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观测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各国虽偶有进行,但统是零星碎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繁殖,急需增加农业生产,才开始注意物候学的研究。如以日本为例,在八世纪圣武天皇时代,每亩(中国亩)稻谷产量只188磅。到明治初年,一千一百年间只增加了一倍,每亩产量为365磅。但从十九世纪中叶到1959年,因利用化肥、灌溉、机耕、选种、植物保护等种种科学方法,水稻产量已增加到每亩707磅,即短短的八九十年中,又增加了一倍。而在诸种科学方法之中,物候学也应时而起,发挥了一定作用。到如今,日本已有1500个物候观测点,属于中央观象台。农业气象与物候学已成为日本气象学的重要部门。日本自然季节观测记录主要应用于下列三方面:
1.预报季节到来的时期;
2.在没有气象记录的地方,如山岳地区,可以自然季节现象的资料作气象资料推算;
3.历史时代气候变迁的研究。
总之,在日本,物候学对于农业耕种、收获适宜时间的决定,植物发芽、开花、结实时间的预测,气象灾害波及程度的推定,统发挥了很大作用。
德国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霍夫曼花了四十年工夫做物候学的组织和观测工作,选择了34种标准植物,作为欧洲大陆中部观测物候对象,并每年出版欧洲物候图,如春季播种图等,包括了欧洲中部数百个物候点。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粮食不足,霍夫曼的弟子安因从谷物播种图上选出德国谷物早熟地区,开垦种植,使德国粮食得到比较充分的供应。(www.daowen.com)
英国物候的观测,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创特早。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即组织了物候观测网,发展到500个站,且1948年以前,常出版物候报告。前任气象局局长萧,在他所著《天气的戏剧》一书中,并曾竭力提倡物候学。英国且有欧洲最久的物候记录,上面已经提到。但因为英国粮食、肉类大部分依靠进口,对农业不那么重视。并且英国的物候观测对象,只限于野生植物,不观察农作物,物候研究是脱离生产实践的,因此,近来反有衰退现象。
美国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到物候的观测,逐渐建立物候观测网。到二十世纪初叶,在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领导下扩充到全国,并提出所谓物候定律。美国农业部利用物候学来引种驯化,把世界各国特有的经济作物,分析其生长、开花、结果时期,探明其温度、湿度、日光的需要,然后移植于美国适当地区。过去曾从我国移植了不少品种,著名的如移植到加利福尼亚的柑橘,移植到佛罗里达的油桐和移植到中西诸州的大豆等。这几种经济作物经一二十年的培育,美国不但能够自给,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和我国竞争。在移植前,美国曾派人在我国各农业试验场及农业学校搜集移植品种的物候条件的情报和各地气象资料,甚至从各省、各县方志中探查古代记录的物候情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华盛顿作物生态研究所曾出版过《中国作物生态地理和北美洲类似区域》一书,其目的即在继续引种我国经济作物于美洲。
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因为农业上的需要,物候研究与农业已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家中鼓吹研究物候最力的有气象学家沃耶可夫,他提倡把气象观测和物候观测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观测法,即为日后农业气象观测法的萌芽。米丘林利用物候记录,创造出许多园艺新品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非常重视物候学,甚至说:“气象条件只有我们同时熟悉植物的要求的时候,才是有用的。没有对于植物要求的了解,气象记录的无限数字,将只不过是保留着一堆徒劳无用的废物而已。”
十月革命以后,物候学在苏联得到很大发展。自愿物候观测者的观测网有了很大的扩充,从1940年起,由全苏地理学会进行领导。同时中央水文气象局大大加强了各加盟共和国的农业气候研究。在这一期间,发表了各地区观测结果和大量物候图表。李森科应用物候观测资料,发现植物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条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创立了植物阶段发育的学说。
1953年和1954年以后,苏联物候学强调了要利用自然季节性发展的观测结果,以提高农、林、牧业的生产。近年来苏联物候学最主要任务是搜集全苏领域内物候观测记录,同时研究动植物界季节现象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联系,以及如何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利用自然现象季节性的规律。1957年11月,还举行全苏物候学会议。物候学在苏联对农业方面已起了一定的作用,物候观测已确定了很多地区的气候与植物发育速度之间的关系,编制了不同地区的物候历或自然历,绘制了各种物候图表,为研究各地区的季节现象和气候条件对栽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换言之,苏联各地区的播种和收获时间,都可以根据对自然季节现象的观测资料进行预测,对于农业生产作出了直接而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