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战争是美国新殖民主义战胜和取代西班牙旧殖民主义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海战起决定作用的战争中,初步显示了美国新建海军的实力。同时,这场战争对美国对外政策和海军本身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未,西班牙由于政治腐败,长期内战和骚乱,一直处于危机之中。在国外,长期的殖民统治更引起强烈的不满。它的最大的、最后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在1895年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西班牙殖民帝国被马汉称之为“没有牙齿的老丑妇”,其最后的殖民地成了其他列强急欲抢夺的一份遗产。美国早已把古巴看成是“熟透了的”即将落在自己怀抱的“苹果”,从80年代末起便不断向古巴投资,仅在十年之后便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古巴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和国会立即给予极大关注,急欲寻找借口,挑起对西班牙的战争。很多美国人也同情古巴,怀有帮助古巴人民摆脱苦难,走向独立的感情。一些美国报刊则大肆渲染西班牙的暴行,不断煽起反西班牙的狂热。
1898年2月15日晚9时40分,被派去保护美国人生命财产的战列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神秘地爆炸。尽管附近船只急忙赶来相救,船上的347名官兵中,仍有260人丧生。“缅因号”的爆炸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政府认为这一爆炸来自外界破坏,是西班牙用炸弹炸的,一些报刊大做文章推波助澜,纽约《月报》悬赏五万美元,要求捉拿和审判罪犯。美国国会也喊出了:不要忘记“缅因号”事件,西班牙滚出去的口号。在一片反西班牙的声浪中,美国参众两院于4月19日通过了向西班牙宣战的决议,4月25日西班牙勉强对美国宣战。
美国海军力量比西班牙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在损失了“缅因号”之后,其海军仍拥有四艘1万~1.1万吨量的一级战列舰(战争期间增加到五舰),一艘6300吨的二级战列舰,两艘8200吨~9200吨的现代铁甲巡洋舰,11艘3000吨~7300吨量级的巡洋舰,六艘4000吨~6000吨的配备重武器的低舷铁甲舰,以及一大批配备轻武器的无铁甲的辅助巡逻艇、炮艇和鱼雷艇。西班牙的一艘9900吨的一级战列舰“佩莱约号”正在维修,没有参战,另一艘武器配佩很多,舰体装甲很少的9200吨的二级战列舰“卡洛斯V号”也没能参战。战斗力很强的新装甲巡洋舰“克里斯托贝尔·考伦号”还没有安装好,该舰是在没有主炮塔的情况下参战的。三艘比较现代化的7000吨的装甲巡洋舰上的5.5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机械装置出了毛病。正在西班牙船坞建造的几艘新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由于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不能迅速建成下水。保养很差的鱼雷艇队处于不同程度的损坏的状态。驻扎在古巴和菲律宾海域的是一些木帆船。美西两国海军的重要差别在于士气高低大不相同,美国海军自信而好战,西班牙海军官兵无一不感到前景黯淡。
