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兰州鼓子戏:起源和发展

兰州鼓子戏:起源和发展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皋兰县群众演唱兰州鼓子兰州鼓子戏是形成较晚的兰州地方民间剧种,它的音乐及唱腔主要源于兰州鼓子。这即是兰州鼓子戏形成后的早期演出活动。1959年,兰州市戏校成立,开设了兰州鼓子戏班,招收数十名学员。1960年,鼓子戏班排演的兰州鼓子戏《三难新郎》参加了兰州市首届青年演员汇演大会,并荣获优秀演出奖。由于兰州鼓子戏形成较晚,且演出活动短暂,所以鼓子戏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鼓子戏音乐和表演体系。

兰州鼓子戏:起源和发展

兰州鼓子戏源于兰州鼓子。兰州鼓子也叫兰州鼓词或皋兰鼓子词,是由三弦扬琴二胡笛子等器乐伴奏演唱的一种兰州地方性曲种。与山东的聊城八角鼓、河南的大调曲子、四川的清音、北京的单弦等同属一类,属于曲联体的说唱形式。但兰州鼓子以唱为主,音乐清雅、闲逸,很有特色。据戏曲理论家王正强先生考证,兰州鼓子已有近150年的历史,是在清代道光咸丰时期由驻兰的旗人传入兰州的。由于其演唱过程中唱调以及字音四声与兰州话的四声逐渐融合,所以深受兰州人的喜爱。清同治、光绪时期,兰州鼓子的发展进入一个全盛阶段。“不仅金城茶馆酒肆演唱蔚然成风,附近农村也常作为婚、寿宴前的助兴之曲。尤其是非职业艺人的走乡串户,争相竞技,使它的流传范围扩大到兰州以外的附近县镇,加之各乡业余自乐班的纷纷兴起,鼓子唱家的大量涌现,使它竟成为名噪一时,男女皆习之,人人喜听之的俚巷之曲。”[5]

据《兰州市志·文化事业志》的介绍,兰州鼓子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其中有1人、2人、3人演唱之分;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有的段子光唱不说,有的段子又光说不唱,而有的段子则有唱有说、似唱似说。兰州鼓子一般采用自弹自唱形式,故而讲究说、噱、弹、唱,演出时要求演员的手势、面风等都要能给观众以美的感受。兰州鼓子曲调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厚。目前搜集的曲牌约有100多种。兰州鼓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八九十年代,不仅国内有关学者重视研究,而且还引起了许多外国学者的浓厚兴趣。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美籍华人赵如兰教授,专程来兰录制兰州鼓子。她回到美国后翻译成英文放映,影响极大,而且得到美国音乐家们的高度赞扬,视这门古老的艺术为“中国的瑰宝”。[6]2006年兰州鼓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图24)。

图24 皋兰县群众演唱兰州鼓子

兰州鼓子戏是形成较晚的兰州地方民间剧种,它的音乐及唱腔主要源于兰州鼓子。兰州鼓子早期所用的曲牌多是在北京八角鼓和陕西眉户的基础上繁衍而成的,但北京八角鼓和陕西眉户在融入兰州鼓子时,除原曲牌音乐受到兰州地区的方言字调的一定影响外,还受到兰州地区各种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不断渗透,故越来越远离原有格调,形成了独具兰州地方色彩的新的曲艺形式。清光绪年间,榆中刘德林老人同当地文人张润海等人,根据元曲西厢记》故事,曾创作了由兰州鼓子而改编的兰州鼓子戏,其中剧目有《游寺》《借厢》《传简》《越墙》《拷红》等。这些鼓子戏先后在榆中县青城、皋兰县水川一带演出,反响热烈。这即是兰州鼓子戏形成后的早期演出活动。1959年,兰州市戏校成立,开设了兰州鼓子戏班,招收数十名学员。学校聘请兰州鼓子艺人教授各种鼓子曲牌的演唱,并排演了《三难新郎》《镇台念书》《一文钱》《拷红》等兰州鼓子戏。1960年,鼓子戏班排演的兰州鼓子戏《三难新郎》参加了兰州市首届青年演员汇演大会,并荣获优秀演出奖。由于兰州鼓子戏形成较晚,且演出活动短暂,所以鼓子戏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成熟的鼓子戏音乐和表演体系。它的音乐和唱腔基本仍属于兰州鼓子的体式。(www.daowen.com)

