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爆发了堪称世界规模的七年战争,英法之间展开了全面的大规模的海上争夺。
七年战争可算是第一次世界性战争,法国大革命前最大的一次全欧性冲突。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不仅在欧洲大陆、地中海和大西洋,而且在美洲、印度、非洲、西印度群岛,以及菲律宾都发生了陆上和海上的军事冲突。
战争以普鲁士1756年8月进犯萨克森为开端。战争开始后立即分为两大战争集团:一方是以英国、普鲁士为首的汉诺威、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他一些德意志诸侯国组成英普同盟;另一方则是以法奥为首的由瑞典、萨克森和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法、奥、俄同盟,1762年1月西班牙也站在法国一方参战。
七年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争夺整个德意志范围的领导权问题,更广泛、更深刻的原因是英法之间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斗争。
18世纪中英法总的形势是:法国据有加拿大及路易斯安娜,即从大西洋岸边的新斯科舍半岛,经圣劳伦斯河、五大湖,然后下密西西比河,直抵墨西哥湾,形成一个半月形,英国所据有的北美狭长地带,正好处在法国半月形的内侧。法国不仅要把英国限制在阿巴拉契山脉以东,而且要把它赶下大西洋,独霸北美。英国则竭力向加拿大及阿巴拉契山脉以西扩张,排挤法国,由自己独霸北美。七年战争在欧洲大陆和广大海洋上进行。欧洲大陆,普鲁士在英国补助金的支持下对付法国、奥地利,以及后来的俄国,英国则集中力最于海上,主要是打击和削弱法国的海上力量和占领它的殖民地。
战争开始时,英国海军即占有明显优势:1756年英国有130艘战列舰、60艘快速帆船,法国只有73艘战列舰,且装备和大炮不足,只有30艘快速帆船。
七年战争中英法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三个地区:地中海及欧洲沿海、印度和北美。
在地中海和欧洲沿海主要发生了三场海战:即梅诺卡岛之战、拉各什湾(圣玛丽亚角)之战和基伯龙湾之战。
梅诺卡岛之战(1756年5月20日)。1756年4月,法国派出150艘运输船只运送1.5万名士兵开始围攻地中海上的英军海军基地梅诺卡岛的马翁军港。由于众寡悬殊,法国很快攻下马翁港的圣菲利浦要塞。法国负责这次海上掩护行动的是法国海军上将德·拉·加尔森尼尔指挥的一支12艘战列舰组成的分舰队。由于情报混乱,英国很晚才派出海军上将约翰·宾率领13艘战舰去地中海,他所领受的任务是解除梅诺卡岛之围。
5月19日,宾的舰只接近梅诺卡岛。20日晨,当晨雾消散时,法国舰队在东南方12海里出现。约翰·宾发出信号要舰队组成战斗队形,改变航向朝东南方向的敌人驶去。天刚过午,两支舰队并肩在各自的航线上以平行的纵队行进,法舰在左,英舰在右。约翰·宾亲自指挥七艘战舰,由坦普尔‘韦斯特少将指挥六舰战舰担任后卫。按《永久战斗条令》的正规战法,约翰·宾应升起旗帜与敌舰进行捉对厮杀。但这样做的缺陷是他的每艘舰几乎是头朝前接近敌舰,这样就可能首先遭到敌军纵射。约翰·宾计划对战术进行革新,打算保持航向直至他的前卫舰只越过敌后卫舰,然后转向,在适当角度发起攻击。但加里森尼尔也如法炮制。约翰·宾再次发出信号重新组织队形时,其带头舰却没能做到这一点,而是一直保持和敌舰平行的航向。坦普尔·韦斯特的整个分舰队紧随其后。这样约翰·宾的革新战术的意图便没能实现,于是他又发出一个明确的总攻信号。
但是,当韦斯特的六艘军舰头朝前地转向法国前卫舰时,却遭到了三次纵射,双方在近距离内进行了猛烈炮战,战斗中韦斯特的所有军舰都受到重创。现在处在后卫的约翰·宾因距离太远无法参战,整整半小时后才开始远距离射击,但这时其前卫部分已遭沉重打击。而且前卫分队的殿后舰的前桅被炸断,失控地横在约翰·宾的队列之前,使其无法前进,乱成一团。
约翰·宾既受到正规战法的约束,又受到托马斯·马修斯案件的影响,没有果敢地参加混战去援助受到严重攻击的前卫分队。但这时英舰队的大势已去,韦斯特的舰只的桅具和索具已受到严重破坏。法国人已取得重大胜利,加里森尼尔保持他舰队的良好队形和完好的船体,减速驶向下风处,他已完成重创英舰队和掩护法国滩头阵地进攻的任务。
