以,当人们听到某个民间戏曲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时,自然会想象到这个地区本乡本土风俗民情的景象,从中感受到浓郁而强烈的乡土气息,这正是民间戏曲独特地域风格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