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归队成为恢复的头等大事—《飞凤山下》书评

教师归队成为恢复的头等大事—《飞凤山下》书评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教学机制得到较快恢复。当时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部分班级只能把长条木板架在砖上当桌凳。他们加班加点,通过口试、笔试、批改作业等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文化基础底细,针对薄弱环节“填空补缺”。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教育教学尽快恢复,走上正轨献计献策。曾艾球、谢明寿管理后勤,以校为家,手拿铁锤斧锯,亲自修补被损的门窗桌凳等。

教师归队成为恢复的头等大事—《飞凤山下》书评

1972年,农机厂“五·七”中学留下半工半读的高中三个班,初中七个班,共计500余名学生,文化教员12人。县计划1973年把黄沙(今黄埠)、清湖、中稍、油石、梅水公社的五个高中班并入犹中,招收初中生的3个班,加上原有的班级,学生规模将近千人,按全日制教学师生比,需增加教师30多名,师资奇缺。为解决师资问题,学校通过调查摸底,千方争取,大胆使用,在县领导和时任文教局局长的胡家璋的大力支持下,将上犹中学下放农村劳动的孔宪忠、黄辅雄、龙昌裙、张章生、吴尧华、宋秀菊、马学敏、肖道昆、张声宏、陈绍棠、罗光昂、曾艾球、何敬、谢从镇和从赣州下放到上犹农村劳动改造的周厚德、毛宗杰、梁炳杰、白玉田,蒋家枢、陈自强、谌澄光、余彩珍等30多名教师于1972年和1973年相继归队或调入上犹中学。

为迅速走上教学正轨,学校组建了学科教研组,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语文黄辅雄、数学龙昌裙、理化白玉田、史地张章生、外语蔡志才、政治毛宗杰。周厚德、孔宪忠、曾艾球三位老师分别分管教务、政工、后勤工作。1973年和1974年,孔宪忠、朱瑞生分别升任副校长,学校领导力量得到加强。

教育教学机制得到较快恢复。广大教师从心灵伤痛中走了出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当时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部分班级只能把长条木板架在砖上当桌凳。班主任毛宗杰老师带领全班学生步行到油石花山“共大”(时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每人扛回一套K型桌凳。黄辅雄、梁炳杰、吴尧华、龙昌裙、赖华志、白玉田、蔡志才、马学敏等骨干克服教学资料缺乏的困难,自制教具,编写教材,自刻自印资料。他们加班加点,通过口试、笔试、批改作业等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文化基础底细,针对薄弱环节“填空补缺”。教研组集体备课,为教育教学尽快恢复,走上正轨献计献策。曾艾球、谢明寿管理后勤,以校为家,手拿铁锤斧锯,亲自修补被损的门窗桌凳等。(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的上犹中学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