约翰·宾同样也没有下令“全面追击”,因为《战斗条令》规定只有面对明显的弱敌或当对方“主力丧失战斗力或溃不成军时”才能发起这样的追击。但现在的法国舰队绝不是这种状况。约翰·宾已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征求了舰上的高级海陆军军官意见之后,决定把舰队转移到直布罗陀。一个月之后,梅诺卡岛全部为法国占领,梅诺卡岛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为法国人所控制。
梅诺卡岛的丢失,约翰·宾的失利,引起英国公众的强烈不满。英国政府把约翰·宾当成了替罪羊,决定将其送上军事法庭。法庭最后给他的罪名是未能“竭尽全力”去击败敌军或者消灭法国舰队,或者解除梅诺卡岛之围。随后,约翰·宾被枪决了。
托马斯·马修斯的被革职,约翰·宾的被处决,都要求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刻板的《永久作战条令》。
拉古什湾海战(1759年8月18日—19日)却是另外一种结果。为了实现入侵英国的计划,法国海军将领萨布兰 柯鲁奉命将他指挥的土伦舰队并入法国的布勒斯特舰队。柯鲁冒险地率领他的12艘战舰驶向大西洋,借助夜幕安全地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但很快被英舰发现,爱德华·博斯科恩将军指挥的一支15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迅速尾随上来。博斯科恩发出信号命令全面追击。五艘法舰趁黑夜逃到了加的斯。随之发生了一场残酷的舰对舰的战斗。法舰“森托雷号”在其沉没之前曾长时间阻击英国舰队。英国人最终仍压服了法国舰队,把大部分法舰赶进了葡萄牙的拉古什湾。管葡萄牙是中立国家,英国的博斯科恩第二天还是向海湾里的法舰发起攻击。在这里,萨布兰·柯鲁故意让他的船舰搁浅。在追击中博斯科恩俘获了一艘法舰,在海湾里他又缴获了两艘并焚毁了另外两艘搁浅的法舰。
拉古什一战,法国的土伦舰队没有一艘军舰到达布勒斯特,土伦舰队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在随后的基伯龙湾战斗(1759年11月20日)中,英国舰队再一次取得重大胜利。
法国布勒斯特舰队司令哈伯特·孔特·德孔弗朗奉命率领20艘战列舰和二艘快速帆船出港,去支援在苏格兰的一次拟议中的入侵登陆行动。德孔弗朗从布勒斯特出港后选定航向直插卢瓦尔河口。英国爱德华·霍克爵士奉命率领27艘战列舰进行截击。霍克迅速行动,在基伯龙湾赶上了法国分舰队,并下令全面追击。11月20日下午二时,正当法国的先导舰进入这个港湾时,英国的先头部队赶上了它们,并展开了战斗。
下午三时许,在激烈的战斗中,法国后卫部队被打败,一艘被俘,一艘翻沉,一艘遭严重损失而降下旗帜,第四艘“特斯号”在与英舰“贝尔托号”作战中被击沉;舰上700多人几乎无一幸存。英国也有两艘舰艇由于搁浅而损坏。当夜幕降临时,英国战舰下锚停泊,暂停追捕。夜间有八艘法国舰丢弃了大炮,减轻重量,越过沙洲,逃进浅水的维莱纳河,但在那里战舰的龙骨都撞碎了。另外八艘法舰在夜色掩护下逃走,但其中一艘受重伤,不久沉没。德孔弗朗为避免被英军俘获,将旗舰“皇家索莱尔号”撞在礁石上,放火将战舰烧毁。只有其中的六艘逃回罗什福尔。
基伯龙湾海战的胜利是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海上胜利。
1761年6月8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基伯龙湾外面的贝尔岛,一直占领到战争结束。
拉古什和基伯龙湾的胜利是英国海军全面追击战术的胜利,也是灵活应用《战斗条令》的结果,实质上也是在开始修订《战斗条令》。更重要的是,这两场战斗之后,法国的舰队已大大丧失战斗力。从此之后,英国海军一面紧紧地封锁法国海岸,使法国断绝与其殖民地的往来,另一方面则把更多的力量用于印度和北美战场。
1759年英国派出三支军队远征加拿大。一支从纽约出发,经由哈德逊河、乔治湖和尚普兰湖向北推进,最后沿黎塞留河向北,直攻蒙特利尔。一支向西横扫,沿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兜抄,攻占尼亚加拉要塞。第三支则是主力部队,沿圣劳伦斯河而上,攻占法军军事指挥中心所在地魁北克市。(www.daowen.com)
英军这支主力部队由海陆两支大军组成。陆军主要是由苏格兰高地人组成的9200人的英国正规军,由詹姆士·沃尔夫少将指挥。海军则包括29艘战列舰,13艘护卫舰,119艘运输船只和辅助船只,共有三万名水手和登陆兵,这是一支“北美所见到过的最好的舰队”。由海军上将查尔斯·桑德斯指挥。