“缅因号”爆炸后,西班牙一面在外交上作出努力和让步,试图平息美国人的愤怒,同时也为战争作准备。接到爆炸消息后,西班牙海军大臣便告诫当时指挥本土舰队的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准备摧毁基韦斯特的美国基地,然后封锁美国沿海,塞韦拉对此事极不乐观,甚至认为此项任命是极其荒谬的。因为他的作战力量只有四艘破烂不堪的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根本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同时,在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没有强大的军事基地,无论在古巴,还是波多黎各都不太可能得到有力的后勤支援。西班牙也没有海上盟国。西班牙内阁根据这些情况对军事目标作了修改,但坚持认为海军力量至少应保卫住波多黎各。1898年4月8日,踌躇满志的塞韦拉率领舰队从加的斯启航前往佛得角,在那里等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宣战后,4月29日塞韦拉的舰队驶离佛得角,前去保卫波多黎各。这时,塞韦拉在选择航线、港口和决定在什么情况下开战或回避等重大问题上拥有最大的自由。
美国最初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古巴会成为第一个攻击目标,其次是波多黎各,所以关键是控制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为了进一步增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实力,刚刚在濒临太平洋西海岸装配完毕的“俄勒冈号”奉命东调。“俄勒冈号”在一艘炮艇护送下,从皮吉特海峡出发,绕过合恩角,以平均12节的速度,用了66天的时间,航程13000多海里,到达濒临大西洋的基韦斯特,完成了一次出色的远航。“俄勒冈号”的到达使美国大西洋分舰队的力量增加到了五艘战列舰;即:“依阿华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得克萨斯号”和“俄勒冈号”。该分舰队还有两艘铁甲巡洋舰“纽约号”、“布鲁克林号”和其他一些小型舰只。
由于对自西班牙出发的塞韦拉舰队的行踪不明,也不知其实力如何,这支西班牙舰队便成了美国心腹之患。报纸上不时发表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说什么西班牙巨舰已经到达波士顿和纽约附近海面,闹得东海岸人心惶惶,纷纷要求海军给予保护。海军部原想集中兵力于基韦斯特,但迫于公众压力,不得不采取折中方案,把舰队分成三路:第一路,也就是大部分舰只,驻扎在基韦斯特,用来对付西班牙向占巴和波多黎各方面的挑衅行动,山海军少将威廉·T·桑普森指挥;第二路由快速舰组成,名为“飞行中队”,以汉普顿锚地为驻泊点,作为一个海上活动堡垒,守卫大西洋沿岸,由海军准将温菲尔德·斯科特·施莱率领;第三路由巡洋舰“旧金山号”和四艘武装商船组成北方巡逻分舰队,巡弋于特拉华角以北的海岸线,主要是起安抚人心的作用。
美国海军一开始便集中于大西洋,在太平洋仅保留了一支由轻型巡洋舰组成的亚洲分舰队。但战斗却首先在太平洋上打响了,爆发了马尼拉之战。
战争爆发时,几乎没有人要求分兵把守太平洋沿岸和保卫海防,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在太平洋上还拥有实力,还占有菲律宾。但当时的海军部次长西奥多·罗斯福却并不想把战争局限于加勒比海范围之内。西奥多·罗斯福是个生气勃勃、扩张欲极强的人,他早就认为同西班牙的战争不可避免。战争爆发一年前,在他接受海军部次长的任命时就开始为这场战争作了种种准备。他是马汉学说的坚决支持者和生动的体现者,坚信一支强大的海军对国家前途至关重要。他所写的《1812年的海战》与马汉的著作享有同样的盛样。战争刚一爆发,西奥多·罗斯福就决定美国不仅要在大西洋打一场战争,占领古巴,而且要在太平洋上打一场战争,坚持亚洲分舰队必须立即进入菲律宾海域击毁以菲律宾为基地的西班牙舰队并占领该地。马汉同样主张在太平洋上进行扩张,一直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夏威夷。