兰州鼓子戏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它的曲牌和曲本之中。曲牌的来源及其组合方式,直接决定着这一地方曲种的产生和结构体制,而曲本的来源与词格,同样决定着这一曲种的形成和擅于表述的内容与体裁。兰州鼓子曲牌,按其组织程序与连接格式,分为鼓子和越调两大腔系,它们总共包括四十八个曲牌。故兰州鼓子戏属于曲牌联套体制。在曲牌的组合上按照鼓子和越调两个腔系严格归类。如果所连接的鼓子腔在曲牌远不能表达剧情时,则运用越调腔调的曲牌来加以补充。各个曲牌的连接并无严格限制,可根据剧情来自由选择。曲牌之间的变换,多需用专用过门来过渡引导。鼓子戏常用的曲牌有银纽系、叠断桥、坡儿下、石榴花、太平年、三朵花、悲调、茉莉花等。鼓子戏唱词句子格式种类较多,如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十字等均是不同唱句内的正格句式,但以五字、七字运用较多。在鼓子戏中分为文场、武场、唱腔三大部分。兰州鼓子戏是一个成型较晚的新型地方民间剧种,其唱腔基本归于鼓子的演唱方法。它的演唱发声与吐字,均依兰州方音为规范,唱词的平仄安排、词曲的结合关系,亦以兰州字调为依据。鼓子戏演唱又分柔口唱法和刚口唱法。柔口唱法多用于演唱才子佳人的戏剧内容。演唱要求吐字轻放轻收,运气徐出缓入,力求纤细柔和、委婉绚丽的风格。刚口唱法用以演唱英雄豪杰的人物最为适合。演唱要求声腔饱满,运气高抬猛压,吐字多用“喷口”,故能充分表现舞台人物的豪爽性格和情绪。在表演程式上与秦腔相同。鼓子戏文场的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中胡、三弦、月琴、扬琴、琵琶、竹笛唢呐等。武场乐器基本与秦腔相同,但鼓子戏唱腔中多用小锣伴奏。[7]

目前,兰州鼓子戏与兰州鼓子演唱主要流行于兰州市区与皋兰县、榆中县内。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鼓子协会有会员近百人,会员每周在茶园演唱4次,另外还常在庙会、节日庆典及区上组织的文艺活动中演唱(如图25)。2007年春节,该协会曾在小西湖公园市民迎春游园活动中进行了表演。有“鼓子之乡”美誉的榆中县范家营村是当地兰州鼓子演唱的中心,曾经一度满村皆闻“菊花开放,又到秋凉”“红娘下书走得忙……”的悠扬、婉转的鼓子唱腔,真可谓是“田间地头男女老幼都会唱,村巷土炕处处皆闻鼓子声”。2008年榆中县兰山兰州鼓子协会成立,参加会员六十余人,爱好群众三百余人。协会举办三天庆祝成立演唱活动,现场听者如织,如痴如醉。皋兰县的鼓子演唱广布于县内全境,尤以黑石镇、水阜镇、石洞镇、什川镇、忠和镇等地的乡村盛行。该县鼓子曲(剧)目繁多,曲牌较广。现流行于县内的主要曲(剧)目有《三顾茅庐》《武松杀嫂》《水淹金山寺》《空城计》《拷红》《全家福》《焦裕禄》等,曲牌有《古词》《太平年》《四条弦》《采花调》《鼓子头》《鼓子尾》等50多个。

图25 兰州民间社团表演兰州鼓子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