魁北克市距海约400英里,在那里圣劳伦斯河开始变宽,形成一个波涛汹涌的入海口。这个城被公认是不易攻克的,因为它恰好位于岩石上,夹在圣劳伦斯河和圣夏尔河之间,其西面有悬崖状海岸拱卫,上城的石质结构工事据信是坚不可摧的。其守军共有五个营的正规军和一些民兵、印第安人,人数在1万~1.4万之间,约有火炮300门。法军负责守卫魁北克的是有能力和富于经验的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将军。
1759年4月底,英国的舰队进入了哈里法克斯,5月17日到达路易斯堡,在这里沃尔夫和桑德斯决定了他们的最初进攻计划,决定在魁北克以北几处登陆,然后从那里越过圣夏尔河,绕到魁北克的后方。6月4日,英国舰队分为三个支队——红、白、蓝支队扬帆启程,于6月9日进入圣劳伦斯湾。这是一个大胆冒险的行动,因为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船队进入圣劳伦斯湾,而且还有大雾。桑德斯在俘获的法国、加拿大领航员的帮助下,在险恶的水道上溯流而上,最终安然地停泊在魁北克守军的炮火射程之外。沃尔夫的部队在舰队配合下,在几处不设防或防守薄弱的据点登陆,控制了几个制高点。从七月开始,英法双方开始了三个月之久的拉锯战。在此期间,英军虽付出较大伤亡,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对法军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一是英军连续炮击魁北克城,其下城完全被毁,教堂也已化为灰烬,使城内发生饥饿和恐惧现象。当其被攻陷时,那里仅存有两天的补给品了。另外,这时另一支英军已逼近蒙特利尔,作为法军在加拿大的总司令德蒙卡尔姆不得不把他的一位最优秀的将军派往蒙特利尔。
几次进攻失败之后,沃尔夫终于在八月底定下他的最后进攻方案,大体是:以佯动方式麻痹敌人,在艰险地方强行登陆,最后迫使法军在魁北克以南的亚伯拉罕平原进行决战(他自信他的部队优于法军)。
从9月7日起,1500英军分乘军舰和30艘平底船开始在魁北克以南一带上下移动,并向法军营地开火,迫使法军在岸上也左右跑动,搞得疲惫不堪。同时,桑德斯海军上将指挥舰队向魁北克以北一带也发动佯攻,也迫使这里的法军在岸上随之而动。最后,沃尔夫选定弗伦湾(现已改名为沃尔夫湾)作为强行登陆地点。
自英军发动佯攻以来,德蒙卡尔姆在魁北克四面有围墙的城里只留下较弱的防卫力量,把他的主力部署在从圣夏尔河到蒙莫朗西河一线的工事中,并用凿沉的旧船封锁了圣夏尔河口。以路易斯·托尼·布干维尔将军为首的警戒部队和一支机动部队守卫魁北克以南一线,并提醒布干维尔要与沃尔夫的舰船作平行运动。他又选定了一个军官费果尔负责弗伦湾的防务。但费果尔认定英军不会在此登陆,直到英军上岸的那个晚上他还在帐幕安然大睡。
桑德斯发起了大规模的佯攻,他把军舰一字排开,并向德蒙卡尔姆所在的博波尔开炮射击。大张旗鼓地用小艇装载着海军陆战队员和水手,似乎新的登陆行动已迫在眉睫。德蒙卡尔姆立即集中主力部队去对付桑德斯。与此同时,一支护卫艇和炮艇也在魁北克以南一线游动,这里的布干维尔也只得与这个故意暴露的目标同时作平行运动。
13日拂晓前,英国舰艇已把步行的法国部队搞得疲劳不堪,抛到了后面。在预先选定的平底船上的24名英国精兵用假装法国船只的办法骗过了法国哨兵,几分钟之后,他们绕过了弗伦湾以西的地角到达了选定的登陆地点。沃尔夫第一个跳上了滩头。24名精兵上岸之后遇到了高不可攀的岩壁,但终于爬上了顶端。沃尔夫随即命令其他人员登陆,并把两门炮拖上了山坡,攻占了敌人一座炮台,到天色大亮时英军已有1200名登陆上岸,奇袭完全成功。而德蒙卡尔姆此时仍还在博波尔,因为桑德斯的佯攻完全把他吸引在那里,直到上午六七点钟时,他才知道敌人已经登陆。
现在摆在德蒙卡尔姆将军面前的形势,只有立即会战,因为魁北克现在只有两天的补给了,越推迟战斗越对敌人有利。但在这紧急关头,法国加拿大总督法德鲁尔和魁北克的城防司令却没有和这位法军总司令相配合,拒绝派出更多的援军去进行决定性会战。而平时沉稳而有出色判断力的德蒙卡尔姆这时又显得失去了耐心,没有等待布干维尔部队从英军后方发起进攻便开始了会战。
决定加拿大命运的亚伯拉罕平原会战于1759年9月13日上午十时开始。德蒙卡尔姆这时所能集中起来的总兵力不足4000人(包括正规军、民兵和印第安士兵),英军全部兵力约4800余人。英军不仅在数量上略占优势,更重要的是素质上明显高于法军,英军平时训练严格,纪律严明,尤为重要的,在这次会战中沃尔夫所使用的军官可算是英国陆军中空前优秀的。