西奥多·罗斯福为了能在太平洋上迅速行动,选中了乔治·杜威准将,任命他为美国亚洲分舰队的总司令。杜威早在美国内战期间即参加过多次战斗,颇有名气,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具有分析洞察能力。杜威在离开华盛顿之前,对战争做了充分准备,搜集阅读了所能找到有关菲律宾的材料,研究了菲律宾水域的海图。1897年12月初,杜威动身去日本,一个月后在长崎登上旗舰“奥林匹亚号”,正式接过亚洲分舰队的指挥权,不久驶往香港。
1898年2月25日,因参加“缅因号”事件一系列紧急会议而疲劳不堪的海军部长,这一天正在家休息,罗斯福乘机给在香港的杜威发出电报,电文大意是:备足燃料,一旦向西班牙宣战,你负责防止西班牙舰队离开亚洲海岸,然后在菲律宾群岛发起进攻。
杜威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各舰进入战备状态。煤仓备足燃料,并为舰队购买了一艘运煤船和一艘补给船,重新补充弹药,对机械进行大修,船体水下部分清除干净,将白色船舷改涂成灰色。杜威亲自检查一切细节,要求舰艇人员每天进行操练,所有机器保持良好运转状态,以便一旦接到命令,便可立即投入战斗。同时,杜威还想出了各种办法搜集西班牙舰队和菲律宾岛上的设防情况,采取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措施。
1898年4月25日,杜威接到海军部电报命令:“美西已经开战,速往菲律宾开始行动,尽力俘获或摧毁西班牙舰队。”4月27日,杜威率领舰队离开香港,奔向600海里之外的马尼拉。在航行中杜威命令各舰继续进行演习,加强各种防火措施。美国分舰队有四艘巡洋舰:旗舰“奥林匹亚号”(5870吨),“巴尔的摩”,“波士顿号”和“罗利号”,两艘炮艇“康科德号”和“海燕号”,还有一艘缉私艇“麦卡洛克号”。其总吨位为20000吨,总共有33门六英寸大炮,一次齐射可打出3700磅炮弹。
西班牙在马尼拉的舰队由唐·帕特里西奥·蒙托霍少将率领,舰队中仅有一艘现代化的军舰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排水量3500吨,但舰体漏水,无法远航。另一艘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3300吨,是一艘老式木船,且动力不足。还有五艘500至1000吨的炮艇,装配都非常低劣。舰队全部火力,一次齐射为1273磅,其中只有占总数1/3的六英寸的火炮可与美国舰队的火炮相匹敌。蒙托霍估计很难在机动作战中战胜美国舰队,便决定在锚地进行抗击,把自己的军舰当成要塞舰队支援岸基炮兵打击美国舰队。
4月30日下午,杜威对苏比克湾进行侦察,在那里未发现西班牙舰队,然后驶向通往三面被陆地包围的马尼拉湾的航道。当时杜威估计不太可能在深水航道上准确布置水雷,决定利用夜幕作为掩护驶入港湾。1898年5月1日,星期天,午夜刚过,在旗舰“奥林匹亚号”引导下,美国舰队偷偷驶进了直通马尼拉湾的水道。两岸岛屿上都有防御工事,当半数舰只通过岸炮阵地时,被守军发现,几门岸炮开了火,但很快被美舰队炮火压制下去。黎明时分,美国舰队无一损伤地逼近马尼拉,开始搜索西班牙舰队。约在凌晨五时,杜威发现西班牙舰队停泊在距马尼拉十海里的甲米地海面。
这时气候温和,晨雾朦胧,海面如镜,西班牙各舰只自东而西排列。西班牙舰队和陆上守军在远距离就向迎面驶来的美国舰队开炮,但并无威胁。因为没有弹药补给地,美舰为了节省弹药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才射击,5时41分旗舰“奥林匹亚号”的八英寸大炮打出了第一发炮弹。霎时,各舰火炮齐鸣,美舰打击的主要目标是西班牙的旗舰“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和巡洋舰“卡斯蒂利亚号”。杜威命令各舰鱼贯而行,往返依次使用两舷火力,打过几次航次之后,距离越来越近,直到2000码的距离。好几艘西班牙军舰,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号”,曾几次企图冲击美舰,但均遭重创,不是被击沉便是被打退。7时30分时,杜威因接到弹药短缺的误报,决定暂时撤离。11时,杜威命令重新开火,一小时后西班牙的舰队全军覆灭。