十时法军开始向前突进,踏着鼓声前进,在200码以外开火。但是,当法属加拿大民兵为了再装弹药必须卧倒在地面时,法军战线即开始失去秩序。法军调整好战线之后继续喊杀前进,但英军却保持沉默,像墙壁一样屹立不动。当两军相隔100码时,英军开始向前移动,到了40码时英军突然开火。威力巨大的双管枪实施齐射,成片的法国士兵中弹倒地。英国步兵执行良好的交火程序。依次装弹射击,当法国人还没来得及从第一次所受打击的惊恐中恢复过来时,又再一次遭到猛烈齐射。仅15分钟之后,法军战线大乱,英军开始追击,慌乱的法国士兵在旷野中四处溃逃,一部分逃进城中,一部分躲进圣夏尔河防御工事里。英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这次会战中,英法双方的主将詹姆士 沃尔夫和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双双阵亡。英国伤亡总数为630人,法军损失数字不详。
会战之后的当天,法国加拿大总督即溜出魁北克。9月17日魁北克城防司令决定开城投降。第二天英军进入魁北克。
随着这次胜利和英海军在基伯龙湾所取得的胜利,英国海军已完全取得了大西洋的制海权。
1760年9月8日英军占领了蒙特利尔,从此法国丧失了在加拿大的所有殖民地,加拿大全部为英国人占领。
由于取得了制海权,英国开始在西印度群岛、太平洋地区,甚至在非洲从敌国手里夺取和占领殖民地。1759年初,英国首批联合远征队到加勒比海地区,经过三个月的战斗从法国守军中夺取了瓜德罗普岛,1760年夺取了多米尼加,1762年占领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圣卢西亚和圣文森特岛——从而彻底清除了法国在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外领地。1762年6月一支拥有22艘战列舰和30艘其他战舰、100艘运兵船(1.5万名士兵)的舰队开始进攻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8月13日攻下哈瓦那,进而控制了整个古巴。西班牙分舰队的12艘战列舰中九艘被俘,三艘被击沉。1762年对马尼拉进行了远征,在英军的炮击和包围下,马尼拉不到两个星期便失守了。几乎与此同时,英国趁机占领了法国在非洲的奴隶贸易站。
到1762年下半年,实际上战争已接近尾声。在欧洲大陆,普鲁士在战争初期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在战争后期却连连失败,处于危险境地,由于俄国后期退出战争,才使普鲁士免于彻底失败。而随着威廉·皮特的辞职,英国事实上已抛弃了普鲁士,普鲁士已无力再战。奥地利因俄国退出战争已丧失信心。法国无论在陆上或海上均已被搞得筋疲力尽,英国已基本达到削弱法国、扩大海外殖民势力的目的。交战各国都希望和平,结束战争,从1762年下半年开始各国分别举行和谈。
1763年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以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签订了《胡贝尔茨堡和约》。根据此项和约,普鲁士重新获得了西里西亚。战争中,普鲁士不仅未被打垮,反而提高了国际地位。奥地利则有所削弱。
1763年2月10日,以英国、葡萄牙为一方,以法国、西班牙为另一方签订《巴黎和约》。
在战争中,法国一无所获而又大伤元气,在大陆结束了30年战争以来的霸主地位,在海外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在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斗争中以完全失败告终。
英国依靠其正确的战略和强大的海军夺得了大片海外殖民地,确立了在印度和加拿大的统治地位,正是从这时起建立起了英国的新殖民帝国,它的殖民地已“从北极扩大到南极,从日出到日落的任何地方”,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同时,也开始了它的海上霸主时代,战后,仍有120艘英国战列舰在大洋上游弋,8000余艘商船来往于各大洲之间。
七年战争初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海军线式战式的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这种战术的刻板教条的严重缺陷。在后来的海战中(从北美独立战争到法国大革命期间),英、法、俄等国一些海军将领,大胆地抛弃了陈腐的教条,逐步完成了从线式战术到风帆战列舰机动战术的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