西班牙舰队的“雷娜·克里斯蒂娜号”、“卡斯蒂利亚号”沉没,其他舰艇均已报废。战斗中西班牙人共伤亡381人,杜威舰队只有七人受伤。西班牙舰队的吨位、装甲、火力明显低于美国人,而且射击技术也远不如美国。美舰开炮至少命中了170发,西班牙仅命中了15发。美国人的胜利,不仅因为实力上占优势,也是因为准备充分,所以杜威曾说:“马尼拉战役是在香港打赢的。”
杜威消灭了西班牙海上力量之后,便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一方面等待陆军部队的到来,一方面防止其他列强染指菲律宾。美国陆军尚未到来之际,一支由五艘军舰组成的德国舰队来到马尼拉海湾地区,并在此不断进行示威性演习。德、美舰队关系十分紧张。美国舰队后来得到英国、日本舰队的支持,德国舰队暂时退出这一区域。一年以后,德国向极度衰弱的西班牙买下了加罗林、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帕芳等群岛。德、美之间的这一次冲突进一步激化了美国人的反德情绪。
美国派出11000名陆军部队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启程,1898年8月13日到达马尼拉。美国陆海军一起很快攻占了马尼拉。(www.daowen.com)
加勒比海地区的战争比菲律宾地区的战事复杂一些,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6月1日之前,塞韦拉率领的西班牙舰队几次躲过美国舰队的追击堵截,安全抵达圣地亚哥;6月1日之后,美国舰队封锁圣地亚哥并最后消灭西班牙舰队。
1898年4月29日,塞韦拉离开大西洋的佛得群岛后,并没有像美国人估计的那样驶向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而是有意避开了圣胡安,驶往法国人占据的马提尼克岛,其下一步没有去美国人意料中的哈瓦那或西恩富戈斯港,而是经荷兰占领的库拉索岛加煤,然后于5月16日径直驶向远在古巴东南方向的圣地亚哥港。5月19日,西班牙舰队通过狭窄航道安全进入圣地亚哥。
最初,桑普森主张对哈瓦那实行两栖进攻,希望通过占领古巴首都和军事要地来尽快结束战争。这一建议没有得到海军部的批准。当桑普森得到塞韦拉出航的消息后,马上做出到波多黎各圣胡安出击迎敌的计划,他断定西班牙舰队会在那儿。5月3日,桑普森率领战列舰“衣阿华号”和“印第安纳号”、装甲巡洋舰“纽约号”、两艘浅水重炮艇和1艘布雷艇驶往波多黎各。由于浅水重炮的拖累,整个舰队航速减低,直到5月12日才到达圣胡安,但他在这里并没有找到塞韦拉。
这时,美国舰队正在化整为零。施莱正在诺福克的汉普顿锚地,桑普森在圣胡安,几艘舰艇在基韦斯特,“俄勒冈号”刚刚接到命令正从太平洋驶来。这种情况受到了当时正在海军军事(战争)委员会任职的马汉的批评指责。马汉认为在没有确定塞韦拉的位置之前,古巴应是这次海战的战略中心,轻易放弃对古巴的封锁,是一种没有把握的古怪行动。
桑普森对圣胡安炮击了一个小时,一无所获,在这航途中收到了塞韦拉已到达加勒比海的消息,便想出各种办法提高整个舰队航速,驶向基韦斯特。5月18日,桑普森到达目的地,同一天施莱的“飞行中队”也奉命从汉普顿锚地到达基韦斯特。桑普森加强了对哈瓦那的警戒和封锁,同时把“衣阿华号”拨给“飞行中队”,让施莱驶向古巴南海岸,封锁与哈瓦那有铁路联系的西恩富戈斯。其次,19日上午西班牙舰队已抵达圣地亚哥。
施莱的“飞行中队”,由于缺少燃煤,5月22日未到西恩富戈斯海面。桑普森根据各种迹象认为塞韦拉在其他地方,便派通信快艇告诉施莱:“西班牙人可能在圣地亚哥……如果你对他们不在西恩富戈斯感到高兴,那就火速向圣地亚哥进发……如果敌人在那儿,就把它封锁在港口内。”施莱确定了塞韦拉不在西恩富戈斯之后,驶向圣地亚哥,于5月26日到达距圣地亚哥还有20海里的海面,但他仍未发现塞韦拉。这时施莱开始担心燃煤不足,准备转回基韦斯特去加煤。施莱的舰队正要离开,5月27日接到海军部命令:海军部得到的情报表明,西班牙舰队仍在圣地亚哥。海军部命令他证实这个判断,如果敌人确在此处,不采取断然行动不许离开。施莱拒绝执行海军部命令,坚持要回基韦斯特加煤。第二天海面恢复平静,运煤船可在海上加煤了,施莱才又决定返回圣地亚哥,5月28日上午在港外锚泊。第二天清晨施莱清楚地看到了入口处的一艘西班牙军舰。6月1日桑普森也到达了圣地亚哥外海,接过了总指挥权。至此,双方海军集结一地,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塞韦拉躲进圣地亚哥之后,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进一步的命令,同时他的舰队也没有多大战斗力,他和他的舰长们认为最佳方案是待在圣地亚哥,援助陆军保卫海港和城市。5月25日,西班牙舰队曾决定出击圣胡安港口,但就在这一天他们发现了在圣地亚哥港口外有三艘美国侦察巡逻舰(三艘客轮改装的装甲侦察舰),误认为已被封锁,便放弃了这一突袭计划。到5月28日,西班牙舰队已无任何选择余地,施莱已封锁了港口。
所有美国军舰都进入了封锁位置,在圣地亚哥湾外六海里处排成半圆形,把住了出口。参加封锁的是五艘战列舰,两艘装甲巡洋舰,其他一些小型船只在海岸近处游弋。夜晚,军舰稍稍收缩靠拢,一艘军舰驶近海岸,用探照灯搜索湾口。为了占领一个前进基地,以便为参加封锁的军舰加煤,补充给养和维修,桑普森派出大约650名海军陆战队于6月10日到湾口以东40海里处登陆,占领了关塔那摩,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稳住了阵地。这是美军在古巴陆上的第一次战斗。桑普森为了防备西班牙人逃跑,曾采用堵塞海湾航道的办法。他选出七名水手驾驶一条运煤船准备在航道最窄处引爆下沉。但这条运煤船被西班牙海岸炮兵发现并打坏了船舵,这条船漂过了最窄处才沉没,没有起到作用。
堵塞航道的尝试失败之后,桑普森要求陆军给予支援,使他能派出小艇排除航道水雷。急于参战和抢得荣誉的陆军很快集结了16000名士兵,由陆军少将威廉·R·沙夫特率领。陆军部给了沙夫特以相当大的行动自主权。但从一开始陆海军之间便存在分歧,行动不能协调。海军部和马汉主张,陆军应首先占领高地并构筑工事,然后海军清除水雷,进入港内。而陆军部的意见是,海军应该冲过布雷区,同时炮击圣地亚哥城。
6月14日,美国陆军从坦帕登船启程,16000名官兵装满了32条运输船,由海军护航,6月20日-22日在圣地亚哥以东18海里处登陆。6月20日,桑普森和沙夫特首次会晤。会晤后双方都很满意,但又都发生了误会,都把自己当成了主攻力量,把对方当成了辅助的、佯动力量。7月1日沙夫特下令向圣地亚哥的门户进攻,在激烈战斗中,美军伤亡1000~1500人,许多人还患了热病。63岁的沙夫特也因发烧走不出帐篷,惊慌中他向桑普森发出急信:“昨天进行了一场恶战,伤亡惨重……我迫切要求你立即采取行动,向海湾发起强攻,以减少我们的损失。”这使桑普森深感惊讶,本来陆军作为佯攻力量支援海军,现在反而要海军去营救陆军了。7月3日,桑普森乘旗舰“纽约号”沿海岸东驶与沙夫特面谈,共同协商对策,并把指挥权交给了施莱。这一天战列舰“马萨诸塞号”也正在关塔那摩补给燃料。
但就在7月3日这一天,西班牙舰队突围。哈瓦那当局认为,圣地亚哥终将失守,应向西恩富戈斯或哈瓦那转移。至于何时突围,一些人认为以黑夜为好。但塞韦拉认为航道狭窄,加上有一条沉船,美国舰上使人眼花缭乱的探照灯,夜间突击反而不利,因而选在白天进行。尽管决心已下,但塞韦拉和他的舰长们对突围并不抱有多大希望,因为西班牙舰队处于明显的劣势。美国方面,即使除去“纽约号”和“马萨诸塞号”,各舰总共还有60余门六英寸的大炮,一次齐射可发射18847磅炮弹,西班牙方面只有16门大口径火炮,一次齐射总量仅6014磅。西班牙舰队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弱点:长期失修,船底长满了贝类,影响航速,一部分火炮故障很多,大部分弹药已经变质。
7月3日上午9时35分,西班牙旗舰“玛丽亚·特雷莎号”为先导,后面跟着巡洋舰“比斯卡亚号”、“克里斯托瓦尔·科隆号”、“奥肯多号”和两艘驱逐舰,吹着号角,飘扬战旗,鱼贯驶出港外,冲向美舰。排成阵列的美舰立即收拢,一拥而上。“得克萨斯号”、“布鲁克林号”、“衣阿华号”笔直朝敌舰冲去,根本没考虑战术,只是简单的攻击,接着发生一场混战。“特雷莎号”向施莱的旗舰“布鲁克林号”冲来,双方几乎迎头相撞。“布鲁克林号”立即向左舷转向,但几乎撞上“得克萨斯号”的舰首。“得克萨斯”被迫全速倒车。“布鲁克林号”也暂时撤出战斗,差不多转了一圈之后才重新参战。在混战中,西班牙军舰拼命沿着海岸向西逃帘,美舰在后面全速追击。在美舰密集炮火轰击下,“特雷莎号”大约中了30发炮弹,蒸气管道断裂,木制甲板起火,被迫向岸边驶去,在离港口以西六海里处抢滩。“奥肯多号”,“比斯卡亚号”随后起火抢滩。塞韦拉舰队中航速最高的巡洋舰“科隆号”驶出了美舰炮火射程,急速逃跑,经过55海里逃窜后被美舰“布鲁克林号”和“俄勒冈号”赶上,受轻伤后降旗投降。最后出港的两艘西班牙驱逐舰一艘被炸毁,一艘被打沉。
原来,桑普森乘旗舰向东驶去,闻讯后立即转向,全速西驶,但赶到战斗现场时,战斗已经结束。桑普森赶来时,施莱向他发出信号:“我们已获大胜,详细战况以后通讯联系。”作为施莱上级的桑普森怒气冲冲地答复说:“报告你的伤亡人数。”这是两个人的首次公开冲突,后来二人为争夺战功和荣誉发生了激烈争吵。
这次战斗前后总共用了三个多小时,美军以绝对优势歼灭了西班牙舰队。西班牙2200官兵中,约160人死亡,740人受伤,其余1300人全部被俘,包括塞韦拉本人。美国方面仅一人死亡,一人负伤,无一战舰受重创。美国海军这次胜利如此来得轻而易举,以致后来马汉评论说:“但愿美国今后再也不会同像西班牙海军这样的弱者交战。”但这样的战斗仍暴露出美国海军的许多弱点:如射击技术低劣(在追击中共发射8000发炮弹,仅命中120发,命中率不足2%,海陆军之间不能协调一致。
圣地亚哥之战后,美西战争已接近尾声。在海军炮火支援下,美国陆军开始围攻圣地亚哥,7月14日西班牙两万余守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宣布投降。加勒比海已牢牢控制在美国海军之手,美国派往波多黎各的远征军很快肃清了该岛。七月底美国海军计划对西班牙本土进行一次攻击,西班牙很快提出和平请求,8月12日双方宣布结束战争状态。1898年12月10日,美西双方在巴黎签署最后条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放弃对古巴的一切要求,后来古巴实际上变成完全由美国控制,西班牙还把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割让给美国。作为补偿,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
美西战争标志一个旧的殖民帝国的没落和最后瓦解。昔日庞大的西班牙在战争中失去了它在加勒比和太平洋上的主要殖民地,仅在战争结束后第二年又以廉价拍卖了它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大大小小近千个岛屿。难怪塞韦拉的旗舰长V·M·康克斯在冲出圣地亚哥港外时曾说:“我们的号角是夺取格拉纳达过程中的号角声的最后回音,这是四个世纪的历史终结。”
与此同时,美国新的殖民体系开始代替旧的西班牙殖民体系,新兴的美国帝国主义诞生了。美国不仅已把自己势力扩张到加勒比海地区,还扩张到了太平洋。在太平洋上它夺得菲律宾、关岛,在美西战后不久很快正式占领了夏威夷、萨摩亚和威克岛。打败西班牙舰队标志着美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强国。美西战争进一步推动了美国的侵略扩张,并使刚出现的“大海军”思潮开始升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